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谈中国诗本课话题——积累一、从课本中积累钱钟书有如此渊博的学识,与其读书之认真和良好的做笔记的习惯是分不开的。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在《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中这样写道:“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日积月累,钱钟书积累了大量的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所以在写本文的时候,信手拈来,很是自然。二、从现实中积累看似一帆风顺,其实“亚洲飞鱼”宁泽涛,其道路却充满坎坷。7岁开始练习游泳,11岁进入专业队,14岁加盟海军游泳队,直到在仁川亚运会上勇夺四金,宁泽涛用了整整14年的时间。宁泽涛最早主攻的项目是蛙泳,基础非常扎实,但因为他的膝关节受伤不得不改练自由泳。他学动作非常快,而且善于动脑子,喜欢琢磨,经常和教练讨论训练计划,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一路走来,宁泽涛都有非常清晰的计划。在夺得50米自由泳冠军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打破亚洲纪录”;夺得100米自由泳冠军并打破亚洲纪录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明年的世界锦标赛”。“宁泽涛的脑子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轻易受外界干扰。”宁泽涛的启蒙教练郭红岩这样评价他。三、从自然中积累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尖毛草,在最初的半年里,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但半年过后,在雨水到来之际,它就会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就长到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成为名副其实的“草地之王”。原来,尖毛草用半年的时间在长根部,无声地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它的根部超过了28米,积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它便一发而不可收,短短几天时间就长成“草地之王”。四、从历史中积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有着奇怪的装饰,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还是厨具上都挂着纸片,每片纸上都记录了一些美妙的词汇。他把纸片放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为的是每时每刻都随时记清。正是这种对语言和素材的不断积累,他在写作时才得心应手,写出像《热爱生命》《铁蹄》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五、从名言中积累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1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3.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一、作者简介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钱钟书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次年毕业,赴上海光华大学执教。1935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同赴英国留学。两年以后,获副博士学位。之后随夫人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受到冲击,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1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98年,在北京逝世。作品:学术著作《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二、背景回放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三、相关知识关于中国诗歌(1)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2)诗歌的分类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两大部分。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3)中国古代诗歌流派①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2
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②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③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④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咻.咻(xiū)(2)精髓.(suǐ)(3)赝.品(yàn)(4)睿.智(ruì)(5)梵.文(fàn)(6)狡黠.(xiá)(7)轻鸢.(yuān)(8)犬吠.(fèi)(9)颦蹙(píncù)(10)遥思远怅(chànɡ)...(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数shǔ(2)咽yānmì(3)薄bò(4)秘bì2.语境辨析法(5)黄瓜富含维生素C是尽人皆知的事,然而黄瓜还有一些鲜.(xiǎn)为人知的“秘密”——每100克新鲜.(xiān)黄瓜中的维生素C含量,由高至低的顺序为皮、籽、混合、肉。(6)据说这个地方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撩.(liáo)人心魄,令人遐思,追寻踏访,刚刚到达,眼前的景色即刻撩.(liāo)起我们激动的心情。二、写准字形叹(1)辩(2)溉酸(3)绕(4)化棹火(5)念(6)悴三、用准词语3
