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东施乡邻们的行为角度。东施乡邻们像对待瘟神一样避开东施,为什么就不去帮助她,向她指出?可见我们不能像东施的乡邻那样,我们应该热情地帮助、关心她。
2.逆向分析法即从常人思维的反面去思考分析。仍以“东施效颦”为例,我们可以从常人的观点“东施无自知之明”出发,作逆向分析:东施为什么要去模仿西施?因为东施知道自己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模仿的愿望是好的,不模仿,那么她就无望使自己变得美些。这比那些生得丑却自以为不错,不采取措施去改变的人,不是更有自知之明吗?可见,东施是有自知之明的,值得赞颂。
3.假设推理分析法假设某种情况成立,然后推究可能产生的结果。仍以“东施效颦”为例,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假设:假如东施也是个美人,去模仿西施,那会怎样?这样东施自然不会被人嘲笑,但绝对不会变得更美,因为美需要创新。一味模仿别人,就永远停留在别人之后。
4.追进法即在人们已有的认识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发展,产生新的认识。比如“打假”,是商品领域中形成的认识,若再进一层,就会发现众多的领域中都有假可打,有假该打,于是,就有了“校园里也要打假”,“科技领域莫忘打假”的新见解。注意,立意中追求见解的新颖独到是一定要以切题和深刻为前提的,如果为了追求新颖独到而弄得偏离题意,则为弄巧成拙了。
二、材料新鲜1.材料本身要新鲜也就是说,考生在写作时,最好不用或者少用陈旧的材料,应当自觉从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注重选择新近出现的人和事,选择新近看到的社会热点、科技信息等。要保证材料本身在时间上出新,这就要求考生应当经常读书看报,留心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新鲜事物,并注意深入思考。
2.“旧材”也可以“翻新”首先要保证材料本身在时间上的出新,但并不是说不可以选取那些旧的素材。如果考生能够以时代意识来解读自己所选取的“旧材”甚至平常的材料的话,仍然是能够表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的。司马迁受宫刑的故事,众人皆知;但是就有考生紧扣“心灵的选择”话题,将这一故事重新演绎,凸现司马迁的崇高形象。
三、构思新巧1.笔锋突转法编故事时,故意顺着某个方面发展下去,层层递进,直到情节高潮时,笔锋突转,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顿起波澜,一下子把读者带到意想不到的境界。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当路瓦栽夫人为偿还女友的项链而穷尽一生艰辛后,才发现女友借给她的项链竟然是假的。不仅文中的主人公大吃一惊,就连广大的读者也感到意外,这突转的一笔,既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又引人深入地思考。
2.蓄积突转法所谓蓄势,指的是使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转折的一种构思方法,是增强文章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一般包含两大部分:“蓄势在前”和“逆转在后”。即先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然后逆转,突然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势,从而造成一种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比如获奖作文《唠叨》,它以情感变化作为线索,曲折有致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唠叨”从厌恶、不满到怀念、感激的转变。
文章前半部分为蓄势,写“我”在家时对父亲的唠叨“不屑一顾”,甚至故意作对;离家时为可以摆脱父亲的唠叨而庆幸;父亲到学校探望时,“我”对他的唠叨更是怒目相向。在这一层又一层的蓄势中,“我”对他的唠叨的厌恶之情已被推上了顶峰。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如开闸放水,极力描写“我”不仅盼父亲,更盼父亲唠叨,当父亲再也没有往日的唠叨时,“我”还想多听听他的唠叨。因为“我”终于感悟到父亲的唠叨其实是“深情的倾诉”与“爱心的凝聚”。在这样浓墨重彩蓄势的基础上,陡然逆转,造成感情上的大转变,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艺术魅力,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3.抑扬相生法“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比如有个学生这样写他的妈妈:
妈妈最不会做事,我的衣服总是或大或小,连她自己的衣服也显得邋遢。我想,妈妈实在是个笨头笨脑、笨手笨脚的人。谁知,单位领导找到我家告诉我们,厂里派妈妈到德国去出差,全厂数妈妈心最灵,手最巧。我这才真正了解妈妈。文中“笨头笨脑,笨手笨脚”与“心最灵,手最巧”形成鲜明对照,由此来展现妈妈的精神风貌,比平铺直叙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抑扬相生”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
4.巧设悬念法悬念,是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运用这种方法,往往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冲突阻遏一下,暂时不把情节发展的结局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为了创设好的悬念效果,作者在写作时往往插入好多情节,紧紧攫取读者希望探得事情结果的心理。如一篇题为《你的丈夫真好》的文章,这种方法用得很妙。故事是这样的:
怀着身孕的奇奇,为了参加妈妈的生日宴会,便独自一人走到公共汽车站,她刚停止脚步,一个漂亮的姑娘指着候车的长椅说:“大姐,你坐吧。”随口说了一句“你丈夫真好!”公共汽车过来了,车门边的人都不上,自动让出一条路,给她先上,奇奇上车后,一个小伙子让出自己的座并说:“你丈夫真好!祝你们幸福。”奇奇心里不明白,怎么人们都知道我丈夫好呢?到了车站,拥挤的车厢里又让出一条路,周围的人们面带微笑,一个妇女羡慕地说:“你丈夫真好!好人一生平安!”奇奇更加纳闷,到家了小妹忽然在奇奇后面哇地大叫一声,原来奇奇的背后用透明胶贴着一张纸片,上面写着“请给我妻子让一个座,谢谢!”
