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16《宇宙的未来》精品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4.16《宇宙的未来》精品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

ID:902301

大小:87.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同步练习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50分。测试用时150分钟。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停泊    悖时    击钹    帛书帛画    博闻强识B.稽首跻身通缉放荡不羁掎角之势C.虔诚掮客乾坤黔驴技穷潜移默化D.枭雄讥诮萧条骁勇善战气焰嚣张解析:A项,“悖”读“bèi”,其余读“bó”。B项,“稽”读“qí”,其余“jī”。C项,都读“qián”。D项,“诮”读“qiào”,其余“xiāo”。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黯淡常例钱战战惊惊孺子可教B.赍发促狭鬼无所顾忌不知所措C.口讷去一蹚人心惶惶神采奕奕D.惆怅暴发户安揖保守兵慌马乱解析:A项的“惊”应为“兢”,C项的“蹚”应为“趟”,D项的“揖”应为“缉”,“慌”应为“荒”。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欧洲冠军杯八分之一决赛的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中,AC米兰队利用克雷斯波的门前补射,一蹴而就,打破僵局,艰难地结束了AC米兰客场对英格兰球队从未获胜的历史。B.笔者欲以此例忠告求职者,在应聘顺利时,当你的经历获得赏识,眼看可能拍板成交的当口,切莫得鱼忘筌。C.罪犯的恶行使公安人员荡气回肠,他们下决心要抓获并严惩这伙暴徒。D.我国东南各省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里不但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而且还诞生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解析:A项“一蹴而就”形容轻而易举,与“势均力敌”“打破僵局”“艰难”等语境不符。B项“得鱼忘筌”是说捕得了鱼而忘了筌。比喻成功以后就忘记了赖以成功的人或事物。此处“得鱼忘筌”当改为“得意忘形”。C项“荡气回肠”形容乐曲、文辞等婉转动人。应将“荡气回肠”改为“义愤填膺”。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巴基斯坦“核弹之父”卡迪尔·汗和其他四名科学家当天承认,他们向与伊朗和利比亚等国有关的组织泄露了核秘密。B.他经常这样教导学生,不要说大话假话,重要的是把自己的计划付诸于实施。C.欣赏诗歌,由于它极精练,不仅我们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它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D.艺术欣赏的目的,在于领略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抒写的情感,但这并非是最后的目的。解析:B项应去掉“于”;C项“不仅”与“我们”位置颠倒;D项去掉“是”。答案:A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________________更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①在雪下面,已出现“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隐约着青春的消息”。②严冬刚过,残雪犹存。③为使百花更艳,春色更骄,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在花丛中深情微笑。④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①②     D.②①④③解析:②句的“残雪”与①句的“在雪下面”呼应,②句在①句前,①句的“青春的消息”与④句的“春满人间”呼应,①句在④句前。答案: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令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6.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7.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参考答案:6.解析:“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美感受。此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点与它的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C项雁的特点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做此题要有一定的审美感受和识别能力。答案:C7.解析: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既有因秋临塞下雁去衡阳而引起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穷感慨,又有因岁月流逝而坚定诗人建功立业、时不我待的报国信念。“雁”的意象在此词中不再单纯是主体悲苦情感的抒发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起着警钟长鸣、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A、C两项侧重写景;B项侧重言志。答案:D8.解析:B项,主要体现的应该是“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答案:B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当:应当,应该。B.据此,是交构之渐构:构陷,陷害。C.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物:世间所有事物。D.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寤:睡觉。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①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①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②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C.①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D.①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时“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12.下列各项推断,不能解释王勃短短一生却屡遭不幸的原因的一项是(  )A.王勃才华横溢,自幼就被赞誉包围,故不容易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清醒的判断。B.王勃对官奴曹达一事的处理,甚为怪异,可见王勃处事浮躁、幼稚,不够镇定。C.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滕王阁序》时,都显得过于炫耀自己的才华,容易遭人妒忌。D.王勃才能不足以居“四杰”之首,又恃才傲物,这使议论者特别是杨炯十分不服。杨便制造舆论,认为王的排名在己之前是种耻辱。这也导致了王后来的处境不顺。参考答案:9.解析:A项,“当”,判罪;C项,“物”,别人、他人,古人常如此称自己之外的人或物,有成语“待人接物”;D项,“寤”,睡醒,与“寐”相对。答案:B10.解析:A项,“因”:于是/依靠,凭借。B项,“而”:表转折。C项,“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项,“以”:表目的。 答案:A11.解析: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是“戏”,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沛王府。答案:B12.解析:杨炯并没有制造舆论,他的看法也是“议者谓然”,是大家本都认为是如此的。而且,杨的本意是卢照邻的地位应该更高一些。他这一议论并不直接针对王勃,对其一生的不幸更未起到任何影响。答案:D参考译文: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六岁就能够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与兄王勔、王勮的才华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赞他们说:“这是王家的三棵珠树啊。”