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授课时数时间2008年11月21日设计要素设计内容教学内容分析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加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4、写简单的活动总结。过程与方法策划、活动、交流、评价、总结。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集中编排、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课堂教学设计表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难点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解决办法引导有感情朗读,想象情境,谈感悟。教学策略“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诗歌的感性认识,在诗歌欣赏和童诗写作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用书、学生收集的资料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诗海拾贝)六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媒体使用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激发兴趣。1.导语: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你能朗诵几首你喜爱的诗歌吗?2.指导阅读“单元导语”。提问:这段话中提到的那些诗人你都知道哪些呢?3.导人:这些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诗体不一,风格各异。大家一定奇怪了,诗歌还分为很多类型吗?是呀,请大家读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4.学生汇报,教师简要介绍6首诗的诗体:古诗(四言、五律、词、散曲)和现代诗。1.放声朗诵。2.说出自己对李白、屈原、杜甫、海涅等人的了解情况。3.认真阅读,将课文读通顺,自学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4.汇报,大致了解文中6首诗的类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内容,大致了解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为细读奠定了基础。第二课时:细读课文,欣赏诗歌。1.让学生在6篇阅读材料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首,根据兴趣自由结组,读通、读懂,理解诗意,体会诗情。2.全班交流,让各小组一个个汇报,一首首梳理。相机指导有关诗的特点,尤其是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点,简要提醒各首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和体会情感。3.读“活动建议”,指导学生写活动计划。1.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充分利用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汇报交流,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3.小组讨论,撰写“活动计划”,然后交流活动方案。以课文提供的6首诗为范例,让学生自主体会,初步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其魅力。
教学过程(诗海拾贝)六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媒体使用第三、四课时:搜集资料,小组展开活动。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展开活动。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要充分展开活动,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第五、六课时:全班交流,展开活动。1.在全班范围内,举行诗歌朗诵会,以小组为参与单位。2.让各小组汇报本组所搜集到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3.让各小组将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进行分类展示。教师引导,归纳概括诗歌的特点。1.朗诵小组活动中搜集到的诗歌、民歌、童谣等。2.汇报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3.交流体会,加深对诗歌种类和特点的理解。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加深对诗歌的感悟,了解其特点,领会魅力。
教学过程(与诗同行)六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媒体使用第一、二课时:导入新课,阅读课文,制定计划。1.学习“活动建议”:这段时间我们已经搜集、阅读了很多诗,相信大家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充满了兴趣,甚至了有了创作的冲动。在“与诗同行”这一环节我们又将展开哪些与诗有关的活动呢?请大家自读“活动建议”。2.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阅读材料:在展开活动以前,我们先来学学几篇有趣的、贴近我们生活的三首小诗和两篇与诗有关的故事。请大家在小组内学习这几篇阅读材料,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两篇好好读读。3.全班交流: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篇进行发言,诉说感受,畅谈所得。4.指导制定“活动计划”,让学生将“动手写诗”和“诗歌朗诵会”结合起来,要求活动时朗诵自己创作的诗。1.阅读“活动建议”,了解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将要做的几件事。2.先自学,再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所获和疑难问题。3.汇报、交流学习所得,感受诗趣,体会诗歌的用词。4.根据“活动建议”,在小组内讨论制定活动计划。整体阅读,了解本活动单元的内容,学习阅读材料,对诗歌的创作手法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与诗同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媒体使用第三、四课时:搜集资料,小组展开活动。指导学生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安排两课时的时间,使其准备更充分。第五、六课时:全班交流,展开活动。1.举行诗歌朗诵会,要求各小组推荐本组所创作的优秀诗作,在班上有感情地朗诵。2.让各小组展示本组编辑的诗集,并作相应介绍,全班互评,看哪一组的材料最丰富,编排最有创意。3.让每一小组提交两三道有关诗歌知识的题目,在全班范围进行诗歌知识大赛,看看哪些学生的诗歌知识最丰富。1.朗诵自己的诗歌,聆听他人的诗歌,互相谈感受,交流提高。2.展示本组的诗集,研究其他组的诗集,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本组的不够。3.积极参与知识答题,通过此环节认识自己在诗歌知识方面的欠缺。把自己的收获进行发布,使认知得以强化,思维得以发展,体会到诗歌创作的乐趣,进一步激发爱诗学诗的情感。
教学流程图教学设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