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中国诗歌,感受比较的方法;2.品味文章语言,了解比喻的艺术。教学目标
你喜欢读诗吗?“诗”(湿)其实是“干”的,是凝练的。读它就像吃压缩饼干,非要用水融一融才能吃得下去,这“水”就是你的思想感情,你的直接经历或间接经历,你的思考,你的品味。那么西方国家的诗是否也像压缩饼干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钱钟书先生是怎样来看中国诗和西方诗的。
往昔雪莱(PercyByssheShelley)2你可忘了那逝去的?它可有一些幽灵,会出来替它复仇!它有记忆,会把心变为坟墓,还有悔恨,溜进精神底浓雾会对你阴沉地低声说:快乐一旦消失,就是痛苦。1818年查良铮译英国诗人雪莱
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著作: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题目解说
背景资料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数shuò见不鲜:经常见到不新鲜。轻鸢yuān剪掠:像轻盈的鹰掠过天空,喻简短轻灵。诗心:指诗歌表达的内容,诗情;跟诗体(诗歌的形式)相对。凑泊:指生硬的拼合。尖刻斩截:文中指尖锐深刻干脆利落。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婉转动人。吞言咽理:指不敢声张和申辩。字词预习
钱钟书字默存,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1935年携妻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后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曾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作者简介
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钱氏著作《围城》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的比较上辨析、阐发。
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交待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作者认为评论中国诗要全面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作证据。并且必须在相对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结论,也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只有这样才公平。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而“早熟的代价是早衰”。即“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
第三部分(第3段至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第一层,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第二层,中国诗的意韵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第三层,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第四部分(第8段)。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建议听众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诗,从而深刻理解本国诗歌。
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引出话题,引出自己的论证方法。第二部分第2到第6自然段。论述中国诗在形式上的特征。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着重论述中国诗在内容上的特征,指明中国诗和西洋诗的共通的地方。
引子:方法比较中国诗早熟,最先产生的是抒情诗(发展:成熟早)抒情诗虽短却有悠远的意味富于暗示和爱用疑问语气结束(形式:篇幅短技巧:韵味长)中国诗因短而词气安和(语言:词气和)内容上中国诗和外国诗内容上无甚两样中外诗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形式上
主题归纳:钱先生不愧为通晓拉丁、英、德、法、意、俄、捷文等语言和诗歌的伟人,所以他才有资格对它们的诗调和句式“作概论”。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主题归纳: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也可以一个“通”字概括,即一是通古今,二是通中外,三是通学理。在行文布局上,《谈中国诗》也可谓别具一格。其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西方诗歌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最后才有抒情诗。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歌发展初期已经出现,这种“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以至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什么特征?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西方也有人主张诗的篇幅越短越好,但他们所谓“短”的标准比我们所说的“短”要长得多。中国诗追求的是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西方读者最看重中国诗的这一特征。中国诗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咏价值是很大的。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中国也有“厚重”诗,但比起西方诗歌来,还是轻柔得多。作者强调,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总之,诗歌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国别的诗歌作品中是共同的。
这句话语意比较含蓄,弄清句中“尽职”的特指意义是解读整个语句的关键。为此,需要关照全段中与此相关的语句(“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后面“因为……”说的是“不能尽职”的原因)。“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而言的。这里的“公职”是指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依据诗歌的创作规律,客观地评判本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征。而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因为不能立足于比较文学的立场,失去了许多比较对象,所以难以把握诗歌的创作规律,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鉴别。这便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中国诗”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句话借助比喻和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的含义是什么?