(一)明确词义(1)一蹴而至:同“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2)数见不鲜:即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觉得新奇。(3)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4)回肠荡气: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亦写为“荡气回肠”。(5)拔木转石:拔出树木,转动石头。形容力量巨大。(6)惊天动地:既可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可以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辨析正误]新编历史京剧《瑞蚨祥》剧情大起大落,惊.天.动.地.,困难中的坚守,煎熬中的宽容,让人感叹至深,回.肠.荡.气.,是一部近代传奇史诗剧中不可多得的奇葩。辨析:“惊天动地”使用对象错误,常用来形容声音、声势或事业,不能用来形容人、戏曲等,此处可以更换为“感人肺腑”。(二)易混辨析1.辨别vs鉴别如何辨别紫砂壶泥料是否纯正?过去有一种鉴别紫砂方法,说拿一根火柴在壶身填一填上划,只要能打出火来的就是真的,不然就是假的。鉴别:指对某个事物仔细审察,判断真假、好坏,只能用于事物,常与“文物”“笔迹”“香花”等搭配。辨一辨辨别:指对多种事物加以分辨、区别,主要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加以比较,予以区分,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2.妨碍vs妨害填为逃避值班交警检查,王六竟将两名值班交警撞伤后逃离。9月29日,河南省罗山一县人民法院对这起妨碍公务案进行了公开宣判,依法判决被告人王六犯妨害公务罪,判填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辨妨碍:指给人或事物造成一定障碍,对象常是工作、学习、进步、交通等。一妨害:指使事物受到损害,对象除了工作、学习外,还可以是革命、和平、团结、健辨康、安全等。3.情调vs情趣当今画坛的人物画创作,有些艺术家在探寻个人的笔墨情趣,追求作品的戏笔情填一填调,而戴先生则以为民族立像,为历史留真的精神投入绘画之中。情调:指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辨一辨性质。4
情趣:①指性情志趣;②指情调趣味。[明大意]本文是一篇演讲辞。作者以幽默睿智的语言,通过对中外诗歌的列举和对比,对中国诗歌这一文学体裁进行了讨论和分析,阐明了中国诗歌所具有的特征:以抒情诗为主,篇幅短小,富于暗示,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等。同时对中西诗本位思想提出批判,表明了研究中国诗歌的正确态度。[理脉络]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本文开头第一句话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对应考点:开头的特点及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用一个设问句,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起听众注意,同时也引出下文作者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为展开全文做了铺垫。二、阅读课文第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2.如何理解文中“早熟”“早衰”的含义?[对应考点: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产生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3.“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是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这句话有何含意?[对应考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参考答案:这个句子用“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巧妙地比喻了中国艺术和思想体构的“高”,也写出了它没有什么根基。三、阅读课文第3~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4.第3自然段“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这两句话有何含意?[对应考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这两句话里,作者用“闪电战”“轻鸢剪掠”形象地写出了阅读中国诗的“快”和中国诗的“短”。5.阅读第3自然段,如何理解“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这两句话的含意?[对应考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所从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来比喻中国诗人创作的诗歌之精练简短。用生活之中的看东西“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来比喻中国诗的精练微妙,更是形象逼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6.阅读第3、4自然段,解释下列比喻句的含意。[对应考点:分析比喻修辞的作用]A.“假如鞋子形成了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脚也形成了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A.是说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B.是说篇幅短小形成了中国诗的特点。C.是说用精细确定的形式,表达不可名言的内涵。7.第9、10自然段中,作者列举这些中外诗句的目的是什么?[对应考点:概括归纳(举例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把中国的田园诗和外国诗人的某些诗句进行比较,论述中西诗作不但内容上差异不大,而且作风也往往暗合。四、阅读课文第1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
