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问题化生态课堂”教学设计艾振东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了解中国诗与西方诗的异同。3.熟知中国诗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2.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歌,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二、学习重难点:【难点突破】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2.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三、设计类型:“生态课堂”完整型学习设计【学习策略】重难点突破方法:默读法、提问法、讨论法、点拨法。【设计特点】设计理念为“生态课堂”。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课堂特色是“三生”:生活、生成、生动课堂环节三层级六步骤:三层级为读通、读懂、读好。六步骤为自主预习、激趣导入、主题学习或《学案》(问题)导学、分组探究、成果展示、迁移应用。“生态课堂”学习设计适用于各种文体,特别适用于经典美文。一般文章可根据学习内容、时间和进度对三个层级六个步骤进行变通处理。【设计说明】在现代文学习中,关键在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动讨论、反复品味,使学生学会鉴赏,敢于表达观点,将这节课上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的“生态化”课堂。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学习过程:
一、第一学习层级:读通第一步:自主预习(课前完成问题化预习)活动一、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养成习惯,勤于动笔活动二、学会积累,完成问题1.你找出哪些生字词?(1)给加点的字注音颦蹙寒砧言筌疏朗漂泊窸窣翩翩橘颂桅杆(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不落言筌心有余悸蛊惑人心接踵而至2.你了解作者简历吗?(1)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其妻杨绛为翻译家、作家.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等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篇》,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2)作品简介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一篇讲稿节译而成的。原稿为英文,是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3.你如何理解“中国诗”?中国诗,首先它属于诗歌范畴,加上“中国”二字,必定有着一定的“中国特色”。
(带着预习,进入第二层级)二.第二学习层级:读懂第二步:学案(问题)导学或自主学习活动一、再读文本,总体感知,完成问题1.你能说说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吗?作者列出了中国诗的发展特点和具体特征,指出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为文化论。2.你能根据文意说说中国诗的发展特点吗?A、中国没有史诗,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B、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3.能否从文中找出中国诗的具体特征?A、篇幅短小B、言有尽而意无穷C、笔力清淡,词气安和3.你能找出体现作者写作目的的内容吗?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活动二、精读文本,完成问题;学会展示(也可主题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1.你能说说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比喻吗?A、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B、比起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A、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这种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2.上述三个比喻,有何深意?A、鞋子与脚:押韵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篇幅小也形成了中国诗的特点。中国诗形式和内容相辅相成。B、桃核象牙:中国诗讲究精雕细琢,中国诗人往往更加精心创作。C、哈巴狗儿:中国诗与外国诗并无本质不同。我们常见的修辞学著作,在比喻方法论上,已陷入一种彼此相沿、互相抄袭的团团转之境,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钱先生不为常见所囿,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指出了博喻、曲喻、一喻多义等手法,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使比喻这一惯闻常见却又被人们习而想忘的修辞手法,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显示出其神奇的魔力和无穷的乐趣。3.你能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吗?学生自由陈述。活动三、学会思考,学会提问,设擂辩论你能提出关于文本内容理解的问题吗?(在读“懂”基础上,生成问题,进入第三层级)三.第三学习层级:读好第三步:合作探究(初步生成问题,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一:学生生成探究问题。1.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成问题方法指导。第一、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有疑而问,探究才有针对性;(2)有感而问,能借感受深化课文的学习;(3)要有本探究,探究的过程不能偏离文本;(4)要有效探究,注重探究的效果和成果的价值。
第二、从哪些角度提出问题?(1)写了什么?(2)为什么写?(3)怎么写?(4)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5)本文的实用价值。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领悟,每人提出一两个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并试着自主探究。3.小组选择问题。组员将问题在课前交给小组长,组员共同评估问题,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问题。4.小组合作探究。全体组员围绕问题,发表观点,寻找依据,写出汇报材料。5.教师寻视各组,了解情况(设计特点:提问是创新的起点,问题由学生自主生成;减少教师预设,课堂灵活度高)活动二:教师补充探究问题1.本文的主旨探究。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2.本文写法探究本文最突出的写法是对比论证方法。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为了证明中国诗的早熟,借助外国诗的特点进行对比论证,使中国诗的特点清晰明了。外国诗的发展顺序是史诗——戏剧诗——抒情诗,中国诗的发展顺序是史诗(无)——抒情诗——戏剧诗。第四步:合作探究作者说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阐明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