钱钟书的散文是典型的学者散文。所谓学者散文,大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主旨不在于表情写景,主要的表现手段也不是抒情、写景或叙事,而是议论、说理和达意。它不是以情感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智启人。钱钟书的散文正是以思想的睿智见长。他好像是把博大的知识海洋融会贯通,浓缩成涓涓清泉和深不可测的一潭清水。在本文中作者对各种材料的运用更是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语言轻松、幽默,大量运用比喻等手法,似随口而出,而机趣盎然。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颇具画龙点睛之妙,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如谈到中国诗的发展时,以中国绘画的特点进行类比,既使读者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诗发展的迅速,又拓深了文章的内容。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作者又以“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的幽默诙谐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中国诗发展的高度,又说“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这种似反实正的说法,说明中国诗高度发展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中国诗的赞赏之情,又如“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作者以生动的比喻表达出对待“中国诗”应有的态度,批判了那些文化本位论者。课文中这种语言运用的典范例子还有很多,要仔细揣摩。
我们常见的修辞学著作,在比喻方法论上,已陷入一种彼此相沿、互相抄袭的团团转之境,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钱先生不为常见所囿,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指出了博喻、曲喻、一喻多义等手法,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使比喻这一惯闻常见却又被人们习而想忘的修辞手法,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显示出其神奇的魔力和无穷的乐趣,本文中他采用了如下手法:①比喻的谜底②博喻③曲喻④一喻多意⑤分喻⑥反喻钱钟书在比喻方法论上有哪些突破?
①比喻的谜底钱先生说过:“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这段简洁通俗而又深刻的论述,衬得一般修辞学著作中,对比喻的枯燥定义和干巴原则相形见绌、空洞浮泛。在这里钱先生不仅把比喻的性质、特点、原则、方法阐发无遗,而且给我们亮出了创造佳譬妙喻的“谜底”有理可依,有法可循。对这段白话钱先生还引用唐文“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和宋诗“是雨亦无奇,如雨乃可乐”予以提纲和浓缩,并说这“十八个字把比喻的构成和诱力综括无遗了”。
②博喻博喻虽非钱先生首创,但却是经过他大大表彰,才为时人所重的。什么是博喻的呢?钱先生为我们解释道:“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土比亚式比喻”,就是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容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连二地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笔下”。如苏东坡在《百步洪》里描写水波冲泻的一段:“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用七种常见的形象再现了洪水汹涌澎湃,飞流直下的情景。还有我们熟知的毛泽东同志著作中,曾用“喷薄欲出的朝日”、“看得见桅杆的航船”、“将要呱呱坠地的婴儿”三个形象来比喻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这些描写用的都是博喻手法,极为形象生动,如果只设一喻,不仅不能表现该事物的各个方面,而且也没有气势和力量。
③曲喻曲喻之目是钱先生从西方借来诠评中国古典文学的,这是一个创造新奇比喻的妙法。所谓曲喻,即以二物相似之一端,“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曲喻化一般的比喻多一层曲折。如李贺《天上谣》中的“银浦流云学水声”一句,“水”和“云”只有在“流动”这一点上相似,既然流云似流水,那么流云也像流水一样有声可闻了。再如李商隐《天涯》中有“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二句,也用了曲喻。莺啼好像人啼哭一样,因而有了眼泪,联络到了沾湿最高花。曲喻的特点是新奇而耐人寻味,意境丰富。
④一喻多意这是钱钟书在《管锥编•太平广记卷四八八》中拈出,周振甫先生又在《文章例话》中加以进一步阐发总结而来的一种比喻方法。“一喻多意”有两层意思:(一)一个比喻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义;(二)或在特定的语境中同时兼具多义。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喻之二柄与多边”的具体运用。我们只举例解释后者,如卢仝《自君之出矣》:“妾有双玉环,寄君表相忆。环是妾之心,玉是君之德。”用同一玉环作比,以玉环的冰清玉洁喻男方的坚贞之德,以玉环的周转无休喻女方的情思不断。(明心按:“环是妾之心”一句,用谐音,环同还也,意为盼男方早归。)“一喻多意”这种手法便于设譬,含义蕴藉。
⑤分喻“分喻”是“多边”说在方法论上的应用。“分”就是“部分”的意思,以彼喻此,二者部“分”不同,非全体浑同。换句话说,“分”就是“边”的意思,如我们用“雪山”比“大象”,只取其“鲜洁”这一点相似,不可责怪雪山没有尾牙;我们用“满月”喻面貌,仅择其“圆润”这一“分”的契合,不能苛求月亮没有眉目。这种方法提高了比喻手段的灵活自由度,为“本体”扩充了“喻体”之源。不过,凡是比喻必定都是“分喻”。这里标出这一名目,可使设譬造喻者更趋于自觉而已。
⑥反喻反喻是以本体反过来譬喻体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使寻常比喻亲切新奇。钱先生在《管锥编•全流汉卷五六》中,点出这种方法。如《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时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比喻在贾让《秦治河三策》中反其喻而用之:“夫土之有川,犹人之有口;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啼而塞其口。”新颖别致,顿生新意。