8.阅读本段文字,从不同侧面说说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对应考点:品味语言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小畜生”“磨快”“咬”等词,语言犀利,隐喻那些对西方文化不懂但又装懂的人。作者用狗作比,巧妙诙谐地讽刺了中西本位文化论者,用语幽默,倾向鲜明。(2)精妙的比喻,活泼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引人入胜。(3)善用比较,深刻地指出我们应该注意诗歌本身的特点,而不是重视它是哪一国的。1.举例说明和引用论证整个演讲,引用广博,全文引用的中外诗人的谈话和诗句有30多处,引文内容甚至还涉及中西方哲学和绘画,以及宗教著作《百喻经》,可谓洋洋大观,体现了作者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丰厚的学术素养。2.对比论证手法本文题目是“谈中国诗”,但是作者并不是仅就中国诗而谈,而是时时与外国诗作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中国诗的特点及风格;如谈中国诗以抒情诗为主时,与外国史诗、戏剧诗比较;谈中国诗篇幅短小时,与外国的长诗作比,“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谈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时和西洋的雄厚、沉重、豪放作比……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对比,把中国诗的独特风格描写出来的。3.形象生动的比喻论证本文谈的是“中国诗歌”这一笼统抽象的概念,作者不是空洞地去谈理论,而是化抽象为形象,运用巧妙的比喻,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道理阐述得深入浅出。如讲到中国诗歌的篇幅短小时,作者以“闪电战”“轻鸢剪掠”“樱桃核”“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喻之,形象生动。说到中国诗歌轻淡的笔力和安和的词气时,由“蛛丝网之于钢丝网”“像吹着芦管”“像乐队合奏”这样形象的比喻和外国诗雄厚、沉重的笔调相比,明白如画,最后讲到中西诗内容作风暗合时,打了一个比方:“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设喻生动、亲切。[写法指导]7
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的几种方法: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运用比喻论证时应注意的问题:(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的比喻,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针对练笔]下面是以“枝繁叶茂赖根深”为中心写的一段运用比喻论证的议论文片断,其中空缺了第一段。请你根据片断中心和下文内容,补写出空缺的部分。基础的东西,对事物的发展壮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进取的动力,是事业的基石,是通往理想的阶梯,是未来成功的前提条件。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未来的一鸣惊人的演奏家,那么现在你就得不厌其烦地反复弹练那一个个单调乏味的音符,练就娴熟的指法。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未来的书法名家,就请你先练好那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由楷书而行书,由行书而草书。反之,现在不打下深厚的基础功底,一挥笔就想写出行云流水、龙飞凤舞的草书,其结果必然是毫无韵味风致,只能是信手涂画而已。参考答案:我们知道:一棵树,根只有深深扎入泥土,树才能巍然挺立,风吹不倒,雪压不垮,酷旱不死;根,只有发达广布,树才能有充分的水分、养料,发展到枝繁叶茂,婆娑多姿。所以深根广布,正是参天大树的挺立之本,生命之源。因此,我想到了打好基础与成就事业的重要性。考点对接筛选并整合论述类文本中的信息论述类文本阅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观点鲜明,材料涉及面广,大多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8
科。《谈中国诗》就是文艺类的经典文章,其中一些语句可以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知识点。设置问题考查“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知识点也比较方便。《考试说明》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作为考查“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重要环节。所谓“文中的信息”,就是阅读材料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筛选信息,是对信息载体进行分析、概括、判断、组合、提取,并从中选出所需要的信息;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分类、重组或归纳概括。“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核心能力,需要考生按特定要求从文中筛选出有关信息,或是将一些相关信息作归纳整理。一般来说,经过信息整合,人们的思维和认识就会上升一个层次。一般论述类文章十分注重对信息整合能力的考查,信息区间相对较大,信息源一般不是单一的。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几乎遍及近年所有论述类文章阅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3分。[考题印证](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9
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解析:选B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原文第三段中说“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而B项则错误地表述为“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实际还有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技法汇总]“筛选并整合论述类文本中的信息”题解题4步骤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快速浏览文章,把握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是准确筛选和整合信息的前提和保障。阅读时,要注意勾画重要信息,包括中心句、标志性词语(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过渡词,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信息“潜伏”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如副标题、注释、文中的括号内等,考生浏览时不要忽视这些隐含信息。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从题干的提问方式上看,题干一般有“本文认为……,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两种提问方式,前者是创设情境式,后者是直接设问式。无论哪种提问方式,都要认真分析题干要求和10
