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ID:899273

大小:1.38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执教:云霄县元光小学陈秀敏指导:云霄县元光小学柳启祥云霄县元光小学方寿权云霄县元光小学汤红玲【教者简介】陈秀敏,女,中共党员,市首届学科带头人,研究型名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实事助学基金杰出优秀教师。曾参加多次县市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并分别获得各项荣誉。先后获得“优秀青年教师”“云霄县中小学师德标兵”“云霄县优秀班主任”“云霄县首届小学十佳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2004.12参加漳州市小学优秀教学观摩评比获二等奖。2011.05福建省小学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文评选阅读类二等奖;2011.09云霄县首届小学教师才艺大比拼活动一等奖;2012.09教学设计在漳州市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2012.12语文作品《伯牙绝弦》荣获市首届三优联中课件类三等奖;2012.12《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获第五届全国小学教学特色设计(研讨论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4.08《我是童话小作家》参加漳州市小学习作教学录像课评选获一等奖;2015.09《漫游童话世界》参加“一师一优课”比赛获得省级优课;2015.10参加第八届全国小学教学特色设计大赛荣获特等奖;2016.01月参加漳州市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2016.04月指导林秀培老师参加漳州市小学语文教学优质课比赛活动荣获一等奖。《作家笔下的人物》教学课件于2017年4月被推荐为“福建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优秀成果”。有多篇教学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系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本次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分为“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学校,班级,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有一定的经验,教师也应该以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特色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合作共享的能力。当然,教师心中应该明确:综合性学习“是什么?”“教什么?”教师应该由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开展活动或研究的平等参与者、指导者、积极的旁观者、热情的支持者和朋友般的监督者。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收集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在第一课时中,重点让学生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讨论和制订班级活动计划;成立活动小组,给自己的小组取有诗意的名字。大体了解诗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和歌的总称,以及诗歌从古体诗到近体诗的演变过程。本教学流程系第二课时。【学情分析】这次综合性学习是五年级的“遨游汉字王国”“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之后的又一次集课堂内外的新一轮的综合性学习。教学对象是县城的孩子,他们平时已经具备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能力,基于这些条件及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课前可以让孩子充分地预习,收集有关的资料。而学生对于诗词的热爱,学习诗词的能力,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交流中互长等则需教师通过预设的多种教学渠道加以有效地引导。【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的资料,理解中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美的欣赏力。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3.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完善学习诗歌的方法,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于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诗经与唐诗的魅力,热爱经典,享受诗歌艺术。【活动重难点】  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以文本为例,延伸拓展,由点及面,授之以“渔”。