课堂练习: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提示:课文大量运用比喻手法,语言轻松、幽默,似随口而出,而机趣盎然。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如说“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这种似反实正的说法,说明中国诗高度发展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中国诗的赞赏之情。再如结尾段中的比喻,有的诙谐中带有无恶意的轻微嘲讽:“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他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一句,先用狗做比,巧妙诙谐地讽刺了中西本位文化论者“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特点。然后紧承这个的比喻,用语幽默,倾向鲜明地对中西本位文化论表示反对。
有的来自生活,通俗易懂,用来比喻抽象的道理,让人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用“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来比喻“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用“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思家病”来比喻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对本国文化的依恋。用“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来比喻“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
课堂练习:联系课文,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提示:相同点: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异:《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的特点,“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但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相比而言,《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充分。《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咏价值大。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致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力避免的。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致大海普希金
致大海普希金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伤!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地船只就会覆亡。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绿虑的路径?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是一些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哦,再见吧,大海!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吧我带到什么地方?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勃莱克,英国诗人。其诗: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个天堂,把无限放在手中,永恒在一刹那收藏。概论,是理论研究的产物。文学概论介绍文学的性质、起源、历史发展、社会作用等。具有艺术良心的人常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知识卡片
伏尔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一生主要创作戏剧、史诗。有史诗《亨利亚特》《奥尔良少女》,其中《奥尔良少女》塑造了法兰西民族女英雄贞德的形象。还著有《论史诗》。史诗:指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1874年,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日出印象》。油画描绘的是从远处观望阿弗乐港口晨雾中日出的景象。莫奈,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
凡·高,荷兰画家,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凡·高最有名的作品是《向日葵》。他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在他眼里,向日葵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有约一百篇譬喻故事,全文两万余字,每篇先讲故事,再作比喻,阐述一个佛理。
艾伦·坡,美国作家,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誉为“侦探小说的鼻祖”。专写死亡、邪恶、活埋、刺杀、暴力等怪诞的东西。他是第一个心理分析家、侦探小说家和第一个真正的美国期刊文学的现代编辑家。有三十几首诗歌,七十部短篇故事。
魏尔兰,法国诗人。魏尔兰的诗歌很有特色,如《秋歌》就是一首著名的音乐诗,出色地用音乐手段来烘托诗人内心的愁绪。秋歌秋日里,呜咽的小提琴,单调的。忧郁里,慰我心。钟响时,我窒息而惊惕。黯回想,旧时光,我哭泣。恍惚间,狂风卷,我飞离。近又远,如一片死的叶子。
济慈,英国诗人。济慈诗才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少年失去双亲,生平只有25岁。《夜莺颂》《致秋天》等,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忧郁颂忧郁的情绪骤然间降下,仿佛来自天空悲泣的云团,滋润着垂头丧气的小花,四月的白雾笼罩着青山,将你的哀愁滋养于早晨的玫瑰,波光粼粼的海面虹霓,或者是花团锦簇的牡丹丛;倘若你的恋人对你怨怼,切莫争辩,只须将她的柔手执起,深深地,深深地啜饮她美眸的清纯。
古美人歌(末章)弗朗索瓦维庸君王啊,请不必问个不休,究竟何处可求这些女郎,纵然再问,我的回答依旧:去岁下的雪,今又在何方?弗朗索瓦维庸,被认为是最富独创性的法国诗人。
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或《各遂所愿》),主要情节:一对孪生兄妹航海到伊利里亚,海上遇难失散。妹妹薇奥拉改扮男装,投身伊利里亚公爵奥西诺家中为侍童,并充当他向貌美而富有的伯爵小姐奥丽维亚求爱的使者。奥丽维娅对女扮男装的薇奥拉一见钟情,而薇奥拉却偷偷爱上了公爵。后来,奥丽维亚碰巧遇上薇奥拉的孪生兄长西巴斯辛,两人误打误撞结成夫妇。公爵也和薇奥拉终成眷属。全剧以兄妹相聚,情人结合而告终。主显节,1月6日,圣诞节后的第12天,纪念耶稣显灵的节日。相传,东方贤士见到伯利恒升起一颗明亮的星星,前往寻找,在1月6日那天见到诞生不久的耶稣并送上礼物。第十二夜