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府修撰,十分爱护看重他。当时各位王侯斗鸡,互有胜负,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文》。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这是相互构陷(陷害)之兆头。”(即认为王勃的文章使诸王矛盾。)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过了很久,补职为虢州参军。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后来事情被披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当时王勃父亲王福畤是雍州司户参军,因为王勃而被降职为交趾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渡南海,他坠水而亡,时年二十八。当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鉴识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四人,(认为他们)必当显赫富贵。裴行俭说:“士人想走得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之器量呢!杨炯性格沉着文静,职位应该会达到长官之首,其余的能善终就是幸运。”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王勃的父亲王福畤因这件事而降职为交趾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新修建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会宾客,预先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更衣离开,只是派遣小吏窥察了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小吏(看后)一再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惊惶急视,说:“天才啊!”请求他完成(遂成:完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王勃写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升,就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的文章为“腹稿”。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称“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四、(20分)13.翻译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8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杀之。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注尚在,读罢泪沾襟。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主要特点作简明解说。(2分)(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选两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谈一下你的看法。(6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空缺的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1)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3.解析:要注意重点词语“以为”“因”“终”“竟”。参考答案: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李广所在的郡,听说有虎,他常自己去射。他在右北平射虎,虎曾跳起来抓伤过他,李广也终于把虎射死。14.(1)解析:古代诗歌的体裁,要注意大的方面分诗、词、曲,诗又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近体诗里分律诗和绝句。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今、临、深、襟);颔联(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颈联(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是对偶句;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2)解析:所谓“思想内容”,指的是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所谓“艺术特点”,指的是用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思想内容。参考答案: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谱出全诗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繁富丰美,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顾,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洁形象地把羊公碑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15.(1)欲济无舟楫 但观垂钓者(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3)悠然见南山 飞鸟相与还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诗的境界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纷繁的,常驻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漫无边际的人生世相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结合,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人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纯粹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心所观境是孤立绝缘。心与其所观如鱼戏水,忻合无间。始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断。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神领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神领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捕捉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16.阅读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每空1分,共7分)(1)第一段阐明了诗与生活的关系,这关系应是(答案限8字以内):_______________。(2)第一段还就诗与生活之间为什么应是这种关系作了解说,这解说是(答案限3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对人生世相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限4个字。)(4)“正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句中“丝缕”“顽石”指的是__________,“锦绣”“雕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各限4字以内)。(5)“不即”在文中指诗________________,“不离”在文中指诗_______________(用本段中原话作答)。17.第二段谈优秀的诗作给读者的感受,简要地说,这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限15字以内。)(2分)18.作者列举崔颢和王维的诗,在于说明诗的境界是由两个要素构成的,请概括说明有哪两个要素。(4分)要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阅读第三段,概括出诗的意境的三个特点。