在自主合作中不断完善,理解,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增强对诗歌的兴趣。【课前准备】(1)给自己的小组取有诗意的名字。(2)收集关于《诗经》,唐代诗人,诗文的有关内容。(3)预习《诗经·采薇》《春夜喜雨》,完成一份读书卡。【预设流程】课前互动:视频共赏,感受中国诗词之美。【设计意图:学生在视频中与自己熟识的诗歌遇见,共吟跟唱中,营造了诗词就在你我身边的氛围,感受中国诗词之美。】一、走近《诗经》,激发兴趣,积累读诗方法。(一)《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师:你对《诗经》还了解多少呢? (学生汇报交流中学习收获,教师聆听中补充点拨。)(二)教师倾听中,参与其中,引入孔子名言、典故,让学生感受《诗经》是我们中国人的财富,也是我们的根!(三)屏示自学要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学习《诗经·采薇》(四)学生交流自学成果1.师:请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些诗句?(相机板书:结合注释)2.倾听学生品读诗句,动态生成困惑点,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中合作交流。(相机板书:质疑解惑)(加入“中国诗词大会”的百人团答题中,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学习诗歌的方法。在聆听王立群教授的解读中感受《诗经采薇》的意境。)3.品读想象,升腾意境,读出韵律。(相机板书:想象意境)(五)师过渡:中国的第一本诗歌总集,内容可丰富了,你们还搜集了那些呢?1.生汇报交流。2.诵读中想象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六)感受古人吟唱读诗的美妙。让学生在静心聆听中感受诗词之美,感受古代文人的诗情。【设计意图:学生和老师在共同交流资料中,进入情境,拉近与《诗经》的距离,在自我的学习感悟中,在教师的设疑解疑中,结合《中国诗词大会》赛场,《关雎》的古人吟唱曲调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愉悦与享受的同时,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怀与古诗的意境,激发了学生交流品读的兴趣,悄然间悟出了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二、走进唐诗,欣赏诗歌,迁移读诗方法。师过渡:我们似乎听到了两千多年前,诗人如椽巨笔下的情感激越,诗歌再经历经过了楚辞,魏晋南北朝民歌,逐渐迎来了一个鼎盛的时代,那就是——唐诗。当我们遥想大唐,每个诗人都拥有空前的想象力和表达力,他们用无限的句式,有五言的,七言的,有绝句,有律诗,而他们的精神世界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来的丰富。好期待走进我们的唐诗世界。(一)屏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结合已学的读诗方法,品一品,读一读,理解想象诗的意境。(学生汇报合作交流中的结果)(二)小组竞读,在最美声音中感受春雨来的悄无声息。(三)小组意境中朗诵,教师与学生融入参与,一起闭上眼睛倾听朗读,想象“锦官城的繁花似锦”感受诗人愉悦的心情。(四)感受诗圣的诗作之美。(五)汇报交流,展示成果,师生互动共赢。 1.师:我们说唐诗三百首,首首称经典,唐朝的诗人你还知道有谁呢?能吟诵出他的经典诗篇吗?(学生汇报学习,有韵味地朗诵。)2.教师参与展示,丰富读诗的方法。师:是啊,唐朝我们不会不提到一个人——李白,我们称他为诗仙。老师也有自己喜欢的诗作——《赠汪伦》(趣谈诗歌背后的故事,步步为营,引导学诗的方法——走进诗歌,走近诗人,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设计意图:品读唐诗环节,教学的预设有意地由扶到放,让学生在学习《诗经·采薇》的基础上,借鉴感悟到的学习方法,于合作交流中品读,想象,鉴赏。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预设的迁移点,除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品读欣赏古诗的兴致。让学生在活动中汇报收集的资料,在交流中展示成果。此时,教师也应该是平等的参与者。增强了课堂的融入度,不分彼此。师生共同收集,共同展示,共同感悟。悄然间,角色的不断转换,让合作交流成为一种常态,真正体现综合性学习的课堂特色。】三、总结所得,感受诗情,课堂延伸。1.结合板书,总结所得,所悟。2.师动情述说:歌词以拂去我们心灵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怀,也同样能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今天,老师想用一千两百多年的李白的《将进酒》中的两句送给大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但愿我们能深爱着诗人的那份情怀,也把中国的经典文化传承下去。【设计意图:把课堂再次推向高潮,让学生的热爱诗词的心弦再次拨动,感受诗人的情怀,温暖自己的内心,感受诗词之美,激发热爱诗词的情感。】3.布置作业:(1)继续收集资料,可以从《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入手,开始进行整理分类,也可以了解诗人创作时的有趣故事,尝试鉴赏古诗。(2)发现与思考:《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各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古诗特点。【设计意图:体现课堂的上串下挂,让学生的课堂所得于课后得以有效检验,并得以延伸和拓展,这应该是课后作业的使命。】