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信高优秀
加入VIP免费下载

《咬文嚼字》信高优秀

ID:899853

大小:2.29 MB

页数:62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歇后语:小老鼠看书(打一成语)咬文嚼字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老鼠钻到书箱里——咬文嚼字孔夫子念文章——咬文嚼字口吃报纸——咬文嚼字老驴噙本《三字经》——咬文嚼字秀才念书——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朱光潜 咬文嚼字的含义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A、过分地斟酌推敲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B、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才学。C、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1、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A)(B)(C) 1、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跳读理解本文“咬文嚼字”的新含义?用文中语句回答。 课前预习一、作者简介二、写作背景三、文体知识——随笔四、识记生词,基础梳理六、文本阅读,并讨论:第一部分(1—5段)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并思考: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4.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5.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6、用“推”或用“敲”各自的意境是什么?7、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8、课文第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什么关系? 第二部分(6—7段)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有善用和误用两种。并思考: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请各用一个成语概括。2、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①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      ②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      ③诗中表达的是诗人什么样的情趣。      ④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3.“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一句可否变换分句顺序?为什么?4.作者举从前做诗文的人的例子,其意图何在?5.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6.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容易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7、小组讨论:课文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什么关系? 快速浏览课文第三部分。思考:1、课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强调的是什么?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3.写作目的4、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 一、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他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他先后留学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主要著作为《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诗论》《文艺心理学》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地灵人杰安徽桐城桐城派散文家(清代)方苞刘大櫆姚鼐kuí 二、写作背景: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需要铸造。然而,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往往对文学语言不够重视,有的人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针对当时文学创作的这种现象,朱光潜先生写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①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②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的文学创作密不可分的。 三、文体知识——随笔(1)随笔是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后,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2)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倒涎茗烟锱铢必较没镞剥啄岑寂清沁蕴藉俗滥灞桥付梓王嫱尺牍四、识记生词——读音xiánmíngzīzhūzúbōcénqìnyùnjièlànbàzĭqiángdú 问题归纳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趣味也没有。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采。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清沁肺腑:纯净的味道、感受渗入人的肺腑或内心。点铁成金:多比喻把不好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岑寂:寂静蕴藉:(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流弊: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下乘:下品,下等。四、识记生词——词语 自主学习五、文章段落层次要求:给各自然段标号,并分层,概括层次大意时间:5分钟提示: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问题归纳咬文嚼字第一部分(1—5段)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第二部分(6—7段)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有善用和误用两种。第三部分(8段)最后一段是总结性的话语: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六、文本阅读,并讨论: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3、“僧推月下门”的推敲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5、“套板反应”1、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自主学习思考: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层(1、2)段,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问题归纳用“这”和“是”在不同的4个语言环境示例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明确: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②六个“你这……”。——→启示:③“你是个好小子。”——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启示:语气坚决。感情强烈。A.思想感情不同表假定语气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文学的语言跟情感有关。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问题归纳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明确: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问题归纳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 怎样的启示?共同点:。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水浒》、《屈原》、《史记》等。积累知识的方式:笔记、背诵、摘抄等。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 快速浏览第一部分第二层(3、4)段4.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5.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文学的语言要有文学的意味。(第5段——更动了文字,就更动了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第一部分第三层(5)段“僧推月下门”的推敲。第五段举“推敲”的例子论证“炼字”要注意思想情感。并指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6、用“推”或用“敲”各自的意境是什么?7、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问题归纳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推敲6、用“推”或用“敲”各自的意境是什么? 问题归纳7、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明确:从文字表达的意境上。总之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文学的语言要描绘出想要表现的意境。 反馈练习泊船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过到入满 反馈练习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解说:“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合作探究8、课文第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什么关系?第一部分:用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第二层(3、4段),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第三层(5段),不同的字眼不同的意境。以上三个层次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课文第一部分几个实例,主要说明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联系。懂得这个道理,并应用于实践,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读写能力,学会从锻炼自己的思想感情入手提高语言文字水平。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6—7段)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有善用和误用两种。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请各用一个成语概括。2、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①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       ②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       ③诗中表达的是诗人什么样的情趣。       ④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3.“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一句可否变换分句顺序?为什么? 自主学习4.作者举从前做诗文的人的例子,其意图何在?5.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6.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容易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 问题归纳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请各用文中一个成语概括。正面:负面:点铁成金平滑俗滥2、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①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②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③诗中表达的是诗人的情趣。④这两句诗运用了修辞?夜晚,月影朦胧,山间泉水旁品茶,赏月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比喻,对偶 3.“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一句可否变换分句顺序?为什么?答:不行。前句与“联想”衔接,后句与“熟路”衔接。换后,就不衔接连贯了。4.作者举从前做诗文的人的例子,其意图何在?答:表明他们的套语滥调根本与文艺无缘,文学的语言要富有联想意义。5.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作者无创作动机。②读者无新鲜真切的情趣。 问题归纳6.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容易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答:①套板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②遇事往深一层想。 避免套板推陈出新1.那女子长得柳腰桃面,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2.东家之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写美貌 1.这个姑娘有着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好像会说话。2.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刘鹗《老残游记》)避免套板推陈出新写眼睛 合作探究7、小组讨论:课文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之间什么关系?明确:第二部分是在课文第一部分的基础之上具体谈作法。如果说第一部分是在讲述“咬文嚼字”的内涵及为什么要“咬文嚼字”,那么第二部分则主要沦述如何“咬文嚼字”,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要避免哪些问题。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文第三部分。思考:1、课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强调的是什么?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3.写作目的4、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 问题归纳1、课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强调的是什么?明确:课文第三部分(第八段)在前两部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出了阅读与写作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达到艺术的美”,并进一步强调为了达到此目标应养成的习惯——“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即A.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B.必须勤奋。C.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合作探究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3.写作目的:就是让读者明白①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的吻合)③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谨严的态度,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 探作合究郭老改字引李广射虎韩愈推敲阅读要咬文嚼字要写作苏轼写诗套版反应结达到艺术完美全文结构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文学 的语言跟情感有关。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朱光潜先生的观点: 文学的语言要有文学的意味。3、“僧推月下门”的推敲——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文学 的语言要描绘出想要表现的意境。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文学的语言要富有联想意义四个例子,四个角度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繁简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联想与否,意蕴不同 句式不同意味不同字数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思想感情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套板效应结构全解 合作探究4、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第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第二,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第三,咬文嚼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敢于创新。 情境二布置作业课本:研讨与练习一、三题 设情境创完成课后练习一,每个例子说明的道理用不超过10个字的话来概括。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说明2、“僧敲月下门”一句的推敲,说明3、《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说明4、“柳面桃腰”等套语的评述,说明说法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善用联想义,意蕴丰富套板反应,易生流弊 情境二反馈练习一、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示例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上有几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下清澈的流水欢快地流向远方。 情境二反馈练习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示例早晨,太阳发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光秃秃的树上几只寂寞的鸟儿凄惶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在清冷的寒风中无言地流向远方。 反馈练习二、“咬文嚼字”练习1、古代有个书生,在门上挂了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有个地方官路过,马上给他写出了横批,并派人解决了书生的生活问题。你能猜出这幅对联的横批是什么吗?缺衣(一)少食(十) 反馈练习2、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小处不可随便 直击高考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3、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话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咽,冷。表现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咬文嚼字”正如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一样。总之,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不能离开这一条:细细锤炼,细细品味。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和作文中时时进行“咬文嚼字”,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1、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2、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代卢延让的《苦吟》)3、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落,洒)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5、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就,则)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6、忍看(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你能找出下列诗句中的“炼”字吗?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红杏枝头春意浓()试赏析闹①着一“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②而且使我们联想到杏花盛开的枝头,蜂飞蝶舞的生动景象,③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古典诗歌中的炼字练习: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①“拳”和“退”   ②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③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三: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独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马南邨(cūn)《不求甚解》请思考: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讲的是不同的问题。朱光潜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主要是说,写作时要“咬文嚼字”,或者说“在文字上推敲”。马南邨所说的“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是指博览群书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力求广博,只求观其大略、有所“会意”,不固执于个别字词。只有这样,才能博览群书,获得渊博的知识。拓展延伸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惠山烹小龙团—苏轼 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縠(音gòu)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再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