(均限10字以内。)(6分)20.末段以两篇诗为例说明诗人是怎样创造出一种理想境界的,那办法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限25字以内。)(2分)参考答案:16.(1)不即不离。(2)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3)取舍、剪裁。(4)自然(答“人生世相”亦可) 艺术(或艺术作品、作品)(5)必有所创,创为艺术 必有所本,本于自然17.解析:相关信息是:“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人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其中能表示“感受”的中心句是“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参考答案: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的自足之乐。18.解析:原文有“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捕捉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可见诗的境界由两个层次构成:“从时间与空间中捕捉一微点”(即“戏景”“画境”)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即“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生动的画境、戏景 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思想感情 19.解析:第三段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1~2句):刹那片断成为终古;第二层(3句):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第三层(4~5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参考答案:特点一:刹那间成为终古;特点二:片断成为完整的形象;特点三:在无数心灵中复现。20.解析:找出能概括诗歌境界形成的全过程的一个概括句。参考答案:从时间与空间中捕捉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六、(13分)21.对下面这段文字作压缩,提取主要内容,不要超过30个字。(4分)  我们有远大的高尚的理想,这自然是很好的,可是,任何远大的理想,假如没有许多切实的细小的工作来充实它,那么,它就只能是一个空洞的理想。巍峨的宫殿,是由无数小石块建筑起来的。一切科学的伟大发现,都不知要经过多少麻烦琐细的工作。要完成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大业,更是非有无数的人来做无数细小的事情不可的。22.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5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由广东商业联合会主办的、以“商机·合作·发展”为主题、有近200名来自广东和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家参加并进行了为期3天交流研讨活动的2005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企业家研讨会于10月18日在广州举行。23.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写一个表达对故土或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句子。(4分)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后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参考答案:21.解析:全文分两层,一层讲任何远大的理想、一切科学的伟大发现,都要经过繁杂琐细的工作;一层讲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有无数的人来做无数细小的事情。参考答案:理想要靠许多细小工作实现,实现四化更需无数人做无数细小的事情。22.解析:把长句改写成5个较短的句子,必须把长句表现的综合信息分解为相对独立的五个信息。例如时间、地点、与会人数、会期、主题、主办者。参考答案:2005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企业家研讨会于10月18日在广州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广东商业联合会主办,有来自广东和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家近200人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商机·合作·发展”。企业家们对此进行了为期3天的交流研讨活动。23.解析:(1)必须先引用诗句;(2)用反问句说出诗句激起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朗读着这亲切的诗句,谁不激起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七、(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省、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真诚沟通的桥梁;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共同在倾听中成长。请就“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七、24.略同步练习2一、积累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相同的一项是()A.幕帷维护唯一惟命是从B.暗淡谙熟喑哑黯然神伤C.崩溃匮乏昏聩功亏一篑D.鲠直哽咽田埂绠短汲深解析:A项均读“wéi”;C项均读“kuì”;D项均读“gěng”。B项分别读“àn,ān,yīn,àn”。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发掘标新立意休戚相关醉翁之意不在酒B.巢臼熊心勃勃坐收渔利瞎猫撞着死老鼠C.泄密察颜观色杂乱无张言必信,行必果D.精密引咎辞职德艺双馨毕其功于一役解析:A项意—异;B项巢—窠,熊—雄;C项颜—言,张—章。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物理课上,李文君对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________,可刘老师却说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是一个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2)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李强事先没有对他的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___________作出了错误的结论。(3)高考有两个功能:其一为评价功能,其二为选拔功能。高考的逻辑很简单,______________在基础教育中接受了良好训练的学生________________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A.置疑/质疑以致只要/就B.质疑/置疑以至只要/就C.质疑/置疑以致只有/才D.置疑/质疑以至只有/才解析:“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置疑”意为“怀疑(用于否定)”。“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都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以至”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即具有某种充足的条件便会产生相应结果;“只有……才” 表示必要条件,即要达到某种结果必须具备某种条件。答案:C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B.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C.现在如果要决定某一集合的事物的多寡,即它的基数,我们不用再找一个模范集合麻烦地来作一一匹配了:我们只消将它加以计数就成了。D.如果有人声称:一个新生的婴儿是和某一死者等同,如果该婴儿没从他的以前的生命遗传到任何特征或记忆,这种声称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可以同样地讲,它是完全不同的个体。解析:B项分号改为逗号;C项冒号改为破折号;D项冒号去掉。