【板书预设】轻叩诗歌的大门诗经采薇(节选)……结合注释质疑解惑想象意境…………唐诗春夜喜雨……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实录)【预设流程】课前互动:视频共赏,感受中国诗词之美。【设计意图:学生在视频中与自己熟识的诗歌遇见,共吟跟唱中,营造了诗词就在你我身边的氛围,感受中国诗词之美。】一、走近《诗经》,激发兴趣,积累读诗方法。(一)走近《诗经》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师:你对《诗经》还了解多少呢?(学生汇报交流中学习收获,教师聆听中补充点拨,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介绍诗经有关内容。)生1:《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生2:分成风、雅、颂三类。生3:《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生4:《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师:(适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资料的呢?(强调学习方法:收集资料,整理资料……)2.引入孔子名言、典故,感受《诗经》是我们中国人的财富,也是我们的根!师:老师脑海中想到了一个人——孔子(屏示课件)他说:“不读诗,无以言。”(教师叙述性语言)有一天,孔子一个人站在庭中,儿子孔鲤恭敬地走过。孔子问孔鲤:“学诗经没有?”孔鲤说:“没有”。孔子说:“你今天不学诗,就没法跟别人交流了!”师:孩子们,孔子说了这句话,这里的“诗”,特指的是什么那本诗作呢?生:《诗经》。师:是呀,(指示课件)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财富,也是我们的根!那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诗经,请翻开我们的课本。(二)自学理解教师屏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自己大声地朗读这几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古诗,你能理解这几句诗吗?(学生大声朗读,理解诗句意思。)(三)交流成果师:请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些诗句?(相机板书:结合注释)师:谁先来说说?(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师:这么短的时间里,理解得这么透彻,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呢?生:结合下面的注释。师:真棒,你是学古诗的能手!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理解读出来吗?(生理解中朗读,朗读中理解。)师: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在读诗中,有个字儿读音跟平时的读法不一样。生:雨,她读成yÙ。师:那你是怎么读的?(生朗读)师:你为什么也这样读?生:我预习的时候,发现这个字的意思不是指自然界的风雨,然后去查资料,这个字确实读成“yÙ”。师:太棒了,看来查找资料的方法也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你看,像刚才老师那样,有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这也是学诗的好办法。(板书:质疑解惑)师:咦,老师又有一个疑惑了,想请教大家——(出示视频——《中国诗词大会》关于《诗经·采薇》有关问题解答的比赛现场)师:谁加入百人团的答题?生1:我选择A.战士远征师:你怎么这么肯定?生1:我看过这个节目.生2:我也选择——A.战士远征师:好,我们看看正确的答案。(继续看视频)恭喜这两位同学,把掌声送给他们!同学们,《诗经·采薇》其实原诗共六章,这里节选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如果要更加准确地理解,我想应该联系其他诗句吧,我们倾听王教授深入的讲解——(继续看视频)师:好一个思乡,思归,我心伤悲。这让我们生腾出更多的想象,请把这份韵味读出来吧!(学生有韵味地读)师:刚才读得真好听,看来,留意有益的节目也是丰富自己知识的好方法。如果我们在读诗中想象它的意境(板书:想象意境),读出诗歌的韵律美,那么读着读着就可以把它背诵下来了。跟老师一起来吧! (师生在诗句的意境中朗读,沉浸于其中,感受中国诗词之美。此时,孩子们边诵读边想象,完全进入诗词的美好意境中。)(四)汇报交流师过渡:中国的第一本诗歌总集,内容可丰富了,你们还搜集了哪些呢?1.生汇报交流生1:我收集了《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生2:我收集了诗经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生3:我也收集了…………2.交流中诵读,诵读中想象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师:真好,这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呀,我们好好地品一品,读一读。(师生同读,同感)(五)感受古人吟唱读诗的美妙。师过渡:孩子们,怪不得,孔子将《诗经》作为弟子的启蒙教材。师: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而古人读诗不像我们今天这样,他们是用吟用唱的,想听吗?生:想。(此时学生趣味盎然——沉浸其中,聆听《关雎》的吟唱。让学生在精心聆听中感受诗词之美,感受古代文人的诗情。)