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得深刻(上课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学习写得深刻(上课用)

ID:902755

大小:1.51 MB

页数:73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什么是缘事析理呢?缘事析理是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 文章的深刻表现在:1、能够透过现象,展示事物的本质属性。2、能揭示现象产生的原因。3、能够得出结论,有启示性。 怎样才能从客观事物中发掘深刻的道理? 由表及里,以小见大,横向联想,比较鉴别纵向挖掘,探究因果预测未来,得出结论方法总结 前不久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个大学生出寝室要给室友留一张字条,告诉他钥匙放在哪里。可是“钥匙”两个字他不会写,就问了其他寝室的同学,问了好几个,谁也不会写,没办法,只好用“KEY”来代替了。请大家就这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如果说某一个大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偶然现象,是暂性遗忘,那一连好几个人记不住这个词就能看出些问题了。 那么,现在许多学生重视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社会上重英文轻汉语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大家从一件细小的生活琐事看到它背后蕴藏的大的社会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叫什么?以小见大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六年。你如何看待此事?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以小见大、揭示本质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请大家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分析这一事例。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很有代表性。故宫,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则是美国消费文化。明确:外国文化已大举进入我国。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由此及彼,横向拓展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联系的事例呢? 引导:近些年对外来文化我们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外来服饰、外来节日、外来影视、外来饮食等。可采用“引例——析例”的模式。 很多外国品牌的服饰大量进入我国,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这样的服装样式新颖、穿着舒适有品位,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外国产品对国产品牌是一个冲击,很多人宁愿花高几倍的价格去购买洋品牌,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很不利。韩国人就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只购买本国产品来支持民族品牌,应当学习这种精神。 ——近几年韩剧日剧在我国很流行,这些影视作品很感人,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吸引了大批观众,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很多青少年喜欢的日本动漫作品充斥着色情与暴力,毒化人们的思想,让缺少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误入歧途,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现在流行过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比传统节日更关注亲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不应当制止。——人们在过洋节的同时忘掉了本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春节在洋节面前也黯然失色,民族文化特色逐渐丧失。比如韩国最近端午节申请成功,它将被国际公认为韩国节日,这正是中国人不重视本国节日的后果。…… 刚才大家谈到的都是文化领域中的“入侵”现象,那其它领域,比如生物界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 明确:食人鲳入侵。食人鲳是亚马逊河中一种凶猛的鱼类,被引入我国内陆河流后,食人鲳疯狂地捕食其他鱼种,导致其他鱼种大量减少甚至灭绝。在许多中国人心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腐朽过时的东西,由此可以想到,如果任由外来文化肆虐,对传统文化是不小的冲击,后果十分严重。——秘鲁国家动物园里,一只重点保护的美洲虎生活在一座占地1500英亩的虎园里,它成天躺在装有空调的虎房里,除了吃就是睡。可是自从工作人员把三只豹放进虎园后,它再也没有回过虎房,不是站在山顶长啸,就是冲下山来去草地上游荡。它开始自己捕猎,不再象以前一样只吃管理人员给的肉,身体变得强壮了,行动也颇为灵活了。引入竞争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所以外来文化的进入对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外国文化在我国为什么会如此风行?纵向延伸,探究原因 明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看到这样的例子。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文化的交流势不可挡。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辩证说理,预测未来 明确:也许有一天文化大融合,汉民族的文化会被其他强势文化同化甚至消失。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现象,比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到现在已经逐渐萎缩消失,被汉文化所同化。 ——汉文化源远流长,受到其他许多国家青睐,其影响遍及全球,如近年来流行的汉语热、儒学热等。汉文化不会被其他文化同化,相反会吸取其他文化所长,继续发扬光大。 例文赏析 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在描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析例,以小见大) 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横向展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离骚》……(再引例,展开对比,已现观点) 外国文化正一步步蚕食着我们原本有限的心灵空间。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说,武汉东湖的水面就曾被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一种生长极迅速的猪饲料侵占,导致其他物种的萎缩甚至销声匿迹。文化也是如此。当人们只满足于声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灵就会被金钱物欲所填满。