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一、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优秀的写景散文。它通过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奇伟壮观的大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体现了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课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观察顺序来记叙的。课文描绘了晴朗天气时日出和有云时日出两种景象,而有云时又分云薄和云厚两种现象进行描写。这篇文章笔触清新,编排在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是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一方面注意到中年级的衔接,另一方面由结合高年级的特点,更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对语言文字训练的典范,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的范本。这个单元以太阳为主题组合单元。海上日出是从自然角度选编课文的。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训练学生繁体上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编者在本组课文的导读中提出“注意在观察景物上,表达的顺序上和用词造句上的特点;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二、关注学情,随文入境本文是学生积累词汇,优美句段,学习写作方法的最好佳作,本文语言朴实,情景感人,易学易记。朗读时,要以主人翁的角色去注意情感投入和视觉变化,随文入境,以读怡情,注意体会线条型句段的描绘和画面整体的美感。以朗读和描绘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引导学生随文入境,随境生情,以景促读,以读怡情。在教学时,注意转换角色,让学生在水天相融,霞光万道的晨曦画卷中去朗读课文的句段,流放自己的感情,又在贴切生动的“线、段、面”的语言中去感受朝晖霞彩的动静之美,充分发挥以朗读、描绘代替烦琐讲解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想、看、问、思、说聚合交叉,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景中促读,读中看景的建构活动。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他们可以读懂文章的基本内容,这为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基础,喜欢大声朗读,愿意展示,会与合作伙伴交流,但个性化朗读还是个难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时也应该强调源于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不能贴标签,扣帽子,生拉硬扯去体会一些本来可能就没有的东西。因此我确定的第三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自然地理解语言文字之后,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此外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结合新课标精神,还力图要通过本课书的教学,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积累语言文字的能力。开课可让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的关于巴金的资料,借此想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三幅图画,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找出三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太阳、海水、云霞有什么关系?在认真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日出的奇观恰恰是因为海水的变换和云霞的映衬,而海水和云霞的绮丽多变又是因为太阳的出现。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万事万物交相辉映,才使得大自然更加绚丽无比。这一部分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要放手让学生感悟,品味和积累语言,进行充分的朗读训练。当然在放手让学生自学的同时,对于文中一些难理解的词句教师要相机进行引导、体会,例如对“一纵一纵”的理解。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谈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使学生的情感和所学文章的情感融为一体。四年级语文教学目标要求,要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语言实践。这样的教学安排就是要使学生在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能大致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在阅读的方法和形式上,都要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对于四年级而言,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向阅读理解的转变了。三、结合理念,巧设构思
第二课时的任务是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掌握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2,理解作者运用了那些词语,句子把日出的过程和景像描述出来。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1,第二,三部分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晴天看到海上日出和有云看到的海上日出。2,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是教学的难点,通过阳光照亮一切奇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教学构思1、注意情景设计,培植审美心境教学中,要创设了意境深远的教学情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产生学习冲动。一开始,老师可充当了“导游”的角色,带同学们去海边观看日出,由于我们内陆地区的孩子没能见过大海,去海边观看日出当然是一件新鲜事儿,这就牵动他们产生进入课文学习的好奇心,为课文的学习作好铺垫。2、给学生创设阅读情景“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对于同学们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读为“主轴”,以境为“线索”,边读边想,边听边看,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在动力,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境的阅读氛围。在教学第2-5自然段时,运用画面辅助教学呈现出一幅天、地、人相融,水天一色,一片灿烂和光亮的壮丽景象。此时,教师、学生、文本的沟通,油然而生地激起了学生的情感,体会到了伟大奇观的自然魅力,达到意会胜于言传的目的。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生活体验不够全面,在教学中,往往遇到学习困难不易解决。只有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等器官的协调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心理内化。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内化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因此,可在教学2-5自然段时,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太阳升起的一幅幅壮丽的画面,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讨论的欲望,而且使学生对“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有了深刻的了解,学生反复朗读重点句,让学生在读、议中进一步体会“海上日出”的特点,从而把整个晨观海上日出的信息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储备的部分。3、以情怡境,品词析句,领略语言精妙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词句是课文的基本要素,也是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才能切中要害,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效率。