奇奇一路受到陌生人的关照这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为什么人们都说:“你丈夫真好!”这着实是一个谜,既是奇奇的谜,也是读者的谜,直到最后这个谜才解开。可谓柳暗花明,洞天石开。5.创设误会法社会生活充满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生活,人与人之间也充满矛盾,矛盾的产生有多种,其中也有因误会产生的。如果能扣住因误会而产生矛盾这一点进行叙事,就能把事件叙述得曲折生动。
总记得周末的校门口,总是停满了大小不同的车辆。总有眼神疲惫的学生,一出校门便被急切等待的家长搂进怀中,护着他在拥挤的人群,小心翼翼地送进车里。可我从不,我总爱自己独自拎着书包,慢慢踱回不算太近的家中。一路上,风声、人潮声、喧语声浸满久离世俗热闹的我。我总是庆幸:这一段真正属于我的时间如此可贵!那些平凡而真实的人世风光,一点点扎进我柔软的内心,平和、安定的心性也在此间慢慢养成。我始终相信“我的时间”能给予我更多的力量,于是,我选择自主前进。
龙应台曾说:“在人生的跑道上,有人在5000米赛跑,有人在百米冲刺,而你却在清晨漫步,你会害怕自己会被淘汰了吗?不,不会的。”因你知道自己将在哪里成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无需复制他人的成功之路,掌握好自己的时间,在我的时间里做我自己该做的事。高三的自主招生,比起往届范围大大扩展,自主招生风更流行一时。身边无数的人想通过先于高考的自主招生获得大学的敲门砖,但我却安之若素,一心当起了“又宅又独”的乖学生,置身事外。能够平静地看待风潮而不心生羡慕,我想是源于对自己的充分认识与对时间的把握。
我深知自己不擅竞赛类的难题、偏题,盲目参加只会适得其反,不如安心专注高考,用那些“我的时间”弄清每一道做过的试题,为将来从容准备,岂不更为划算?身边的朋友也有笑我傻的,但我只是报之一笑。正如徐悲鸿先生所讲:“别人看来我是荒谬,我看自己是绝伦。”的确,有很多人在自主招生里一举成功,但我知道那不是我的“菜”,盲目跟风,不如相信自己,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里发愤苦读,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平坦大道!
在人生的路途里,很多东西是无法参照和复制的,不要迷信别人的传说,认清自己的心性,不为外物琐事所扰,自主过好“我的时间”,即使头破血流,也能练就铮铮铁骨!有很多东西难以出彩,便是少了自己的东西。作为90后的领路人,我们更要认真把握自己的时间,才不负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灵魂!
【点评】本文构思新巧,内容充实。文章着力表现“无需复制他人的成功之路,掌握好自己的时间,在我的时间里做我自己该做的事”的主题,能透过周末家长接孩子、高三的自主招生等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构思新巧,见解独到。内容上,文章从周末回家选择“独自前行”到理性看待“高三的自主招生”,从龙应台的哲言到徐悲鸿的名句,都表现了不盲目跟风,要相信自己的主旨。
克莱斯勒心有不甘,辗转找到了买家的住所,想要说服他把小提琴转卖给自己。可那位收藏家说:“这是我最喜欢的藏品,不想拱手让人。”克莱斯勒于是向主人提出了一个请求:“在把它的生命交付给寂寞之前,能否让我用它最后拉一支曲子?”他的要求得到了主人的许可。当哀怨的琴声如诉如泣地从琴弦上倾泻而出的时候,收藏家被这动人的琴声震住了,他激动地说:“这把琴应该属于你,我没有权力把它据为己有。只有你才能赋予它生命,才能让世人听见它灵魂的歌唱。”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自拟题目;④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作文。【写作提示】这是一道耐人寻味的材料作文题,审题时有一定的难度。作文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①从琴的角度。琴是有生命的,如果不能遇到懂它的人,那只能是一生“寂寞”。由此可立意为:物遇知音方得其妙。写作时应深入理解,探究人与物的关系,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喜欢与欣赏的层面。
②从收藏家的角度。收藏家克制私欲即狭隘的占有欲,体现了他的胸怀和气度。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收藏家一样,就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了。由此可立意为:爱,不是狭隘的占有,而是让你所爱的人与物找到最广阔的天地、最能发挥价值的舞台。③从小提琴家的角度。小提琴家弹奏的魅力征服了收藏家,收藏家最后决定拱手相让。由此可立意为:用“实力”说话;实力,感动人的法宝等。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