【设计意图:学生和老师在共同交流资料中,进入情境,拉近与《诗经》的距离,在自我的学习感悟中,在教师的设疑解疑,结合《中国诗词大会》,《关雎》的古人吟唱曲调中,让学生在愉悦与享受的同时,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怀与古诗的意境,激发了学生交流品读的兴趣,悄然间悟出了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二、走进唐诗,欣赏诗歌,迁移读诗方法。师过渡:我们似乎听到了两千多年前,诗人如椽巨笔下的情感激越,诗歌再经历经过了楚辞,魏晋南北朝民歌,逐渐迎来了一个鼎盛的时代。当我们遥想大唐,每个诗人都拥有空前的想象力和表达力,用无限的句式,有五言的,七言的,有绝句,有律诗,而他们的精神世界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丰富。好期待走进我们的唐诗世界。(一)屏示学习方法(课件)请同学们用刚才喜欢的读诗方法,也可以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品一品,读一读,想象诗的意境之美。(学生合作交流,在《诗经·采薇》学习方法的总结迁移中学习,教师巡视适时指导。)(二)小组汇报成果 (小组中竞读,在最美声音中感受春雨来的悄无声息。)师:哪个小组,哪个同学来交流你们合作学习的成果?(学生汇报对诗句的理解)师:老师想知道这是你个人学习的成果,还是你们小组交流讨论的?生:我们小组交流中形成的答案。师:是呀,刚才老师也发现这个小组讨论得很激烈,大家各抒己见,很好,是合作默契小组!把掌声送个他们!师:是呀,这是一场好雨,因为它——生:来的及时师:因为它——生:知晓人们的心意师:因为它来得并不——生:并不张扬,它来得轻轻悄悄。师:好个轻轻悄悄,你看诗句中的哪个字,可以感受到呢?生:“潜”“细”师:哪个小组能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小组诵读)师:声音真美呀!读出了雨的悄无声息,这两句诗后来也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哪个小组来挑战他们,成为最美声音组合?(小组竞读)师:好享受,老师佩服你们的勇气,你们确实是最美声音组合,让我们都陶醉其中啦!(一)意境中朗诵(教师和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朗读,想象“锦官城的繁花似锦”感受诗人愉悦的心情。)师:诗句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写作者此时看到的?还是他的想象?生:我认为是作者的想象,因为作者此时是在夜里,看到了春雨来到人间,滋润万物,然后由此想象说,明天的锦官城将是一片花团锦簇。师:多好的理解呀!你能带领你们的小组把这意境朗读出来吗?生:能。(学生信心满满)师:(面对其他同学)孩子们,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想象这组同学诵读的诗句中表达的意境,我们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此时我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小组朗读,争取荣获“最佳意境组合”,师生于此意境中想象,感受。)(四)感受诗圣的诗作。师:谢谢最佳意境组合,我想知道你们想到的,看到的,跟老师是否是一样的? 生:我仿佛看到了明天的锦官城在这场及时雨的滋润下,一定是一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此时,我的心情跟诗人的心情是一样的——愉悦。师:是呀,老师的心情也是愉悦的,你们看这诗题(课件——“春夜喜雨”)中的“喜”字,可见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但全诗都虽不露一个喜字,但诗人喜雨之情跃然纸上,春雨来的及时呀,春雨知晓人们的心思呀,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官城里应该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吧。诗圣毕竟是诗圣啊!你们能把这份喜悦读出来吗?(全班诵读)(五)汇报交流,展示成果,师生互动共赢。师:我们说唐诗三百首,首首称经典,唐朝的诗人你还知道有谁呢?能吟诵出他的经典诗篇吗?(学生汇报学习《泊秦淮》《从军行》《鹿柴》……,有韵味地朗诵,带领同学感受,畅谈喜欢的原因。教师聆听中发现课前收集资料的最佳能手。)师:老师想请这两个同学把他们的学习卡上台进行交流。(生上台,独立操作多媒体课件的操作,展示台中于同学共享学习成果。)生1:我喜欢的诗是《题都城南庄》,诗人是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师:这是一个很经典的句子——“桃花依旧笑春风”,那你为什么喜欢呢?生1:因为这首诗言辞直白易懂,偏生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师: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学诗?生1:1.知诗人,解诗意,2.抓字眼,明诗意,3.入诗境,悟诗情。生2:我喜欢的诗是《牧童》,诗人是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其他同学不由自主地跟读)生2:喜欢原因是:牧童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表达了乡村孩子的无忧无虑。师:你的学习方法是——生2:1抓字眼,理解诗句,2.查找有关资料,3.多读几遍。(汇报完毕,学生独立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切换工作,其他同学自发鼓掌表示赞赏!)师:谢谢,你们很棒,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老师的小组手!