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其他作品:〈谈修养〉〈谈美书简〉、〈变态心理学〉等。
译介西方美学名著:柏拉图〈文艺对话录〉莱辛〈拉奥孔〉爱克曼〈歌德谈话录〉黑格尔〈美学〉克罗齐〈美学原理〉维柯〈新科学〉
文体介绍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后,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相似,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有很强的战斗性和感染力。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阅读思考1.把握中心:“咬文嚼字”指什么?为什么要“咬文嚼字”?怎样做到?目标是什么?2.掌握材料:文章用哪些材料来阐发?怎样阐发?3.分析论述:各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这些论述你接受吗?能举出相关例子吗?
理清思路: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1、2)以静态例(《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便(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3、4、5)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6、7)水到渠成,加以总结(8)
咬文嚼字释义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B.形容卖弄才学。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1、阅读和写作,赋予它新的含义,字斟句酌2、赞成3、(1——5)文字与情感密切相关(6——7)联想意义的使用(8)总结、归纳观点
把握中心:“咬文嚼字”指什么?为什么要“咬文嚼字”?怎样做到?目标是什么?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第三段)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末段)
“这”字句与“是”字句的比较:“这”字句:是坚决的判断,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表现强烈的情感,但一般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不适宜。“是”字句:1、表示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意义,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出现。2、可以含有假定语气,带有“你不是”的讥刺意味。
句式不同意味不同字数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思想感情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套板效应
咬文嚼字艺术的完美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随处留心思索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求精炼吻合不懒不粗心不自满
郭老改字引咬文嚼字(反)李广射虎(正)贾岛吟诗阅读要苏轼写诗(正)套板反应(反)写作要结达到艺术美全文结构思路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清·沈德潜
咬文嚼字示例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鲁迅(忍)(丛)
皇恩浩荡臣节如山(矣!)(乎?)字数不同,意味不同,情感不同。明末皇帝曾送给重臣洪承畴一副对联以表彰他,后来洪承畴变节降清,有人在此对联上各加一个字来讽刺他。怎么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