选项的表述,确定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在此基础上,迅速锁定选项对应的信息区间,要注意既要找准信息区间,又要找全信息点。第三步,梳理文中的信息。选项内容与原文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考生解答时要认真梳理信息,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具体来说,要梳理四种信息:(1)潜在信息的梳理。“潜在”或是言在此意在彼,或是有隐含的话,亦即话外之音。对此,我们就要梳理一下,看看在具体的语境中该句的意思是否和选项一样。(2)分散信息的梳理。有些重要的信息不一定集中在一个段落中,常常分散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对此,我们就要把这些分散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梳理一下,看看它们能否说明某一个问题。(3)同一信息的梳理。文章往往在表述同一内容时会变换不同的说法,我们就要梳理一下,看看这些不同说法体现的信息是否一样;或者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故意变换一种说法,我们就要梳理一下,看看这种说法和文本中的说法表达的是不是一个意思。(4)遥远信息的梳理。在一篇文章中,解说同一观点的材料可能不集中在同一段落,也没有分布在相邻的段落,可能相距较远;或能支持某观点的名言、例子相距较远,这些信息不聚在一起,但解说的是同一观点。阅读时要善于梳理这些遥远的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归纳概括。第四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进行对应比较。在比对信息时,要注意巧用排除法,特别要注意信息中体现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条件与结果、可能性与现实性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抓住比对判断的关键点,快速准确地排除错误选项。11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美文评点]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此篇之所以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在同类题材中棋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高一着,主要在的,好比画配了框子。于它不同凡响的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联想、想象,以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及作者深厚的生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活、文化积淀。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读罢此文,掩卷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深思,我们感到无须再到外面去找。作者所写的不是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一般意义上的窗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户。他完全是把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窗户当作人的眼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睛来写的,眼睛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是心灵的窗户,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所以他就很自然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地从窗写到眼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睛,步步深入地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揭示了文章的旨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意。全文以独特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的自我情感体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我们刚说门是需要,需要是不由人做得主的。譬如我饿了验、观察理解为就要吃,渴了就要喝。所以,有人敲门,你总得去开,也许是易卜生所说比你下一基础,借助常见代的青年想冲进来,也许像德昆西论谋杀后闻打门声所说,光天化日的世界想攻进的窗子,以小见黑暗罪恶的世界,也许是浪子回家,也许是有人借债(更许是讨债),你愈不知道,大,铺陈譬喻,12
怕去开,你愈想知道究竟,愈要去开。甚至每天邮差打门的声音,也使你起了带疑直指心灵,让我惧的希冀,因为你不知道而又愿知道他带来的是什么消息。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们明白从新的角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度,用新的眼光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上面说过窗子算得奢侈去观察事物,思品,奢侈品原是在人看情形斟酌增减的。考问题,会体会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出不一样的情明也。”正如凯罗(GottfriendKeller)《晚歌》(Abendlied)起句所谓:“双瞳如小感,得出不一般窗(Fensterlein),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的认识。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我们跟戴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佛他以假面具相对,就是为此。据爱克曼(Eckermann)记一八三年四月五日歌德的谈话,歌德恨一切戴眼镜的人,说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的皱纹,但是他给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缭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予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有节选)13
