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2.理清思路,准确筛选文章信息3.认识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能力4.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5.品析文章中精妙的比喻,体会钱钟书先生的幽默与睿智。学习重点1.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作者介绍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在各大名校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等《围城》已有多国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2、写作背景本文原稿为英文,是钱钟书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钱钟书5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围城》
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3、字音、词义lǒng(笼)统精suǐ(髓)hǎ(哈)巴狗叫xiāo(嚣)shuó(数)见不xiān(鲜)轻yuān(鸢)剪掠颦cù(蹙)峨眉遥思远chàng(怅)一cù(蹴)而就5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围城》4、补充注释: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简短轻灵。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尽头。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二、整体把握1、第一段作者谈中国诗采取怎样的立场来谈?为什么?明确:比较文学听众为外国人,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来谈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诗的特征2、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十分钟,理清作者思路,画出每段关键句,把握各个段落大意,并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各部分大意。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比较文学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发展的一般特点及规律第三部分(第3段至7段):重点阐述中国诗发展的各个特点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3、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五分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中国诗与西洋诗的异同点:钱钟书先生在末段作出了“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的结论,何以见得?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①发展史:外国——史诗——戏剧——抒情诗中国——抒情——戏剧诗②篇幅: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③韵味:外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中国——言有尽而意无穷④语言: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笔力清淡,词气安和——像良心的声音又细又静⑤内容:外国——中西诗不但内容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暗合5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围城》
中国——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4、通过梳理,我们发现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层次很清楚。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并思考:文章的结论是什么?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三.结语这篇文章中,钱钟书先生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清晰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抓住文章的关键句、词是筛选信息、解读文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同学们今后读文章时要善于运用这种方法。四.作业布置1.再读课文,深入体会钱钟书先生的语言艺术2.找出文中精彩的句子,并作初步体会。五.板书设计谈中国诗钱钟书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比较文学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发展的一般特点及规律第三部分(第3段至7段):重点阐述中国诗发展的各个特点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一开头,讲轮船上的鲍小姐,鲍小姐穿得很少,人家就给她起了一个外号,叫“局部真理”。请大家想想,钱钟书为什么要叫她“局部真理”呢?(学生揣测)明确:因为有句名言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穿得很少,几乎“赤裸裸”,所以称她“真理”,但她没有完全“赤裸裸”,所以叫她“局部真理”。可见,这个幽默是建立在“学问”的基础上的。钱氏幽默是透着学者智慧的幽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领会“钱氏幽默”。二、合作探究,把握语言。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说说它们的含义与表达作用。(指导:抓住主体、喻体,弄清比喻义,说出它在表达上的积极作用)5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围城》
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2、“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此段文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其本体、喻体。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3.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5.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明确:1将中国的艺术与思想体构比喻为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以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现实,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的发展。这个比喻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露出强烈的讽刺意味。2.“鞋子”比喻“诗体”,“脚”比喻“诗心”。“鞋子形成了脚”,是讲中国诗的内容受到了严格的格律限制;而“脚也形成了鞋子”则是讲,由于中国的诗人习惯于受到格律的限制,因此发展出了简短而又有悠远意味的格律诗。中国诗押韵的禁律非常严格,因而篇幅短小,故说诗体好像鞋子。3.这句话对应了下句“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怀孕的静默的形象别人看得见,如同说出来的话。腹中的胎儿别人看不见,却由怀孕的形象暗示出来,如同不说出来的话,也就是诗的价值所在,是说出来的话“比不上”的。4.用狗作比,巧妙诙谐地讽刺了中西本为文化论者“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特点。以生动的比喻表达出对待“中国诗”应有的态度,批判了那些文化本位论者,用语幽默。5.中国诗里有“西洋诗”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中国诗”的成分。各国的诗有想通之处,因此,读外国诗可以从中发现本国诗所有的东西。这就好比是“他乡遇故知”。说明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的特点。三.能力提升5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围城》
借鉴本文比较的方法,对下面两首诗歌进行比较,看看这两首诗的意境有何相似之处?从描写思妇这一主题和表现的已经看,是不是能看出新诗和古典诗词的某种联系?请撰写一篇小论文。5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围城》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5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围城》(1)《错误》赏析诗中描绘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终于门外响起了马蹄声,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个过路,不是"归人"。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2)《望江南》赏析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盼人心切,只顾看船而不见有洲,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四.课文总结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想如果能够通过本文的学习引起大家对钱钟书先生的关注,读一读他的文章,学学他的为人,再能够运用比较和比喻说理的方法,那么这一课就非常成功。5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