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第一方案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
加入VIP免费下载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第一方案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

ID:903044

大小:9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第一方案)【训练目标】1.理解语言和思想之间的关系;2.理解修辞对文章的作用;3.学习写得有文采。【训练重点】学习运用修辞手法,迁移语言运用能力。【训练难点】学习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建议】1.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方法,在训练中提高写作技能。2.注意事项:鉴赏范文与思考感悟相结合;从生活中积累鲜活的素材与学习写作技巧相结合。3.重备调整:引导探究有关问题,培养学习兴趣,激发独立深刻思想,在写作实践中训练能力。4.学法指导:从经典范文中学习写作技巧;从生活中积累鲜活的素材;读写结合。【训练时间】2课时。(课上指导1课时,课后写作1课时)。【训练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阅读《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一文,理解有文采的文章体现出的特点。搜集并初步整理写作素材,搜集并欣赏思想深刻、文采飞扬的文章。二、导入新课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认为说话写文章不仅要有思想,还要有文采;没有文采,文章也不会留传下去。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内核。语言跟着思想走,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明白;思想如行云流水,下笔才如有神助;认识事物深刻,文句才富有底蕴。从高考应试要求来说,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中有一个赢得“发展等级”分的条件——“有文采”,也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学习锤炼语言、锤炼思想,把文章写得“有文采”。三、写作指导1.如何理解作文思想和形式的关系?作文的思想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内核;思想只有从语言上才能表达出来,语言的文采才能更好地表现思想。所谓“思想”,就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锤炼思想,就是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边写边思考,从而使思想表达得更深刻。所谓“形式”是指文章外在的状态,表现方式很多,其中“有文采”是非常重要的。有文采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要求,指文章言辞传神,生动活泼,能把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写得有血有肉,说得绘声绘色,能把所议之理阐发得生动形象、精辟透彻,通篇流畅自然,富有表现力。2.怎样才能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1)要做到词语生动,首先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丰富词语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途径,即深入社会,直接向人民群众学习。二是间接途径,即从书本知识中吸取营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5 这是杜甫的经验之谈。多读、多记,涵泳其中,日积月累,词汇自然就慢慢丰富起来。其次是注意使用形象性词语。大凡生动的语言,往往就是形象化的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建筑美,即有立体感。它能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觉。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由于两个词用得生动恰当、具有立体感,才使得作品成为千古流传的佳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的关键,就是动词的使用。动词使用得巧妙得当,就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动作之间的细微差别,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传达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一种浮雕感。所以,行文中使用的动词,应该是准确的动词、具有生动的可感性、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寓含作者的爱憎感情。再次是注意使用富有音乐性的词语。汉语是一种十分奇特的语言,它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一种音乐美。所谓音乐美,就是作者在写作时,利用汉字平仄的变化与音韵的和谐等声律特点,形成的一种抑扬顿挫的音律美,使文章情文并茂、音义兼美。行文过程中,注意声调搭配、协调韵脚、巧用叠字、讲究节奏等。例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荷塘月色》)这里以流水喻月光,用动感极强的动词“泻”加以点化,将月光写活了,写出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泻的景象。描摹月光自上而下地洒落,轻柔而流动。浮——描摹月光自下而上缓缓升起,又慢慢地泛开来,弥满荷塘。洗、笼——化静景为动景,传神地描摹了月光匀润轻柔缥缈的朦胧美。(2)要做多句式灵活,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句式。句式,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句式不同,语气情调也就随之变化,因此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也就不一样。例如:整句(如四字格等)使文句整齐,散句使文意流动。巧用口语,文章定显活泼之趣;巧用文言,文章自有古雅之风。所谓“句式灵活”,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根据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意思的情况下,恰当地选用句式,灵活地变换句式,使句式呈多样性,这样行文才会活泼、自由,不生硬,不呆板。常见的句式有以下几组: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单句与复句,口语句与书面语句,整句与散句等。句子按语气分还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要使文章的的句式灵活,注意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述一个意思,了解各种句式的特点、表达效果和语言环境的特点,掌握变换句式和选择句式的一般方法。例如:①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孙犁《荷花淀》)A、怎么了,你?B、你怎么了。选用A项,主谓倒置,女人对水生的关切之情表达得更加急切。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一个问句,三个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憎恶之情。如同当面指斥,(使敌人处于被告地位)用第二人称,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再一反问,答在其中:你们杀死李先生是没有任何道理的。激发了听众强烈的共鸣。追求文采可以通过句式上的长短交错,整散结合,是否相间的灵活搭配,表现出一种参差错落,灵动自然之美,还可以通过常见的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被动句,表达出丰富的语气、情感。3.怎样才能做到“善用修辞”?5 要善用修辞,首先就要了解常见的修辞。而《考试说明》要求高中生能正确运用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要理解这几种修辞的作用和效果,在行文中准确使用。(1)掌握常见修辞的作用及效果。