呵,他们而今安在?还有你呢, 我的祖国?在无声的土地上,英雄的颂歌如今已沉寂——那英雄的心也不再激荡!难道你一向庄严的竖琴,竟至沦落到我的手里弹弄?哀希腊五拜伦,英国诗人。《哀希腊》是拜伦长诗《唐璜》中的片断。它辛辣讽刺专制暴政,热情讴歌自由民主,极大的鼓舞了欧洲19世纪初的民族民主运动。
惠特曼,19世纪美国民主诗人,诗有《草叶集》,共收有诗歌三百余首,诗集得名于集中这样的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哦,船长,我的船长!我们险恶的航程已经告终,我们的船安渡过惊涛骇浪,我们寻求的奖赏已赢得手中。港口已经不远,钟声我已听见,万千人众在欢呼呐喊,目迎着我们的船从容返航,我们的船威严而且勇敢。可是,心啊!心啊!心啊!哦,殷红的血滴流泻,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哦,船长,我的船长
晚钟响起来,一阵阵给白昼报丧,牛群在草原上迂回,吼声起落,耕地人累了,回家走,脚步踉跄,把整个世界留给了黄昏与我。墓畔挽歌格雷托马斯·格雷,英国诗人,有10余首诗传世,以《墓畔挽歌》最著名。诗作描写乡村一处墓地,表达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对他们纯朴善良品质的赞扬,同时也表现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嘲讽。这首诗体现了格雷的民主思想。
一切的山之顶 沉静,一切的树梢 全不见些儿风影,小鸟们在林中无声。 少时顷,你快,快也安静。浪游人的夜歌歌德,德国诗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狂飙突进”启蒙运动的中坚。
司空图,晚唐诗人、诗评家。有诗论著作《诗品》,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雄浑、含蓄、清奇、自然、洗炼等二十四种风格,每格一品。《诗品•雄浑》:“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持:指掌握雄浑风格不能勉强。
严羽,南宋诗评家。一生不仕。著有诗歌理论著作《沧浪诗话》。《沧浪诗话》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羚羊挂角: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喻诗的意境超脱。
欧阳修,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四岁丧父,依叔父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其识字。《六一诗话》:“诗家虽率意(任意写作),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极至)矣”。
王士祯,清代诗人。官至刑部尚书。王士祯论诗,讲“神韵”,要求笔调含蓄,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风怀澄澹推韦柳,佳处多从五字求。解识无声弦指妙,柳州那得并苏州?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组诗共20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酒后之作,兴至挥毫,独立成篇。陶渊明一生最喜美酒、菊花,这两点在《饮酒》中有生动的体现。饮酒其五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注解】贝叶书:印度人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写佛经。冥:暗合。缮:修持。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怨情李白【注释】深坐:久久呆坐。这首诗刻画美人久坐,思念情人,充满哀怨。细节生动,层次分明,含蓄隽永。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贾岛这是一首问答诗,诗人寓问于答,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以白云示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寄隐者的风骨。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全诗白描无华,生动简洁。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其乐府诗《拟行路难》等多为名篇。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代挽歌鲍照(节录)【注释】彭韩:彭越韩信英布称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开国功臣,后刘邦所杀。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阁诗王勃【注释】鸣鸾,俗称响铃。鸣鸾佩玉都指歌女衣服上的饰物。滕王阁当年那些佩带玉饰、响铃的歌女,现在已不再莺歌燕舞了。
《代悲白头翁》是一首拟古乐府,诗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代悲白头翁刘希夷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江楼感旧赵嘏诗人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诗中没有确指登楼的时间,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还是女,是家人、情人还是朋友,“同来”是指点江山还是互诉衷情,离散是因为世乱飘荡还是情有所阻,这一切都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可自由想象。
犹记去年寒食暮,曾共约,桃花渡。算花开花落今又渡。人去也,春何处?春去也,人何处。酷相思·春暮清黄仲则如此凄凉风更雨,便去也,还须住。待觅遍天涯芳草路。小舟也,山无数。小楼也,山无数。黄仲则,清代诗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而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作多抒发穷愁不遇,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李白【注释】敬亭山在宣州。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这首诗作于天宝12年秋游宣州时。诗人离开长安已有10年。长期的飘泊,使李白饱经世态炎凉,也增添了孤寂之感。独坐敬亭山,正是诗人怀才不遇,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阅读思考钱钟书认为中国诗有哪些特点?你认为中国诗有哪些特点?文章第8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试欣赏《谈中国诗》的语言。
(1)篇幅简短,意味悠远(2)富于暗示,引人遥思(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4)多社交诗,少宗教诗(形式)(技巧)(语言)(内容)阅读探究钱钟书认为中国诗有哪些特点?
