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说课稿
说课内容包括七个部分: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学情、说教学设想、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
《谈中国诗》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文艺评论和随笔”中的最后一课,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诗歌鉴赏问题的讨论: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谈的是“文字和情感的密切”;林庚先生的《说木叶》则是“文字和情感有密切关系”的典例;而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则是站在了中西方比较文学的高度,用幽默睿智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中西方诗的异同。学习本课不仅可以使我们对中国的诗歌理解更加深入,而且可以让我们赏析诗歌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第一部分:说教材
知识目标:1、了解钱钟书先生其人以及作品。2、通读课文,整理全文脉络,概括中国诗歌的特点。3、把握钱钟书先生使用的对比、比喻、引用、举例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咀嚼鉴赏含义隽永的句子。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来鉴赏中西方诗歌。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2、走近“大师”,领略“大师”的风范。第二部分:说教学目标
1、重点: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2、难点: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第三部分:说重点难点
学生们通过对前两课的学习,对文艺评论和随笔这种新的文学样式已经有了初步地了解,但是因为本文是从英文译为中文,语言有欧化的风格,读起来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作者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学生在理解关键语句时也会遇到一些阻碍。第四部分:说学情
一、说教法情境导入法(在导入时,设置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拨引导法(在分析使用比喻手法的句子时,对于较抽象的句子老师可加以适当地点拨)二、说学法自主研读法(学生自主研读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小组合作法(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拓展思维法(提高思辨和理解能力)三、说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及其相关设备辅助教学。四、说课时安排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在学生课外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包括导入新课、检查预习、识记字音字形、讲解词语意思、划分课文段落层次。第二课时为解读课文,包括讨论分析中国诗的特点及课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其他包括拓展探究和链接高考等相关环节。第五部分:说教学设想
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共分六个环节:导入新课、研究文本、合作探究、链接高考、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研究文本”是核心环节,它又包括六个小的教学环节,其中的“议一议”部分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之所在。
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2、假如你吃了一只鸡蛋,感觉味道不错,何必要去看看那只下蛋的母鸡呢?3、我们称那位暴露的S小姐位“局部真理”,因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4、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的愿望大多如此。5、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二、研究文本(一)了解学生课外预习情况1、字音字形、词语解释。2、朗读。(二)知一知1、身份及地位:2、主要成就:3、治学态度: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
二、研究文本(三)读一读要求学生阅读全文,再次勾画生字生词,并思考课文的写作思路,划分层次,概括文意。(四)记一记1、字音字形精髓(suǐ)轻鸢(yuān)剪掠一蹴(cù)而至数(shuò)见不鲜眉眼颦蹙(pín)撩(liáo)人门槛(kǎn)槛外(jiàn)2、词语解释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尽头。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
二、研究文本(五)理一理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意思。归纳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
二、研究文本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六)议一议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论中国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2、那么中国诗的特点是什么呢?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中国诗的特点?3、钱钟书先生所阐发的“中国诗的印象”,能引起你的共鸣吗?请结合自己阅读诗歌的体验谈一谈。4、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概括中国诗的特点,请举例说明。5、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作为一篇学术性较强的演讲稿,我们读起来却不觉得枯燥乏味,请分别找出你感兴趣的句子进行品读分析。6、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1、小组讨论。钱穆先生说:“大师者,乃是通方之学,超乎各部专门之上而会通其全部之大义是也。”你认为钱钟书算得上是大师吗?你认为在中国现当代有哪些大师呢?请举例说明。2、小组讨论。钱钟书先生通过运用比较的方法为我们概括了中国诗的特点,你认为中国诗还有其他方面的特点吗?
四、链接高考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阅读这首诗,回答下面相关问题:最爱东山晴后雪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五、课堂小结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中国诗首先是诗,然后才是“中国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诗与外国诗形式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而本质上却没有什么区别。钱钟书先生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并在保证论述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一篇短短的演讲词,充分显示出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的文化素养。有位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更是外国人对钱钟书学养、人格魅力以及治学精神的肯定。
六、课后作业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1、请仿照下面感动中国组委会给钱学森写的颁奖词,为钱钟书先生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5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示例:民族脊梁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2、课外阅读曹操《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两百字的短文,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第七部分:说板书设计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