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逍遥游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I)【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是重点。预习案一、课本助读作者及背景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解题:"逍遥",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二、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北冥( ) 鲲鹏( ) 抟扶摇( )夭阏( ) 蜩( ) 决起( )舂粮( ) 斥 ( ) 蟪蛄( )泠然( ) 数数然( ) 恶乎待(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北冥有鱼(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汤之问棘也是已(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4)而征一国者(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5)此小大之辩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6)而御六气之辩(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7)旬有五日而后反(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我的疑惑探究案一、朗读全文,口头翻译第一部分。二、分析、理解第一部分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请选取其中感兴趣的一个作介绍。
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我的收获训练案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B.我决起而飞 决:快速的样子。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D.《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2.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水之积也不厚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④汤之问棘也是已⑤鹏之徙于南冥也⑥楚之南有冥灵者⑦众人匹之⑧之二虫又何知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
3.对下列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中的“三餐”指的是一天。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朔”是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和农历每月的第一天。C.“旬有五日而后反”,一旬是十天。D.“御六气之辩”之中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而后乃今将图南 B.不过数仞而下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顺流而东也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众人匹之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虽然,犹有未树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6逍遥游(二)【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是重点。预习案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1)而后乃今将图南(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不过数仞而下 (4)彼于致福者(5)适莽苍者2.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海洋上的运输。(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野生的马。
(3)腹犹果然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4)蟪蛄不知春秋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春天和秋天。(5)众人匹之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很多人。(6)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转折连词,与“可是”相呼应。(7)神人无功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无功劳。我的疑惑探究案一、研朗读全文,口头翻译第二部分。二、分析、理解第二部分1、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和第一自然段有何联系?2、“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我的收获训练案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教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选自《庄子•说剑》,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B.请治剑服 治:备办。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日夜相击于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甚矣,汝之不惠C.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D.太子乃与见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①庄子当能。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A.①②③ B.①⑤⑥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6逍遥游(三)【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是重点。预习案
1、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南冥者,天池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去以六月息者也(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6)而莫之夭阏者(7)奚以知其然也(8)而彼且奚适也(9)彼且恶乎待哉(10)之二虫又何知(11)翱翔蓬蒿之间(12)以游无穷者2、文学常识填空。《庄子》是________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________篇,包括内篇________篇、外篇________篇、杂篇________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所著。在政治上,庄子主张________________,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我的疑惑探究案一、研朗读全文,口头翻译第三部分。二、分析、理解第三部分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
2、作者在本段中阐明了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阐述此观点的?3、学习本文之后有何启示?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的思想观点?我的收获训练案一、 翻译下列句子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齐谐》者,志怪者也。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二、拓展翻译1.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2.子小寡人之国,以为不足仕也。3.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4.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三、课外文段拓展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1)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2)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韩非子内储说上》(1)译文:(2)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