你认为中国诗有哪些特点?一是儒道传承。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文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揭示了艺术中虚实、有无的辩证法,庄子就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孔子讲中和之美,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孟子主张“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兼善、无为的思想,使先民善于创造“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也易于形成中国文艺含蓄精粹的特点。二是语言特质。汉字具有表意特征,它最能够形成某种具体的“意象”,以作暗示;汉字单文独义,四声变化,富于音节美,且在外观上每每造成整齐对称的形式。
中国使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西方作为诗的文字,其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中国的”成分。文章第8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钱氏语言欣赏钱氏文章喜用比喻而幽默睿智,试分析文中比喻句的含义。
钱先生文章中的妙喻单眼皮呢,确实是极大的缺陷,内心的丰富没有充分流露的工具,宛如大陆国没有海港,物产不易出口。(小说《猫》)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就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与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小说《围城》)
曾有一英国女士打电话给钱钟书,说看了《围城》后非常想见作者。钱先生在电话里委婉地打了一个比方: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还觉得味道不错的话,那又何必要见这个下蛋的母鸡呢?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不大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小说《围城》)
说来也奇,偏是把文学当作职业的人,文盲的程度似乎愈加厉害。好多文学研究者,对于诗文的美丑高低,竟毫无欣赏和鉴别。但是,我们只要放大眼界,就知道不值得少见多怪。看文学书而不懂鉴赏,恰等于帝皇时代,看守后宫,成日价在女人堆里厮混的偏偏是个太监,虽有机会,却无能力!(《释文盲》)世界太广漠了,我们圆睁两眼,平视正视,视野还是偏狭得可怜。狗注视着肉骨头时,何尝顾到旁边还有狗呢?至于通常所谓偏见,只好比打靶的瞄准,用一只眼来看。但是,也有人以为这倒是瞄中事物红心的看法。(《一个偏见》)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小说《围城》)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素朴的人生观。(《写在人生边上·吃饭》)
男人肯买糖、衣料、化妆品送给女人,而对于书只肯借给她,不买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这是什么道理?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又不着痕迹。这是男女恋爱必然的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小说《围城》)有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必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悲观主义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小说《围城》)钱先生文章中的妙语
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谈中国诗》中的妙喻中国诗的早熟,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得太早;早衰,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作者借比喻和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很高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作者既形象地说明了中国诗发展的高度,又不无批评。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脱离客观实际而影响艺术健康地发展。二是指出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是不顾及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所谓“聪明”是反语,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是一把双刃剑,有高明处,也贻害无穷。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意思是指形式与内容应该完美结合:诗体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格律制约着内容框架的同时,内容的需要也影响着格律的界定,格律和内容是互相影响的。谈诗体、诗心互相制约的关系是“雅”事,鞋和脚却是“俗”物,“雅”事居然凭“俗”物说明白了。
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指出生命的运行,终要回归它的本原。作者借此对所谓中、西文化本位论者进行了调侃,同时强调本国诗对人的家园感。钱氏认为不仅诗歌创作如此,人性也如此,读异国的诗会使人对本国的诗有更深刻的体会,中国诗与西方诗是暗合的。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
谢再谢见怀宁县东升高级中学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