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海上日出》之我见[名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海上日出》之我见[名师]

ID:903093

大小:15.8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海上日出》之我见最近,翻阅了北师大版第八册课本,《海上日出》一文映入眼帘。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散文,人教版教材第九册也一直录用此文。面对这样一篇非常熟悉的、能倒背如流的课文,我不禁将它捧起来,想重温它优美的语言文字。可当我把它浏览一遍后,不禁有些失望——它与我所熟悉的内容相去甚远,似乎已“面目皆非”了。我把自己的看法与同事们交流,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努力去理解编者的意图,可能是因为巴金写作的年代已久远,更何况五年级的教材下放到四年级,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编者是否本着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尽可能使用更直白的语言的目的,才这样改编的呢?但我心中的疑问并不能全盘打消,如果过度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而忽略语言文字本身固有的美感、意境,那无异于舍弃汤水、茶水,而直接饮用白开水,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呢?教材中改动的地方有许多处,现将本人存疑的地方摘录下来,并与人教版的教材进行比较,愿与各位老师商榷。(注:前者为北师大版教材,括号内为人教版的教材)1、为了看日出,我早早起来,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四周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常常”说明巴金不止一次地观看日出,由此可以想见作者曾多次早起看日出的热切心情,表明他对海上日出的情有独钟,而且下文中也提到几种情形的日出。如果去掉“常常”一词,这一层意思就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2、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 不说“颜色”很浅,不会引起别人的误解,“颜色”一词有画蛇添足之嫌。“颜色很浅”,读起来也不如“很浅很浅的”上口。另外“浅”字叠用,并且以“很”加以强调,能更加突出天气晴好。3、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从语法的角度来看上一句是病句,出现了句式杂糅的毛病,该分开说的两句话糅合在一起说了,前一句话表述完,后一句却借前一语句的后半截开头,硬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形成前后牵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的主语应该是“红霞”。从水彩画的角度来看,上一句没有“退晕”的感觉,而下一句有这种美感。从“一道”到“慢慢扩大”,再到“越来越亮”,色彩过渡得也比较自然。4、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在那个地方”没有“那里”简洁。“红是真红”为巴金原文作,据作者自述是四川话,“是”字具有强调作用。人教版教材将它改为“红是红得很”,读起来更自然、顺畅。5、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不知道编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太阳,难道天空中还有“那个”太阳吗?“似地”有这种用法吗,“似”字后面应该跟“的”,而不是“地”。我们读下一句的时候能感到语言节奏强、韵律美,而读上一句时觉得很累。如果去掉了“一纵一纵”一词,那么太阳出来时的动感美竟体会不到了。 6、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一刹那间”、“忽然”总让人觉得有重复之嫌。“云”的外延比“云片”要广,此时天空的云未必都是云片,可能是“朵云”。7、有时候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躲进云里”比“走进了云堆”要富有情趣性,更人性化一些。“它的光线”没有“阳光”简洁。“我就只看见”有些太直白、口语化了,读起来丝毫没有美感,也缺乏意境。以上是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愿与大家商榷。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