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定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庄子《逍遥游》定稿

ID:898756

大小:5.66 MB

页数:91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说出你知道的几位先秦著名思想家的名字、原名和代表作及思想派别。 儒家:孔子(孔丘)---孟子(孟轲)--------荀子(荀况)--------道家:老子(李聃)--法家:韩非子(韩非)---兵家:孙子(孙武)---《论语》《孟子》《荀子》《老子》(《道德经》)《韩非子》《孙子兵法》庄子(庄周)-----《庄子》(《南华经》) 话说庄子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对名利的轻蔑庄子佚事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庄子将死的时候,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庄子说:“我拿天地当棺材,日月当宝璧,星辰当珍珠,万物当随葬的物品,难道我的葬品还不齐备吗?还有比这更好的吗?”弟子们说“我们恐怕老鹰、乌鸦啄食你呀!”庄子说:“在地面上被老鹰、乌鸦吃,埋在地下被蝼蚁吃,夺了那个的食给这个吃,你们怎么那么偏心呀!”面对死亡的安然庄子佚事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时期人,著名的,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庄子的主要思想是。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周战国宋国蒙道家学派“老庄”清静无为思想家、文学家“文哲大师”、“逍遥之祖” 《庄子》《庄子》一书,今存篇,分为,是庄子所作,和,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文笔,想象,气势。《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文学价值方面讲,《庄子》一书展现出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郭沫若)"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33内篇7波澜壮阔杂篇11外篇15奇特丰富汪洋恣肆“百家之冠”《南华经》唐玄宗尊庄子为南华真人 《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外篇、杂篇可能出自其门人及后学之手。其文构思巧妙,想象奇幻,词汇丰富,尤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其中《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 1.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庄子也讲“道”:“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庄子》的思想特征: 2.“无所用天下为”的政治主张(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在政治上,如果说孔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老子是以“无为”而达到“有为”,那么庄子则是“不为”。老子虽然尚“无为”,但是他仍然想治理天下,他的“无为而治”理论,实际上就是“入世”的理论。而庄子的“无为”强调的却是一种虚无的境界,他的“无所用天下为”的理论是一种“出世”的理论。 实际上,庄子对于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比《老子》还多得多。他把老子所谓的“绝圣弃智”、“小国寡民”的社会政治思想推向了极端,鼓吹毁灭一切文明的蒙昧主义思想,勾画出一副所谓“至德之世”的社会蓝图,梦想回到“同于禽兽居”的洪荒时代。这些无疑是逆时代潮流而运动的社会大倒退,是一种极其消极落后的思想。 3.追求自由与超脱的人生态度 庄子的人生态度是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和对现实社会的彻底超脱。 他从齐物我、齐生死的观念出发,幻想出一个不受任何条件限制而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臆造出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想人格典型。 《庄子》散文的辉煌艺术成就,不仅是“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而且在整部中国散文史上,也是罕有与它匹敌的。《庄子》那意出尘外的构思、超群绝俗的想象、美妙奇幻的意境、汪洋恣肆的文风,不仅是前所未见的,而且是后世很难企及的。它开辟了散文艺术的新境界,促进了文学自身的新飞跃,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着非常突出的地位。《庄子》的艺术成就: 第一,《庄子》“以卮[zhī]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创作方法。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文”(《寓言》)。《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庄子》的艺术成就: 第二,《庄子》寓言的运用。第三,《庄子》诡奇的想象。第四,《庄子》瑰伟諔[chù]诡(奇异)的艺术境界。第五,《庄子》形如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的语言。 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遥:悠闲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游,交游,这里是指在社会上与人与事的相处往来。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是指一种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解题: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全文分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 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 听读课文 蜩蝉()舂粮()蟪蛄()大椿()斥鴳()泠然()万仞()蓬蒿()北冥()鲲鹏()抟()迁徙()坳堂()草芥()夭阏()三、预习检测3-1、注意下列蓝色字的注音:míngkūntuánxǐàojièètiáochōnghuìgūchìyànchūnlíngrènhāo 第一段: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⑵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⑶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它的通“溟”大海顺承叫做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它?语气词?译:鲲非常巨大,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它的叫做译: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⑷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⑹南冥者,天池也。古:奋力今:生气判断句:……者,……也。译为“……是……。”译:鹏的脊背,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译:这只鹏鸟,随着海动形成的大风迁徙到南方的大海。译: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水池。的它?语气词?它的好像悬挂的这古:海动今:海上运输到通“溟”大海 ⑺《齐谐》者,志怪者也。⑻《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古:离开;今:到译:《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记载的书判断句:……者,……也。译为“……是……。”取独取独到通“溟”大海被击起?修饰译: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高达几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名作动:向上直冲用、凭借气息 ⑼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⑽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⑸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⑾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译: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各种生物的气息相吹拂的结果。译: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译: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古:注解;今:非人工饲养的马取独用气息判断句:……也,……也。译“……是……。”