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母鸡教学目标1.会认“疙、瘩”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3.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4.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的情感经历,并从而体会母爱的伟大。教学难点比较《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异同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1.交流课前收集整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2.导入新课: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二、自读自悟1.师生共同制定读阅读目标。(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流利。(3)理清文章条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4)弄清两个问题: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不同之处:《猫》一文中流露的自始至终是喜爱的情感,而本文体现的是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三、汇报交流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如:“我一向讨厌母鸡。”“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事例具体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如:随处乱叫、欺软怕硬、发狂炫耀、负责慈爱、勇敢辛苦)(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4)句子辨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2.全班交流。3.同桌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分辨褒贬,积累语言1.思考讨论: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2.分类摘抄词语。把自己所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六、感受母爱,学会感恩是啊,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永远不会枯竭,它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1、在平时的生活中,妈妈是怎么关心、照顾你的?你又是如何报答妈妈的?小结:这就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动物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同学们,其实你们的母亲也都是英雄。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敬意一起读读这一段话吧!齐读第9段。板书设计母鸡一向讨厌: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炫耀自己伟大的母爱不敢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教学反思《母鸡》,这是老舍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进行第二次执教时,我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来学习,这样有助于梳理文章的感情脉络,也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对文中的“鸡”母亲产生肃然起敬的感情。在学习本文时,我提出“作者开始对母鸡的情感是什么?从哪看出?后来发生的什么变化?从哪儿看出来?”以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在理解“不敢”的“敢”字理解上,我强调在板书上,故意留出空格,让学生产生疑问,然后揭示出“不敢”,这样学生印象会更为深刻,在理解“不敢”词语的理解时,顺势带出“一位母亲必然就是一位英雄”,紧接着,从课外搜集一些有关于描写母爱的文章,再让学生说说你们的母亲爱你的事例,学生在深深感动的时候也能用语言表达出生活中母亲对他们的无私的爱,但学生并不能深刻地认识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是当代独生子女思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应多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教育。我在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了母鸡的母爱后,让学生比较老舍写的《猫》和《母鸡》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在比较欣赏后,让学生进行改写,带着对母鸡的喜爱之情来写一写,随机出
示老舍描写“猫”中的语句,让学生进行仿写,这一设计,我认为是本节课的亮点,突出了爱的主题,让学生从感悟文本走向自己的生活体验,很有必要。在课文的结尾,我推荐给学生的一些写母爱的课外阅读文学,比如,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列那尔的《母鸡》等,这样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得语文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开放性。总之,当前新的课堂教学,应提倡灵活的教学,执教者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有课标、有教材、有学生”。课堂中做到形散神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