(时间:40分钟满分:49分)一、语言表达专练(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B.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C.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下.的观点。D.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解析:选C居高临下:站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此处应用“居高临远”。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所谓接地气就是要让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举措贴近老百姓实际生活的需要,切实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愿望、利益诉求。B.大规模的地域和职业流动导致青年分布状况和青年群体的日益分化,形成了与经济成分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相适应的新兴青年群体。C.中小学金融理财教育旨在对中小学生进行金融理财知识的普及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从小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为目的。D.1864年,《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实施颁布,以一种顶层制度设计的方式,建立起庇护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最后屏障。解析:选AB项,搭配不当。在“分布状况”后加“的改变”。C项,结构混乱。删去“为目的”。D项,语序不当。“颁布”和“实施”调换位置。3.下面五句话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②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③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④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⑤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A.②①⑤④③B.①②④③⑤C.①④②③⑤D.②④①③⑤解析:选A找准突破口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①是对②的解说,所以应放在②后。③中“这只”指的是④中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所以③应在④后。14
4.下面是钱钟书《宋诗选注》中对陈师道的评价,请用平实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不超过30个字)(5分)陈师道模仿杜甫句法的痕迹比黄庭坚来得显著。他想做到“每下一俗间言语”也“无一字无来处”,可是本钱似乎没有黄庭坚那样雄厚,学问没有他那样博杂。他的情感和心思都比黄庭坚深刻,可惜表达得很勉强,往往格格不吐,可能也是他那种减省字句以求“语简而益工”的理论害了他。假如读《山谷集》好像听异乡人讲他们的方言,听他们讲得滔滔滚滚,只是不大懂,那么读《后山集》就仿佛听口吃的人或病得一丝两气的人说话,瞧着他满肚子的话说不畅快,替他干着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段文字大体内容是陈师道模仿杜甫诗的情形,概述时要找出陈师道仿写的特点或者关键词。关键词“模仿”“痕迹”“显著”;关键语句“他的情感和心思都比黄庭坚深刻,可惜表达得很勉强”。从这些关键词和关键语句可以概括提炼出答案。参考答案:(陈师道的诗)模仿痕迹重,情感和心思深刻,因学问不够表达不畅快。5.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句子。(6分)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边塞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奇瑰而雄健,黄沙、胡杨、烽火、弓刀,豪情填膺。(李白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6.20世纪80年代,国外某汉学家读了《围城》后非常钦佩其作者钱钟书先生。这位汉学家在北京参加国际研讨会时打电话给钱钟书先生,表达了希望拜访他的意思。下面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钱钟书:你吃过鸡蛋吗?汉学家:吃过。钱钟书:你吃过鸡蛋以后有没有想过要认识那只下蛋的鸡呢?汉学家:没有想过。钱钟书:那你也就不必见我了。15
如果你是这位汉学家,在遭到钱钟书巧妙谢绝后仍然想拜访他,你怎样表达你的希望呢?要求仍然以“鸡”和“蛋”为喻体写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希望。(不超过40字)(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这次吃的“鸡蛋”味道非常特别,所以很想见一见那只非凡的“母鸡”。二、阅读能力专练(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一个偏见钱钟书①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魔鬼在但丁《地狱篇》第二十七出中自称:“敝魔生平最好讲理。”可见地狱之设,正为此辈;人生在世,言动专求合理,大可不必。当然,所谓正道公理压根儿也是偏见。依照生理学常识,人心位置,并不正中,有点偏侧,并且时髦得很,偏倾于左。古人称偏僻之道为“左道”,颇有科学根据。不过,话虽如此说,有许多意见还不失禅宗洞山《五位颂》所谓“偏中正”,例如学术理论之类。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世界太广漠了,我们圆睁两眼,平视正视,视野还是褊狭得可怜,狗注视着肉骨头时,何尝顾到旁边还有狗呢?至于通常所谓偏见,只好比打靶的瞄准,用一只眼来看。但是,也有人以为这倒是瞄中事物红心的看法。譬如说,柏拉图为人类下定义云:“人者,无羽毛之两足动物也。”可谓客观极了!但是按照希腊来阿铁斯《哲学言行论》六卷二章所载,偏有人拿着一只拔了毛的鸡向柏拉图去质问。博马舍《趣姻缘》里的丑角说:“人是不渴而饮,四季有性欲的动物。”我们明知那是贪酒好色的小花脸的打诨,而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偏宕之论确说透了人类一部分的根性。偏激二字,本来相连;我们别有所激,见解当然会另有所偏。假使我们说:“人类是不拘日夜,不问寒暑,发出声音的动物。”那又何妨?②禽啭于春,蛩啼于秋,蚊作雷于夏,夜则虫醒而鸟睡,风雨并不天天有,无来人犬不吠,不下蛋鸡不报。唯有人用语言,用动作,用机械,随时随地做出声音。就是独处一室,无与酬答的时候,他可以开留声机,听无线电,甚至睡眠时还发出似雷的鼻息。语言当然不就是声音,但是在不中听,不愿听,或者隔着墙壁和距离听不真的语言里,文字都丧失了圭角和轮廓,变成一团忽涨忽缩的喧闹,跟鸡鸣犬吠同样缺乏意义,这就是所谓“人籁”!断送了睡眠,震断了思想,培养了神经衰弱。16
