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记金华的双龙洞

ID:903161

大小:5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3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曲而上、时而”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双龙洞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双龙洞的景象。过程与方法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能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浏览的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难点了解双龙洞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双龙洞的景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作者叶圣陶游览溶洞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现在就让我们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吧。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鼻音“浓”,平舌音“簇、擦”,翘舌音“浙、稍”。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簇、臀、源”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浙、桐、稍、蜿、蜒、乳”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浓、额”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擦”时,可以结合它的多种含义来学习。谜语示例: 一人一箭,为患一方。藏于竹下,聚在身旁。(谜底:簇)户无头,共相凑。没水流,月如钩。(谜底:臀)多义字歌示例:眼睛要擦亮,摩拳又擦掌。双手擦粉末,擦丝细又长。(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桐”左边的“木”宜窄长,右部被包部分靠上。“簇”上小下大,下部左低右高。“浓”左窄右宽,右部秃宝盖不宜过宽。易错提示:“蜒”的右部是“延”,不是“廷”。(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折—浙(浙江)—晰(清晰)—淅(淅淅沥沥)同—桐(梧桐)—洞(山洞)—铜(青铜器)—筒(电筒)肖—稍(稍微)—梢(树梢)—消(消息)—悄(静悄悄)(4)多音字辨析。朝转系辨析:“转”在表示“旋转”“绕着某物移动,打转”等意思时,读zhuàn;在表示“改换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把一方的物品、信件、意见等传到另一方”等意思时,读zhuǎn。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在游览双龙洞的过程中,描写了哪几处景点?明确:路上、外洞、孔隙、内洞。2.找出课文是用哪些语句把游览的景点连接起来的,用横线画出来,连贯地读一读,体会文章的游览顺序。明确: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孔隙)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内洞)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出洞)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溪水或泉水的句子,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体会。 明确: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体会:溪水的来源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4.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明确: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概括点明游览的时间及地点。第二部分(2、3):写“我”在途中的见闻。第三部分(4):写洞口和外洞的特点。第四部分(5):详细介绍了孔隙的大小,以及我仰卧在小船里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第五部分(6、7):写“我”游览内洞的情形。第六部分(8):写“我”乘船出了双龙洞。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学习第二部分,感受沿途景色的明艳美丽。1.朗读指导:“山上开满了映山红……一片明艳”写了作者入山看到的景色,要用亲切、明快的语调读出作者踏上旅途的兴奋、愉快之情。2.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明确: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和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3.如何理解“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这句话?明确: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而自然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因而格外的有生机、有灵气。这句话流露出作者崇尚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感情。4.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为什么还有声音的变化?明确: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就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5.读了这两段话,你感受到什么?明确:山中有树有花还有水,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明艳美丽。6.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会用两个段落来写沿途的见闻了吗?明确:沿途景色已如此美丽,双龙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得一游;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很浓,心情舒畅,表达了作者对景物的赞叹之情。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从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溪水的来源,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这样的叙述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游览的方位、 方向以及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和角度都非常清晰。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浙江 油桐 簇拥 浓烈 臀部 稍微 额头 擦挂 蜿蜒 石钟乳 依据 源头2.导入新课。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令作者心旷神怡。那么,到了双龙洞之后,作者又将看到怎样的景观呢?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游览这一奇景。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学习第三部分,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1)如果说沿途风光可以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概括?明确:洞口:宽。外洞:大。(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明确:高山之上,树木繁密,这使我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神秘的双龙洞产生一种好奇感。(3)赏析句子:“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明确:“周围”“头上”说明是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外洞的。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外洞的宽敞、空旷,让人如同身在洞中。(4)作者在这个部分又提到了“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明确: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空隙进出内洞。2.学习第四部分,了解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1)孔隙有什么特点呢?明确:狭窄、低矮。①从“孔隙”词意感受“小”。(“孔隙”的意思是窟窿眼儿,缝儿)②归纳特点:学生容易说“小”或“低、矮”。如果学生一开始没有说出后两点,教师在学生体会小船进出和进洞感受时点拨。(2)“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中的“贴”字能换成“靠、挨”吗?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贴” 字更能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紧靠船底,没有一丝缝隙的状态,说明仰卧的姿势低得没法再低了,从而衬托出孔隙的窄小。而“靠、挨”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3)第5自然段第八句话中“稍微”“一点儿”说明了什么?第七、八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感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明确:“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这两句话用“感觉……又感觉……”写出了作者通过孔隙进洞时的真实感受,表达出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让我们在惊险的体验中感叹自然造化的神奇。3.学习第五部分,了解内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奇”。(1)内洞的特点是什么?明确:黑、大(宽广)、奇……(2)内洞的黑和宽广从哪里可以看出?明确:“内洞一团漆黑……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3)除了黑和大,内洞还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明确:“景物多”或“美”或“奇特”。从描写青龙、黄龙以及有四十多名目的石钟乳和石笋的句子可以看出。(4)“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当然”表示理所应当,突出了“双龙”的地位很特殊。这句话暗示了“双龙洞”名字的来历,间接点明课题。4.学习第六部分。文章最后一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文末独句成段,语言简洁明了。作者只用了一个“又”字就说明了自己出洞和进洞的方式是相同的。详略得当,也避免了内容上的重复啰唆。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本文有哪两条线索?明确:一是游览的顺序,即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即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下山。2.总结。叶老曾说:“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写文章,无非是一点,我听到的,看到的,真体会到的东西来告诉读者或听众。”今天从这一篇课文中,我们对这点有所领悟。课下建议大家读一读叶老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继续了解岩洞的奇异,感悟游记的写法。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记金华的双龙洞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