今天,有几个人能静静地坐下来与古典对话和传统交流?传统文化正渐渐被我们抛弃。 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仪式竟然要跑到韩国去学习程序,不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们斩断曾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脐带,斩断将我们紧紧联系的民族文化纽带时,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们灵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杨叔子博导说得好:“科学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再析例,比较鉴别,分析任其发展的后果)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经说过:“文化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补说一层,论证严密) 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但我们要牢记,在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将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得出结论) 由表及里,以小见大,横向联想,比较鉴别纵向挖掘,探究因果预测未来,得出结论方法总结 实战演练 写作训练:教材P73.四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我石头。正因如此,父亲才得以较低价格买下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吗?请以”石头与山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山头和石头的关系?4、喻指什么?1、审题型:材料作文+关系型话题作文议论文2、审材料重心:3、感情倾向困难、挫折、挑战等等 [审题可能失误]:1、态度决定成败(拼搏、自信、勇敢、乐观悲观等);2、变换思维;3、积累、集体的力量;4、单纯论述简单与复杂、大与小;5、敢想才会赢;学会怀疑。 1、不要把“石头”当成了“山头”,放大了困难,要勇于挑战。2、敢于尝试,“山头”其实只是“石头”而已,付出行动,便可搬走。较为切题的立意为: 标题1、给自己一点勇气2、勇于挑战3、山头只是想象的4、尝试区分石头与山头5、试一试也许就能行6、成大事只要一点勇气要居中 8、给自己尝试的机会9、困难不难10、难题并不难11、别把石头当山头12、化山为石的想象力13、不试试怎么成功14、不试一试,怎么知道?15、不在被中睡,怎知被儿宽16、进一步海阔天空 例文 试一试也许就能行人们总是畏惧那些看似庞大的“山头”,却从未想过它是那么的不堪一击,稍稍努力便能晃动,这就充分地说明,一切皆有可能,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正所谓试一试也许就能行。 著名主持人杨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宁可在尝试中失败,也不在保守中成功。”我们往往对那些艰难的任务,难做的事情畏缩,所以我们总是停留在原处。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了。一位叫马维尔的记者去采访林肯,他问道:“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草就,可是他们都没拿起笔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 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给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道:“可能有这个意思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看来幼年的经历在林肯心中打下了永久的烙印,他深谙“试一试也许就能行”的道理,鼓起勇气尝试了,奋斗了,也就获得了成功。看来,很多时候,敢不敢尝试,是区分伟大与常人的试金石。 尝试需要我们的勇气与信心。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做常人不做的事情,不随波逐流,不盲从跟风,这需要很大的自信与勇气。假象容易欺骗我们,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母亲如果听信了父亲的话,那么也许“山头”永远就是不可战胜的“山头”。德国化学家维勒对墨西哥出产的一种铁矿石进行研究,断定这种铁矿石还有一种同被人发现的新元素,可惜的是,他想到这么多年未被人发现,想必十分困难,也就未深究下去,最后却被另一个化学家简单的解决了。可见,缺乏尝试的勇气,是阻碍我们创新、进步的最大顽石,所以,我们要勇于尝试,因为,“试了不一定赢,不试,一定输!” 不敢尝试的人生是可悲的。正如美国的查尔斯所说:不断前进,那么你在某件事上栽跟头可能是预料之中的事;但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任何坐着不动的人会被绊倒。伟大的尝试,即使失败了,也是壮美的。除非你停止尝试,否则就永远不会是失败者。 鲁迅先生曾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抛弃那些复杂的观念,大胆的,无所畏惧的去尝试,你也许就会成功。因为,试一试也许就能行。 写作训练:教材P73.五 写作训练2读孔子与弟子的两则材料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会意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见义勇为、救人而受赏、施恩而得报、人要正视名利、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材料作文主题提炼】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报账是合法的、必须按规则办事、个人行为和社会影响、高尚品格与民众心理……【材料作文提炼主题】 解题思路第二步:得注意的是,概括出来的多则材料的最佳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 第三: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它涉及到利益与道德(利与义),孔子更看重的是善举所形成的社会效应,所考虑的是社会公德。解题思路 综合两则材料,我们可知孔子对两个学生不同态度的故事告诉我们:正确对待义与利——强调重义轻利,但并不是不要利;重公利轻私利并不是否定私利;重义轻利己并不是忘掉自己。只要符合法律,依靠自己劳动所得的合法利益都是可以获取的。个人的行为会对社会产生不同影响。…………【提炼主题】 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如:袁隆平、运动员……)…………【寓意联想】 充分利用材料可以利用材料作为议论的根据,也可以运用材料做文章的论据。总之,不能置材料于不顾,随意生发,背离材料。 道德旗帜下的沉思抚卷于案,对孔子的话颇感不解:义救鲁奴而不报账的学生竟受责备,而同样是救人一命却收下谢礼的学生反得表扬。掩卷沉思,方觉意义深远。(引:入题快)看问题与做事情都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收下谢礼的学生虽然收了贵重的报酬,但最大的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已不言而喻。其实,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并不完全对立,只是我们有时在心中高高竖起了道德的旗帜,才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提、析:切题准)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就是永恒的话题。