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放播11中国建筑的特征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3、激发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在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学习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1、阅读基训“学问123”,掌握作者及科普作品的相关知识。补充:见课件。①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大学,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梁思成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②梁思成与林微因。2、阅读课文及注解,思考课后练习。3、预习检测。
完成基训“心有千千结练习”。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把握全文脉络,理清线索:第一层(至)。第二层(至)。第三层(至)。第四层()二、合作探究1、筛选每段主要信息,找出中国建筑9大特征的内涵及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2、中国建筑的9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说明的?3、小结第二部分的结构与说明顺序。
三、问题探究1、看看下面这些现代建筑,体现了中国建筑的哪些特征?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3、文章中说的建筑的“词汇”指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四、拓展探究阅读下一段材料,思考问题 良心与勇气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梁启超的儿子。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学风著称。解放后,在教课的同时,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还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被邀请参加北京城的建设规划。梁思成曾以诗一样的语言向周总理描述北京古城四周雄壮的城墙,城门上巍峨高大的城楼,紫禁城的黄瓦红墙以及美丽的街市牌楼……
他不遗余力地建议保护北京城墙。他是那么钟情于它们。关于它们,他有那么美妙的构想:城墙上可以绿化,供市民游乐;壮丽宽广的城门楼可以改造成图书馆;护城河可以引进永定河水,夏天放舟,冬天溜冰。然而,这只是一个文人的浪漫梦想而已。随之而来的一切现实却非他所愿,北海团城被拆了,天安门东西两侧三座门被拆了,古城墙被拆了……如今残留也是仅存的一段城墙,位于北京城的东南角,而绵延数百里的北京古城的老城墙都被拆光了。对于深谙其文物价值的梁思成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他痛苦迷惑的了。当北京古都已然消失之后,曾经竭力想保留其历史原貌特征的梁思成,就注定要成为人们不断提及、不断感叹的人物。思考:当你觉得不合理的事情发生在你身边时,你能像梁思成那样站出来说话吗?你觉得怎么样做才是最合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练习:1、课堂作业:基训“心有千千结1、2、3”。2、课外作业:基训“体验步步高5、6、7、8、9”。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放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