课文中的“目不转睛”“镶”“伟大的奇观”等词语词组、“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努力上升”“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等语句,都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阅读课文,不仅要知道“写什么”,还要体会“怎么写的”,“写得如何”,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对遣词造句的领悟并不要求作理性的探究,但对课文中的意境的体会,还必须对文中重点句认真品析,在阅读中认真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有很多地方用词比较精妙,如:“天空变成了浅蓝色,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空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了它的范围”(蓝、红对比,展现画面)“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光亮”,“太阳象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努力上升,最后冲破云霞,跳出海面,颜色红得可爱”(动静描写,拟人手法,展现太阳初升状态),“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光亮,射得人眼睛发痛,同时附近的云也添上了光彩”“太阳在黑云里放射出光芒,替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突出重围,把一片片黑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等(红、黑、黄、紫颜色的综合运用,突现了太阳这个神奇而伟大的自然美术师的魅力,描绘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学生通过读、看、议、想、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真正感受到语言的鲜明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体会到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4、结合学生实际,可采用“情景激情——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文中的“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这些语句是从动态描写说出了日出的缓慢。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身处内陆很少见到海的学生们理解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更体会不到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所以,可采用了海上日出的一段视频,这种直观的电教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美的熏陶,较容易突破教学难点。在对这些内容的处理中,5、遵循突出重点的原则,适当地区分详略。 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明白了看日出的地点即可。 第二自然段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抓住日出前天空的变化,营造日出前期待的心理氛围,并在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后指导朗读。对于课文集中展示晴天时日出过程的第三自然段,着力分析。本段的三句话内容上衔接紧密,次序上前后承接,遣词上贴切精准,因此,带领学生将其掰开揉碎。理出本段大的条理后,指导学生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句意,并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句所包含的情感。在学生有一定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通过师生评议、生生评议,实现课堂资源的共享,促进学生感悟、朗读、倾听、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之后,用板画演示、配乐诵读等形式以直观和想像等不同方式,展现和重现晴天日出的动态过程,强化学生的感受,进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学习了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学生对作者描写日出的动态过程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因此在对第四、五自然段,充分借助学生已有能力,放手自读。之后的同桌交流“有云时海上日出是怎么样的景象”为学生提供一个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复述有关内容、重现有云日出情景的平台,同时也为后面教师引导学生从析词、赏句到感悟作者情感做了铺垫。设计的为照片起名字的环节,既扣住了课文内容,又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意的训练,为今后学生拟小标题奠定基础。 第三自然段和第四、五自然段的处理,体现了教学重点,因此不惜笔墨,词、句、段的理解感悟朗读细致处理。但同时,在教师引导的力度上,又体现了层次上的差别。前者教师引的色彩鲜明,体现了方法上的细腻指导;后者教师隐于学生之后,让学生活动走向前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第六自然段着重让学生体会句式特点,并指导学生读出强烈的语气。四、教学过程(一)引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4.“奇观”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读读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句子的比较,使学生对反问句有了感性的认识。]5、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人物:我 地点:海上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二)品读课文1、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观”?画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自己理解句意的方法。(小组内汇报。)2、集体交流:在品读全文时,围绕“作者抓住了天空中哪些景色的变化写出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来学习课文。这样由一个问题统领全文,同时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通过抓重点词理解在品析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晴天日出1、在描写晴天日出时“作者抓住了天空中哪些景色的变化写出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请同学默读课文2、3自然画出相关语句。
抓住了表示颜色和光变化的词,用去掉“转眼间和慢慢”这两个词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变化速度的不同.1、这一段写的是日出的那个时段?从哪知道的?太阳即将升起,作者的心情怎样?看着图片一起来读读日出前的景象。通过这段最后一句话感受到作者看日出的盼望、期待。3、你从第3段哪些具体的变化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奇观?一方面引导学生抓住颜色和光的变化感受美丽:红而无光——颜色红的可爱——发出夺目的亮光把旁边的云都映红了。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抓住“负着重担”“一纵一纵”“使劲向上升”这些词语感受到太阳升起过程的吃力、艰难。可以用手势表示“一纵一纵”从而体会到太阳使劲而艰难地往上升的感觉。顺势就可以引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把这一情景表现出来? 4、朗读指导:欣喜的语气、明快的节奏来读。 5、从这一段中我们感受到海上日出不愧为伟大的奇观,你能用表示前后顺序的词语把太阳升起的过程说一说吗?引导学生有顺序复述太阳升起的过程实际也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生描写景物要按时间顺序来写。6、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吗?引导抓住拟人的修辞以及红的可爱、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这些语句感受作者对太阳不懈努力的赞叹之情。7、朗读升华有云日出1、这晴天日出之境无比壮观,那么有云时的日出又怎样呢?请默读4、5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天空中哪些景色的变化写出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薄云时,引导学生抓住“透过”一词感到到太阳光的无穷威力,能穿透云层,让水天一色阳光灿烂。黑云时,引导学生抓住“镶”“透”“染”这些动词感到到太阳冲破重围势不可挡的力量,从而体会是奇观。
2、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相应的句式练习你能用上“虽然但是”来说一说这壮观的景象吗?(虽然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重。 但是太阳 。)3、这两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4、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句,总结,感情升华。1)这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观么?这的确表现的是一个伟大的奇观!(这既是对其妙的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是对光明力量的惊叹,表达了作者热爱光明追求光明的感情) 2)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拓展练习 1)假如你也在看日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2)要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文中,就要让他们在阅读时把自己当成是作者,那也就更容易理解课文了。五、板书设计日出前浅蓝红霞海上日出日出时红得很可爱伟大奇观云薄透过直射日出后有云云厚镶染日出前浅蓝红霞海上日出晴朗时日出时小半边脸红亮光跳日出后透出重围染成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