无德者不立,道德始终是做人的基础。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时往往过于偏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于是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要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理智的,甚至于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道理论证)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这能说明他没有道德情操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也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比之于袁隆平的贡献,这500万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奖励。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是想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我国工作。孰大孰小,早已不言而喻。 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取得了很多历史性突破,奥运会后国家重奖了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这件事引发很多议论,责难之声不时充盈于耳。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我们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是丧失了道德。女排姑娘们不是就集体把奖金捐给了慈善机构了吗?(正反事例论证) 当然,我们也不能见利忘义,而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处理好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尤为重要。我们不应偏颇地用道德概念看待利益问题,更不应惟利是图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亲爱的朋友,让我们用理智去审视利益,用理智去维护道德吧! 一、审题:1、读材料,抓主旨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同样是善举,一个学生私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责备。为什么?因为孔子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以人为本) 2、选角度,定立意材料中的任何一个人、事、物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但并不是所有角度得出的立意都是切题的。另外,从全面的角度得出的立意一般都切题,可优先考虑选用。 (1)从孔子的角度①以人为本,要教育学生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②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这是首要的③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正确指导人 (2)从行善者的角度①要遵守社会规则②符合社会规则的小贪未尝不可或:为了生命(为了让更多人得到救助),宁可背负贪名。③破坏社会规则的小善不可为。或:行小善应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或:行小善应以大局为重。④道德高尚并不排斥利益 (3)从人们的角度①看问题做事情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②多数人的意见(看法)并不总是正确的。③不应人云亦云(4)从被救者、受助者的角度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好人应得好报③表扬善行更应是有形的物化。 二、选立意,定中心,设置分论点三、联系历史和现实,选用论据四、写作成文 开篇引材料(许诺)孔子老先生赞扬接受谢礼的学生而批评没有报账的学生,此番举动旨在以一人之行影响众人之为。而透过这两件事看人生,是要面子还是要实在,道德与利益的进退维谷该如何把握?我认为,一切应从实际出发,重实在,扬德行;以客观的眼光看事情,以积极的态度做事情,发挥连锁反应的作用。 随着某位捐助贫困生上大学的慈善企业家对其捐助者的冷漠感慨了一番后,社会上抛起了一场对“感恩”和“图报”这几个字的大讨论,在5名大学生因“不知感恩”而取消其爱助资格事件发生后,更是引起了全社会对“感恩”与“施恩”的关注。“施恩不图报”一向被我们视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提倡,也只是提倡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体现着人间的关爱、友善与和谐。然而,在这个全球化,物质化的时代,这种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施恩者到底该不该求回报?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认为:该!例文:“施恩”该不该“图报”? 其实“施恩”与“求报”这二者并不矛盾,只是人们看待这两者的眼光带有色彩,这是我国传统无私奉献高标准精神要求下的影响。人们大都认为选择施恩,就是选择做一个高尚的人,而做一个高尚的人,就不该要求回报,要求回报,则被认为是不正当的,施恩的行为便不纯洁,甚至被认为是思想有问题,更有甚者将其视为“拜金主义”的腐朽思想。我觉得人们不必如此激烈地批判“施恩图报”者,“图报”并不影响“施恩”的高尚,适当的回报还有激励作用。 话说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落水,就奋不顾身地跳下把它救起。那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却遭人非议。而孔子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可以鼓励更多人们去救人。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都有这等认识,为何身为新时代的国人还对“施恩图报”如此苛刻呢?保护自己,不愿吃亏,这是人的本性。现在社会和国家对见义勇为的人的各项优惠及嘉奖也是一种施恩图报的体现。 “施恩”不仅在于救人,捐款等也不仅在于针对某个人的恩惠,还有对群众,对社会所“施”的“恩”,比如在公交车上或火车地铁中抓扒手。同样的,“图”的回报也不仅是金钱的酬谢,个人的感激,还有政府、社会对善举的尊重。2006年夏,在德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杨立在沿莱茵河旅行时,途径一个叫克里斯托的小镇,捡到一个装满钱的皮夹送交行政厅,然后不留名的离开的。而小镇镇长却发动了莱茵河沿岸十多个城镇的警力寻找他,并要求他收下奖彰和酬金,并说:“这不仅是对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善举的尊重。对善举的尊重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跟多人的施援向善。”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把“图报”看作是社会对善举的回报。 施恩图报无可厚非,但这“报”应是一种受恩人主动的感恩的回报,那种主动强行索要“锦旗”或“报酬”式的的荒诞“回报”是不值得提倡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开放的社会,接触着许多不同的思想并受其影响,难道我们不该宽容地对待“施恩图报”这个崭新的价值态度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