答案:A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B.在我处境最艰难的时候,是你向我伸出双手,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和帮助,这些我是没齿不忘的。C.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就一直盯着这支走势不瘟不火的股票,一遍一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分把握。D.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解析:C项“不瘟不火”指不过分也不欠缺,形容做事情做得恰到好处,这里不能用于股票。答案:C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思成,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著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B.刘易斯·托马斯,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主要著作有《细胞生命的礼赞》。C.丹齐克,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学求学。1910年去美国,入美国国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讲授数学。代表作《数:科学的语言》。D.史蒂芬·霍金,美国理论物理学家。他身残志坚,在大爆炸、黑洞等宇宙学理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他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行销数千万册,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解析:D项霍金为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答案:D二、阅读鉴赏(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4分)①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②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③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7.这三段文字试图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2分)解析:这个问题实际是找这几段的中心句,很显然,第①段第一句是中心句,后面的文字都围绕它展开。参考答案: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8.从结构来看,这三段是什么关系?(3分)解析:显然第①段总说,后两段证明。参考答案:第①段总说,提出作者的观点。第②③两段举例说明。第①段和第②③两段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9.综合第②③两段文字,分析作者通过蚂蚁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4分)解析:这些昆虫的“两种生活”,一种作为独立的个体是弱小的,一种作为群体的存在是智慧的、强大的。后者跟我们人类很相似。参考答案:蚂蚁的确太像人了,但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个体的蚂蚁,简单又简单;当蚂蚁聚集到相当的数量时,它们突然就会很有智慧,而且具有超乎想象的心智。这就是集体的、共同的力量。10.有人说,作者对生物行为的反思,其目的就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为什么?(5分)解析:认识这个问题要通观全文,结合文章的主题。本文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参考答案:不赞同。作者对生物行为的反思,其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而是为了检讨人类盲目乐观自大的情结。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上,人类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主宰了这个世界,但人类的行为方式还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还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进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阳台上的遗憾韩少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庆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帝国文化道统的稀薄和涣散。但是,建筑外观上的南北之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很讲究家族封闭与合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座,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倘若在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一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一一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个人成了比家族更为重要的社会单元,大家族开始向小家庭解体,小家庭又正在被独身风气蚕食,加上都市生育一胎化,已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要是多家合住一院,又不大方便保护现代人的隐私,谁愿意起居出入喜怒哀乐都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更为重要的是,都市化使地价狂升,尤其中国突然冒出十二亿人,很难容忍旧式宅院那样奢侈的建筑容积率。稍微明了国情的人,就不难理解高楼大厦是我们唯一现实的选择。看到某些洋人对四合院之类津津乐道,不必去过分地凑热闹。这种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人们走入同样的电梯,推开同样的窗户,坐上同样的马桶,在同一时刻关闭电视并在同一时刻打出哈欠。长此下去,环境也可以反过来浸染人心,会不会使它的居民们产生同样的流行话题,同样的购物计划,同样的恋爱经历以及同样的怀旧情结?以前有一些人说,儒家造成文化的大一统,其实,现代工业对文化趋同的推动作用,来得更加猛烈和广泛,行将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涯海角,都制作成建筑的仿纽约,服装的假巴黎,家用电器的赝品东京——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远。清代张潮在《幽梦三影》中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已经永远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相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当然,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急驰而过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听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用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些真趣。这不能不使人遗憾。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11.如何理解“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2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咳血”和“低吟”找好与之对应的内容。理解这句话应从两个方面概括,一个方面源于“也是很见等级的”“三纲五常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另一个方面源于“在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一种文人的伤感。参考答案:即使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也有三纲五常的专制和文人雅士的伤感。12.