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东坡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小妹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东坡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突出特征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至今,骚人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可是,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比如,大家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就经过多次推敲。这种推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家称之为——
咬文嚼字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西方美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阅读思考1.把握中心:“咬文嚼字”指什么?为什么要“咬文嚼字”?怎样做到?目标是什么?2.掌握材料:文章用哪些材料来阐发?怎样阐发?3.分析论述:各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这些论述你接受吗?能举出相关例子吗?
题目含义作者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就是调整思想情感,因而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呢?在《汉语大词典》中它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明确:指过分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跳读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
找出作者的观点,并找出作者的中心论点。4.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第八段)3.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五段)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1.……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第三段)
提问:作者说:“……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这样”指的是怎样?文中用什么例子来加以引出、说明的?你是没骨气的文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郭老改字咬文嚼字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明确: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调整句式
提问:咬文嚼字有没有一定的标准?如果有,作者用什么例子加以论证的?明确:有——“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李广射虎(静态)(动态)咬文嚼字贾岛吟诗增减字数品味遣词
想一想:炼字的困难之处在什么地方?炼字该如何“炼”?明确:“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苏轼写诗正面反面咬文嚼字套板反应点铁成金生发联想“套语”“滥调”滑于流弊“惟陈言之务去”
提问: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应该秉持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或者说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明确:刻苦自励艺术的完美谨严思想情感与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推陈出新
郭老改字引咬文嚼字(静态)李广射虎贾岛吟诗(动态)(正面)苏轼写诗套板反应(反面)结艺术美初步进一步
讨论: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
实例道理郭沫若改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王若虚改《史记》字数不同情境不同韩愈改诗字眼不同意境不同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善用联想意蕴丰富做诗文的人从古套用滥语全无新奇籍中找辞藻、乞灵
咬文嚼字的意义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主旨句)
(咬文嚼字)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一字不放松调整思想和情感句式不同情感不同字数不同情境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善用联想意蕴丰富(正)套语滥调全无新奇(反)为什么怎么样达到艺术的完美(意义)
咬文嚼字材料郭沫若改台词王若虚改《史记》韩贾“推敲”“烟”与苏轼诗“柳腰桃面”等套语角度情感意味意境正反}}层次1文字和思想情感2联想意义的运用中心谨严的精神调整思想情感刻苦自励推陈翻新达到艺术的完美
什么是“咬文嚼字”: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为什么要“咬文嚼字”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文学是艰苦的事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咬文嚼字达到艺术的完美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刻苦自励,推陈翻新,避免套板反应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所以,要贬义褒用
按照通常意义来讲,咬文嚼字含有贬义,说的是过于斟酌字句,死抠字眼儿而不顾及精神实质的现象。作者在这里是贬词褒用,借以说明在文学创作和阅读方面“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阐明“在表里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道理。主题
内容启示让我们明白文学艺术能否进步的根本在于语言咀嚼是否到位。让我们明白作家的语言修养程度与其艺术成就甚至一个时代的文学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让我们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引起了我们对提高自身语言修养问题的重视。让我们明白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从而自觉养成一种对待语言文字的谨严态度。让我们明白语言文字的套板效应是要不得的。学习本文给予我们的启示
写法启示:1让我们明白:学问靠积累,平时在阅读、生活中要做有心人。2让我们明白:写议论文既要举例子又要讲道理,而且例子要典型、充足,解说要到位。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清·沈德潜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福楼拜(法国)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为何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和月而不用“挂”“升”等词呢?
诗人抓住“平野阔”的特点,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用一“涌”字,有一种强烈的动感。星星垂挂在远天,显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
拓展训练:炼字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的“早”字?思考:
“一”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
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春风又到()江南岸绿——“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林冲)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A大B快C紧D密)——施耐庵《水浒》第10回C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诗歌鉴赏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小处不可随便
人的不同称谓:人们称胖男人为冬瓜,瘦男人为排骨。人们称胖女人为丰满,瘦女人为苗条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吗?
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三: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独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马南邨《不求甚解》请思考: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