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反问: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2)了解使用常见修辞的注意事项。比喻:要贴切、生动;要注意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喻的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的事物。比拟:必须是自己强烈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与所描写的环境气氛协调一致;进行比拟的人和物或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相似或相近。借代:借体必须有明显的代表性,使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用人物的形体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它的褒贬色彩和使用场合的不同。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要力求新颖。对偶:要尽量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一致、音节和谐,注意相关;尽量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拼硬凑排比的形式。排比是多项并举的,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让读者自己深思。后一种排比的句末要用省略号。(3)提高正确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恰当的能力。在写作时,我们要培养使用修辞手法的自觉意识,更要不断提高分析、判断各种修辞手法使用得是否恰当的能力。因为这是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前提,同学们必须高度重视!例如:①人生就是一场戏,而母亲的戏和我的戏都是独角戏。母亲的剧本有我,但我却放弃了演绎的机会;我的剧本中也有母亲,而我却拒绝让母亲演出。②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③六月的雨就是无情的你伴随着点点滴滴击痛我的心④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善用修辞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常用的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增强气势的排比,浓化情感的拟人,也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用到其它修辞手法,总之,为了文章的神采飞扬要善于巧用、妙用。5 4.如何才能做到“文句富有意蕴”?文章有文采的第三个方面的表现是“文句有意蕴”。所谓“意蕴”,就是指“内在的意义”或“含义”。所谓“文句有意蕴”,就是文句含蓄,即“意在言外”,“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意蕴”,就是要求作者不将事物和感情说透道尽,对“意蕴”和道理,不作淋漓尽致的发掘,让读者依据语境去推断、去想象。怎样才能使文句有意蕴?一般说来,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符号代替法。所谓符号代替法,是指行文时有意把读者根据语境可推知的内容用省略号取而代之的一种写作方法。运用符号代替法,可使文章言简意赅、意蕴深远。使用符号代替法时,必须预先提供特定的语言环境,使读者在推测、想象被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时,有据可依;否则,就会使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①当所要表达的某一内容难以尽述或不必尽述,不尽述反而可使文章含蓄、隽永时。两片粗石凿成圆,如日头和月亮,硬被合在一起磨擦。转啊转,转得好慢,和驴的脚步同样慢。磨眼儿很细,成升成斗的粮食慢慢流进去,成晌成夜的时间慢慢流进去,磨出了粗粗的面粉,也消磨了长长的日月。磨房里,有一支长长而又沉沉的乐曲:石磨、驴蹄儿、筛面箩合奏的交响曲。演出了数千年,数千年旋律依旧,没有高潮,没有变化,年年重复着一个无头无尾、平淡无奇的故事。乐曲里,春秋交替,历史爬行,一代又一代,小媳妇成了老太婆,小伙子成了白头翁。时间被磨得模糊,心灵被磨得愚钝。于是,磨房里长长的无聊,也就失去了枯燥,她或他,在筛面和骂驴的间歇,会哼一首祖传的歌谣。于是,从窝头、稀饭和糠糠菜菜里,从贫寒清淡的生活里,得到了满足和惬意……(节选自周同实的《石磨》)这段文字是《石磨》的第一自然段。在段末作者使用了符号代替法。文末省略号所替代的内容是难以尽述的。文中的主人公们,“从窝头、稀饭和糠糠菜菜里,从贫寒清淡的生活里”,除了“得到了满足和惬意”之外,还可得到些什么?同学们从所提供的语境中是不难“思而得之”的。因此,作者把这些难以尽述而读者又能“思而得之”的东西用省略号来取代,恰到好处,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②当所要表达的某些内容不必明述,不明述反而可使文章言简意丰、余味无穷时。例如,张新民的微型小说《落棋有声》,写的是某厂厂长通过分析两位铸造车间主任候选人与自己下棋时的细枝末节,来确定车间主任人选的故事。小说的结尾是这样的:厂长与两位候选人下完棋后,“径自朝汪科长(组织科长)家走去……”厂长为什么这时要径自朝组织科长家走去?他要找汪科长谈些什么?这个铸造车间的主任究竟谁当好?厂长此时心中是否已经有了底?……行文至此,这些内容作者只字不提,而是巧妙地以一个省略号将它们取而代之。这样处理,真是匠心独运,高明之至!这些被省略号所取代的内容,根据上文所提供的语境,同学们完全可以“思而得之”,属于不必明述的范畴,作者此时惜墨如金,不失时机地将它们统统省略掉,而以“不言言之”,让读者去思考、去想象、去补充。这真是神来之笔!拉辛在《拉奥孔》里说,艺术家的创作“不是让人一看了事,还要让人玩索”。本文的作者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也正因为如此,这篇小说才一跃而成为上品。(2)形象暗示法。形象暗示法也叫象征法。就是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的形象来暗示某一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它由本体和征体两部分组成。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种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运用形象暗示法,必须紧扣这种联系,将自己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对征体的具体描绘之中。运用形象暗示法,可以构成一种诗的意境,深入浅出地表明精深的意蕴,激发读者悠远的情思。形象暗示法,可只用于文章的局部,例如: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世纪!(端木蕻良《黎明的眼睛》)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打开窗子”5 象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十分贴切,恰当,意味蕴藉。如果换成几句赤裸裸的政治口号,就会大为逊色,倒人胃口。(3)警语点缀法。警语又称警句,是含义深远而精练的语言,它包孕着丰富的意蕴,闪烁着思想的火花,给人以规律性的认识。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均是如此。这些作品,之所以成为名篇佳作,千古不朽,与含有这些语少意密、发人深省的警语恐怕是不无关系的吧!5.“学习写得有文采”应注意的问题。注重文采时不能为文采而文采,而要注意:(1)不要盲目使用修辞。很多考场作文在文章开篇或结尾大多使用排比、比喻等修辞以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意蕴。但是这些修辞表达的内容却与文章的思想不合拍,是为修辞而修辞,不关注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等。(2)切忌词语平实无味。有些同学的文章特别是考场作文在语言的使用上平实、不注重文采,只是客观地表述自己心中的思想,叙事平淡无奇、抒情空洞无物、议论成为口号等。四、实战演练(课后完成,1课时。)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二战期间,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下来的人不到5%。根据有过亲身经历的犹太人心理学家弗兰克的研究,大多数的幸存者,都是深知生命的积极意义的人。他们顽强活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心态,这也决定着他们今后的命运。那么心态与命运有没有关系呢?又有什么关系呢?请以“心态与命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