师:你们有自己喜欢的诗人,诗句,老师也有呀,唐朝诗人中,我们不会不提到一个人——李白,我们称他为诗仙。老师也有喜欢的诗句。(出示课件——李白诗作——《赠汪伦》)师:能陪伴老师再把这首诗读一读吗?(师生共品读,同感受)师:每每读到这首诗作时,老师总会想:比深千尺的桃花潭水还深的情谊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世间怎么会如此深的友谊呢?而李白和汪伦之间又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才拥有这份令世人惊羡的情谊呀?所以,老师就走进诗句,走进诗人的故事里,咦,在这份情谊背后真的有一个故事,想听吗?(趣谈诗歌背后的故事,步步为营,引导学诗的方法—— 走近诗歌,走近诗人,了解背后的故事。)(出示课件——汪伦与李白信件中的对话)师:“汪伦:“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这是——(教师疑惑之态)生:这应该是汪伦写给李白的信。师:真聪明,你说的没错。汪伦当时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写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的就是这个句子。我们知道李白喜欢——生:喝酒,游山玩水。师:所以他一口答应了。可是见面后,李白看到的并不是这样,所以他就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出示课件——“李白:“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师: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出示课件——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师: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不生气,因为他们在交流中,感觉情投意合,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了。他在这住下了,成了好朋友。临行终有一别,汪伦和他质朴的村民踏着歌声来送行,李白即兴写下这首千古绝唱——《赠汪伦》。师:孩子们,听完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们心中又有了许多的感动,那就让我们把这首诗送给自己,也送给你的好朋友,但愿,我们都能遇见这样的友情。(师生再次共品佳作)师:盛唐诗的特点,非常简单,有时甚至像白话一样,其实他们是语浅而情深,也是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我们遇见经典诗作,不仅可以读读,理解,吟唱,还可以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设计意图:品读唐诗环节,教学的预设有意地由扶到放,让学生在学习《诗经·采薇》的基础上,借鉴感悟到的学习方法,于合作交流中,品读,想象,鉴赏。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预设的迁移点,除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品读欣赏古诗,让学生在活动中汇报收集的资料,在交流中展示成果,此时,教师也是平等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收集,共同展示,共同感悟,角色中的悄然转换,真正体现综合性学习的课堂特色。】三、总结所得,感受诗情,课堂延伸。1.结合板书,总结所得,所悟。 师:孩子们,今天你们陪伴老师走进了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品读到了《采薇》《关雎》……我们一路走来,来到唐朝,感受到一场春雨的润物无声,又感动于一份友情,也感受到很多很多……,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很多读诗的方法,有——生:结合注释生:质疑解惑生:想象意境师:还有合作交流,利用课余时间看有益的电视节目,走进诗歌,走进诗人的故事……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2.师动情述说:歌词以拂去我们记忆上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也同样能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今天,老师想用一千两百多年的李白的《将进酒》中的两句送给大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但愿我们能深爱着诗歌中的那份情怀,也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把这些经典文化传承下去。【设计意图:把课堂再次推向高潮,让学生的热爱诗词的心弦再次拨动,感受诗人的情怀,温暖自己的内心,感受诗词之美。】3.布置作业:(1)继续收集资料,可以从《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入手,开始进行整理分类,也可以了解诗人创作时的有趣故事,尝试鉴赏古诗。(2)发现与思考《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各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古诗特点。【设计意图:体现课堂的上串下挂,让学生的课堂所得于课后得以有效检验,并得以延伸和拓展,这应该是作业的使命。】【教学板书】轻叩诗歌的大门诗经采薇(节选)……结合注释质疑解惑想象意境…………唐诗春夜喜雨……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