文章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解析:从后文看,作者要写的内容并不是“南北建筑与文化”,而是“都市化问题”。所以写“南北建筑与文化”从全文结构安排上看,一是为了引出下文,二是起到对照作用。参考答案:(1)铺垫作用;(2)对照作用。13.“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这说明现代城市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加以概括。(4分)解析:相关信息在第四段,文中列举了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相同地方越来越多的方面,注意提取,上升到理性层面即可。参考答案:(1)趋同化。(2)①生活空间的一致,②生活方式的相似,③思想感情的相近。14.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潮的话?为什么?(4分)解析:从后文看,主要写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遗憾” ,张潮的话起到一种古今对照的效果,如不引用,影响表达。参考答案:不可以。因为:①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语言的雅趣。②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铺垫和仿拟对象,减弱了古今对照的效果。③不引用会减少“遗憾”的丰富内涵。15.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并就文末“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所蕴涵的作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6分)解析:从文中看到,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并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采用了一分为二的态度。“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首先肯定了历史进步,但在历史进步的同时也会留下一些遗憾。参考答案:(1)无论是传统旧式宅院,还是现代的高楼大厦都有它们的长处和短处。(2)历史是发展进步的,但在进步的同时也会留下不少遗憾。辩证的态度,时代的眼光,深刻的反思。三、综合拓展(18分)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超过50个字。)(2分)(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不超过35个字。)(2分)(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不超过60个字。)(4分)解析:(1)首联显然用以动衬静的写法描绘环境的宁静。(2)无烽火就表明此处没受战争的侵扰,才有这安宁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喜爱之情。(3)颔联使人“恐”,看到炊烟让人感到无比温暖,全诗曲折有致。参考答案:(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3)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又说明诗人的情绪有了转变,使诗的格局显得有波澜。17.按照画线语句的句式,仿写三句话填入前三道横线上,在最后一道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话收束这个语句。(4分)其实人生也如四季: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___________。解析:前三个句子要用比喻修辞——“人生也如四季”,最后总结句要和前一个句子构成转折关系。参考答案: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重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蹒跚伛偻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但只要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18.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解析:要寻找联系最密切的语素和相关的语句。比如“创新”这个词,就把④句和⑦句联系在一起,“两个视界”就把①③⑤三句联系在一起。②句的位置很关键,它应该是一个起始句。答案:②①⑤③⑥④⑦19.给下面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任选一题。)(2分)(1)忆往昔沧桑岁月______________(2)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____________解析:只要符合要求即可。参考答案:(1)看今朝锦绣山河(或:看今朝美好前程)(2)一箭穿云科学才子会嫦娥(或:“三峡蓄水炎黄子孙截江流”“五洲举杯中华儿女定乾坤”)四、作文(5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早请示晚汇报,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结束,等待典礼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编述故事,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800字。提示: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和张扬个性的特点而受到命题者和广大师生的青睐。北京市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曹阳老师曾撰文指出“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近几年高考话题作文中涌现出的满分作文和优秀习作即是最好的明证。话题作文“等待”同样也是十分开放的,也是能写出具有个性特征的文章的。从等待的主客体对象来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可以是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等待。作文时可以写“我”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友人之间的相互等待,可以写恋人、夫妻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师生之间的等待,可以写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等待,可以写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可以写对手乃至敌手之间的等待。同时,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情的等待,事情可小可大,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作文时可以写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中考录取通知书,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高考,等待申奥,等待入世,等待中国男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待巴以双方的和平,等待阿富汗战火的平息。从等待的时间来看,可长可短,短至几秒,长至千年。赛场上,运动员由各就各位到发令枪响,等待的时间可谓短矣;中国入世,十五年艰辛谈判,可谓征途漫漫。由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人类的历史跨越了千年,可谓“千年等一回”。从等待的距离来看,可以是近在咫尺,虽近在咫尺,有时却也如隔着万水千山,“等你等到我心痛”;可以是远在天涯,虽远在天涯,有时却也可瞬息即至,等来一个意外的惊喜。从等待者所处的环境来看,可以是顺境,也可以是逆境;可以是太平盛世,也可以是烽火岁月。 从等待者的态度来看,可以是主动积极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大显身手,一鸣惊人;也可以是被动消极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从等待时的心情来看,可以是自由的、自信的、乐观的、浪漫的、憧憬的、悠闲的、快乐的、美丽的,也可以是压抑的、犹豫的、悲观的、无聊的、绝望的、焦急的、忧郁的、灰色的。从等待的结果来看,可能是香瓜,抑或是苦果;可能是笑颜,抑或是泪水;可能是团聚,抑或是分离;可能是希望,抑或是无奈;可能是荣华富贵、锦绣前程、无限良机,抑或是“水中月,镜中花”,竹篮打水一场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