取独岂是岂是连词尽头它:大鹏像这 ⑿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⒀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译: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译: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就只能拿小小的芥草作它的舟;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再说取独汇积深它负载力量在的成为它兼词:于之并且粘住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译: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那么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风;背上负载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往南方飞。⒁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⒂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名作动:向南飞行译: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托负取独聚积雄厚它力量所以这就然后如今凭借连词它:大鹏阻挡、遏制动词的宾语前置:否定词+代词(之)+动词(夭阏) ⒃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状:有时译:蝉和斑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枋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讥笑它迅速修饰冲触顺承顺承落在罢了什么用动词:到……去顺承语气词:呢名作动:向南飞行1、倒装句:介词的宾语前置:以奚2、固定句式:哪里用得着……呢? ⒄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⒅之二虫又何知!译:到近郊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餐,回来时肚子还是饱的;到百里外去的人,头天晚上就要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粮食。译:这两只小东西又知道什么呢?去的地方的人顺承通“返”古:饱足的样子今:意料之中前一夜这什么知道倒装句:动词的宾语前置:知何古:泛指动物;今:虫子 理解:反驳蜩蝉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也就是说这三种情况所“待”的有大小之别,那么鹏鸟、蜩蝉、学鸠体形不一样,因而凭借的风力也就不一样。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异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鹏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而后才南飞,作者说“之二虫又何知?”是对他们浅薄,孤陋的嘲讽.庄子为什么要说“之二虫又何知”呢? 归纳段意:万物皆“有所待”鲲、鹏大海运将徙小大舟深水芥草杯水野马、尘埃蜩与学鸠对比以息相吹比喻强调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行路备粮嘲笑大鹏(比喻)反驳第一段 思考和延伸:文中写到了“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呢?明确:高空中的大鹏和地上的人一样,都不能真正认识天。从另一角度说明大鹏受到限制,是不自由的。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虫的认识受到限制是一样的(二虫的认识受限制的原因是飞的不高,无法去理解鹏鸟高飞),既然这样也不用去理会二虫的无知.这也就使得文章自然的转入了下文的“小知”和“大知”的论述. 第二段: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⑵奚以知其然也?译: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直译:凭借什么知道它是这样?教参: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通“智”智慧赶不上古:寿命短今:农历腊月是小月的年份古:寿命长今:农历腊月是大月的年份(30日)比不上什么凭借它这样倒装句:介词的宾语前置:以奚 ⑶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⑷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译: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树,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译:朝菌不知一月的时间变化,寒蝉不会懂得一年的时间变化,这就是短寿。懂得判断句:此……也。译“这就是……。”的把当作当作把当作当作判断句:此……也。译“这就是……。” 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译:可是彭祖如今独自以长寿出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是很可悲吗?可是凭借长寿独相比古:一般人;今:多数人于他表反问的特殊句式:不亦……乎?可译“岂不是……吗”理解:这里运用“小知”与“大知”、“大年”与“小年”的不同,进一步强调说明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然都有所待,有人以小比大,这本身就是可悲的。这里实际上是承接上段蜩蝉与学鸠嘲笑鹏鸟一事展开议论的。庄子为什么说“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呢? ⑹汤之问棘也是已。⑺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⑻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译:汤问政于棘就是这种情况。译: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取独就是这样古:毛、草木;今:头发的通“溟”,大海。”《海内十洲记·聚窟洲》:“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判断句:……者,……也。译“这(那)就是……。”译: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兼词:于之它:鱼的脊背它:鱼叫、是 ⑼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译: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泰山,展开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鹏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打算向南飞,将要飞到南海去。兼词:于之它的叫做好像的悬挂修饰名作动:向上直冲古:穿越今:断绝名作动:向南飞行将要到通“溟”大海 ⑽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⑾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译:鴳雀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译: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算是飞翔的极限了。它它将要哪里到倒装句:动词的宾语前置:适奚修饰?顺承?顺承名作动:往上飞名作动:落下来于的判断句:此亦……也。译“这也算是……。” ⑿而彼且奚适也?’”⒀此小大之辩也。译: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译: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连词它将要哪里到倒装句:动词的宾语前置:适奚通“辨”,区别判断句:此……也。译“这就是……。”理解:引用汤询问棘的一段话,是再次对“小”与“大”的区别的印证。在篇章上,与第一段照应;在内容上,起到一种强化作用,进一步解释说明。庄子为什么要再讲一遍鲲鹏和小雀的故事呢? 小年:朝菌、蟪蛄、众人大年:冥灵、大椿、彭祖此小大之辨也不及大知不及小知,小年不及小年。(空间——时间)第二段段意归纳: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但总归是“有所待”。 第三段:⑴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译: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即有的人才智只能担任一官之职,有的人行事只能庇护一乡之地,有的人德性只能迎合一国之君的心意,有的人只能取得一国人的信任,这些人自鸣得意,也就如同斥鷃小雀一样。)所以那些才智品行德行胜任授予通“能”,才能合乎使…满意古:合、庇护今:较量征信、取信使…信任它倒装句:动词的宾语前置:视自 ⑵而宋荣子犹然笑之。⑶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译:而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连词笑的样子他们译:世上的人们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奋勉,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沮丧。他能认清自身和外物的分界,辨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至此而已!句首全赞誉他而:连词,表转折,但是更加努力非难沮丧介词介词的的区别界限分清辨清这样罢了 ⑷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⑸虽然,犹有未树也。⑹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宋荣子在世间,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译:虽然如此,他还是有未能达到的境界。译: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轻巧,十五日后返回。