③这个世界毕竟是人类主宰管领的。人的声音胜过一切。聚合了大自然的万千喉舌,抵不上两个人同时说话的喧哗,至少从第三者的耳朵听来。唐子西《醉眠》诗的名句“山静如太古”,大约指着人类尚未出现的上古时代,否则山上住和尚,山下来游客,半山开饭店茶馆,决不容许那座山清静。人籁是寂静的致命伤,天籁是能和寂静溶为一片的。风声涛声之于寂静,正如风之于空气,涛之于海水,是一是二。每日东方乍白,我们梦已回而困未醒,会听到无数禽声,向早晨打招呼。那时夜未全消,寂静还逗留着,来庇荫未找清的睡梦。数不清的麻雀的鸣噪,琐碎得像要啄破了这个寂静;鸟鹊的声音清利像把剪刀,老鹳鸟的声音滞涩而有刺像把锯子,都一声两声地向寂静来试锋口。但是寂静似乎太厚实了,又似乎太流动了,太富于弹性了,给禽鸟啼破的浮面,立刻就填满。雄鸡引吭悠扬的报晓,也并未在寂静上划下一道声迹。慢慢地,我们忘了鸟啭是在破坏寂静;似乎寂静已将鸟语吸收消化,变成一种有声音的寂静。此时只要有邻家小儿的啼哭,楼上睡人的咳嗽,或墙外早行者的脚步声,寂静就像宿雾见了朝阳,破裂分散得干净。人籁已起,人事复始,你休想更有安顿。在更阑身倦,或苦思冥想时,忽闻人籁噪杂,最博爱的人道主义者,也许有时杀心顿起,恨不能灭口以博耳根清净。禽兽风涛等一切天籁能和寂静相安相得,善于体物的古诗人早已悟到。《诗经》中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下文就说明“有闻无声”;可见马嘶而无人喊,不会产生喧闹。《颜氏家训》也指出王籍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有闻无声的”感觉:虫鸟鸣噪,反添静境。雪莱诗《赠珍尼——一个回忆》里,描写啄木鸟,也说鸟啄山更幽,柯律立治《风瑟》诗云:“海声远且幽,似告我以静。”假使这个海是人海,诗人非耳聋头痛不可。所以我们常用“鸦鸣雀噪”来比人声喧哗,还是对人类存三分回护的曲笔。常将一群妇女的说笑声比于“莺啼燕语”,那简直是对于禽类的侮辱了。④闹与热,静与冷,都有连带关系;所以在阴惨的地狱里,太阳也给人以寂寥之感。人声喧杂,冷屋会变成热锅,使人通身烦躁。叔本华《哲学小品》第二百七十八节中说,思想家应当耳聋,大有道理。因为耳朵不聋,必闻声音,声音热闹,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不会公平,只能把偏见来代替。那时候,你忘掉了你自己也是会闹的动物,你也曾踹过楼下人的头,也曾嚷嚷以致隔壁的人不能思想和睡眠,你更顾不得旁人在说你偏见太深,你又添了一种偏见,又在人生边上注了一笔。(文章有删节)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偏见是思想的副产品,有些看似偏宕之论,恰可能说出了人生的真相。所以人生在世,言动不必专求合理。B.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作者运用通感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鸟鹊、老鹳鸟的声音是“寂静的致命伤”。C.“人籁”之所以扰人在于不能溶于寂静,而“天籁”能溶于寂静的原因在于听者“有闻无声”。D.最后一段,作者在批评“人声”的同时,不忘反观自己,表现出巴金《小狗包弟》17
中的“自我解剖”精神。E.居住条件差,人口密度大,中国人又是不论在私人场合还是公众场合都不吝制造声音的,所以在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还是觉得颇有会心之处。解析:选BDB项,鸟鹊、老鹳鸟的声音是天籁,人籁是寂静的致命伤,天籁是能和寂静融为一片的。D项,钱钟书在这里是调侃和自嘲,而巴金是灵魂的解剖和忏悔。8.文章意在写人声之“害”,可开头远远地从“偏见”说起。从行文思路上分析这种写法的独特效果。(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篇文章作者匠心独运,构思巧妙,先从“偏见”说起,层层深入,直至结尾才点出人声之“害”。梳理出作者的行文思路,概括出这种写法产生的效果即可。参考答案:文章开头不入主题,而是宕开一笔写“偏见”,段尾才点明正题——关于“人声”的“一个偏见”;文章主体,天籁人籁,两相对比,写出人声之“害”;文末首尾呼应,点出人声喧杂是思想产生偏见的原因之一;这种写法别具一格,大开大阖,收放自如,不愧大家手笔。9.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修辞上找出对比的手法及其效果,从语句结构上找出整散结合及其表达效果即可。参考答案:①天籁和人声对比,突出人声无时无处不在。②整句和散句结合(骈散结合),既朗朗上口又舒缓自然。10.结合文本,从下面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来探究钱钟书“智性幽默”的散文风格。(8分)(1)见解独特,论辩机智。(2)学识渊博,旁征博引。(3)取喻新颖,妙语迭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解析:这篇文章从内容、选材和语言方面都有值得称道之处,任选一点,抓住文章的相关内容进行阐释,要注意言之有物,持之有理。参考答案:(1)见解独特,论辩机智。钱钟书为文往往“反常合道”。本文第①段一反常人思维,批公理立偏见,认为不偏不倚的学术理论,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来得老实、痛快。并引但丁的诗篇、生理学的常识、柏拉图和戏剧丑角对比的言论,揭示出“正道公理”的虚假和遮蔽性,而偏见往往蕴含真实和真理。这种逆向性的思维方式,体现了钱钟书特有的智慧。(2)学识渊博,旁征博引。钱钟书的文笔丰满,体现在对材料的丰富运用上。文章第③段末尾围绕“天籁能和寂静相安相得”这一中心,援引了《诗经》《颜氏家训》、雪莱的诗、柯律立治的诗,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比喻的材料。这些材料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史知识,经作者的旁征博引,非常自如而艺术地化为了文章的血肉,使得文意丰沛,文采飞扬。(3)取喻新颖,妙语迭出。钱钟书的比喻新颖、精妙。比如“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这样的比喻别出心裁,意蕴丰富;“偏见”不仅是思想的产物,还是思想家无拘无束、自由放松状态下的思想的火花,暗讽了那些正襟危坐,动辄求“客观公平”之徒。钱钟书的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往往相隔甚远,造成一种出人意表而又引人遐思的效果。(三点任选两点即可)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