他对于急切追求的样子古:两个词:虽然/这样;今:一个词修饰轻快的样子通“又”通“返”,返回顺承才 ⑺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⑻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翻译:他对于招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翻译:这虽然免于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对于使……到来虽然免除介词 ⑼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⑽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翻译: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即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界,他们还凭借什么(即没必要有什么凭借)呢?翻译: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至于说道遵循顺应驾驭把握的的应有的本性通“变”,变化连词连词于何,什么 作者提及了哪些人?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自居(蜩、学鸠、斥鴳)宋荣子列子淡泊名利、犹有未树超脱于世、犹有所待(大鹏)未达逍遥之境 四类人:犹然可笑宋荣子:犹有未树列 子:犹有所待世人皆有所待(人)自然万物有所待(物)第三段归纳段意:由对世间万物的“有所待”的论述进入到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 真正的逍遥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宋荣子列子至人神人圣人真逍遥非逍遥衬托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穷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如何做到“逍遥游”?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无己,无功,无名 无己: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无功: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无名:忘怀荣辱得失,褒贬任人。 文章的论证思路万物皆“有所待”↓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游”)↓什么才是“逍遥游”↓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顺应万物本性、超越了一切现实困境、融合了物我,无所依赖、安宁恬静、悠然自在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逍遥游 我们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接近这种境界的人格呢?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苏 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老 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生与死(英)兰德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庄子认为,只有释放了人的本性,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当我们在生活的压力之下,当我们处于社会所赋予的各种角色之中时,我们想到过自己内心的真正感受吗?我们是不是已经被束缚了本性而全然不知呢?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一个人丢失了自己的本性,在疯狂地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灾难也会随之而至。人心应该是自然的,不应有很多的刻意的羁绊和外在的雕琢。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自我。―――于丹《庄子》心得 儒家给我们的中国人的一片心灵的土地,这一片土地需要一步一步丈量过去,它教给我们的是一个人的社会人格的实现。道家给我们的是头顶上一片心灵的天空。人在天地间,头顶苍天,有思想的翅膀可以飞扬做个神仙,在大地上用双脚行走去努力做事,做一个圣贤。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思想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一种生命境界。 因此,我们都是“有所待”的我们要在有所待中培养能力,担当责任我们要在无所待中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中心思想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 课文延伸如何理解鹏的这一形象:大鹏没有达到作者所推崇的”逍遥游”的境界。大鹏要向南飞,还需要依靠风的力量,也是有所”待”的。他虽然能够在高空翱翔,看似自由自在,其实他受到了风的制约。因此,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这一形象?作者从原则上虽然否定了这一形象,但是作者又义正词严的驳斥了蜩和学鸠,强调指出有“大小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雄伟的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 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自由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形象里,正蕴藏着自己难言的苦衷。那么是什么苦衷呢?我们不妨这样的想象:一只大鹏在茫茫北溟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展开了,怒而飞向”无何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有所求的心灵能在这污浊黑暗的广漠之野找到慰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这只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那么,也就无怪后来的文人骚客们有对这只大鹏的青睐了。 上李邕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泊岳阳城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课文鉴赏要点①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蜩蝉、学鸠、斥鴳等。②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③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1、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1]北冥有鱼南冥者,天池也[2]小知不及大知故夫知效一官[3]此小大之辩也[4]御六气之辩[5]旬有五日而后反三餐而反[6]汤之问棘也是已[7]而征一国者冥—溟,海。知—智,才智、聪明。辩—辨,分辨。辩—变,变化。有—又;反—返。已—矣。而—能。 3、解释多义词之[1]汤之问棘也是已[2]其翼若垂天之云[3]之二虫又何知[4]举世而誉之[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1]化而为鸟[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3]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助词,用在主谓间][助词,“的”][代词,“这”][代词,“他”][动词,“到”][成为][叫、称][作为][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问语气] [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下[1]则风斯在下矣[2]不过数仞而下上[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上古有大椿者斯辩乎荣辱之境,[1]斯已矣[代词;“这”、“此”][副词,“就”][名词,“下面”][动词,“下落”][名词,“上面”][动词,“上升”][形容词,时间、次第在前] 4.古今异义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两个词,即使这样,今义一个词,连词。众人匹之: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多数人。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为副词,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或作连词,表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穷发之北:发,古义为毛,指草木,今义为头发。 南冥者,天池也。之二虫又何知!奚以知其然也。彼且奚适也。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文言句式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判断句,“……者……也”。宾语前置,“何知”即“知何”。宾语前置,“奚以”即“以奚”。宾语前置,“奚适”即“适奚”。介宾后置,“于……上”后置。“其……其……”表选择,意为“是……还是……”“不亦……乎”表反问,意为“不是……吗?”“奚以……为”表反问,意为“哪里用得着……呢?”“莫之夭阏”宾语前置,莫夭阏之 a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