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ID:903317

大小:5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引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引导学生掌握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了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课文以游览的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详略得当,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教学重点是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和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 难点是按游览顺序进行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了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直观感受。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游双龙洞》的示意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直观感受。一、教学方法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等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揣摩、体会,做到不仅读懂,而且有所感受,增强阅读体验。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使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尤其是关于孔隙的“窄”,内洞的石钟乳、石笋的描写能够在头脑中再现,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气氛活跃,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文章的第四、五、六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适时地出示课件,即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又是突破重点难点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描写景物这类的文章,要给学生最直观形象的感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五十年前的4月14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不要读成;“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3.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CA%AF%D6%D3%C8%E9%BA%CD%CA%AF%CB%F1%B5%C4%CD%BC%C6%AC4.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设计意图:让学生探寻游踪,一来是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来是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为了学习写游记的基本方法。四、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五、品读交流,理解深化1.品赏路上的见闻,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3)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练读此句。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内洞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研读。六、布置作业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结合板书: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2.我们还随着作者去领略了沿途迷人的景色。那么洞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着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二、学习新课,品读理解1.游览洞口、外洞,教学第四自然段。(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词句,边读边想象。(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相机理解“突兀森郁”。(2)练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课件出示游外洞、过孔隙的情景,指导学生理解“孔隙”。)设计意图:适时地出示课件,即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又是突破重点难点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描写景物这类的文章,要给学生最直观形象的感受。2.游览内洞,教学第五至第六自然段。【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CB%AB%C1%FA%B6%B4%BF%D7%CF%B6%BA%CD%C4%DA%B6%B4%CD%BC%C6%AC在教室里模拟进入孔隙,并回答:(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2)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的?他有怎样的感受?读课文画句子想象画面。和同学交流,你体会到什么?(孔隙的窄、矮、险)(3)设计引读:“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的特点。(按课文写孔隙特点的内容设计。)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①默读第六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想象体会,小组交流。②概括出内洞的特点。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课件出示:“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也很值得欣赏。”重点体会,练读。③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欣赏体会。④ 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3.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旅。三、回归整体,体会写法1.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四、情景再现,深化延伸1.课件:观看游外洞内洞。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3.可引导学生选择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通过导游活动,将背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习积累文中规范语言,进行内化,巩固所学知识。)4.总结: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奇特,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课后大家要认真背背自己喜欢的部分,好好欣赏欣赏。有机会,你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一、教学反思《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了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我认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对情景的创设,虚拟特定的生活情境,设法让学生投身其中,通过现场“经历”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代替枯燥乏味的分析,讲解。在学习,体会“孔隙”窄小特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当游客,互相地背靠背,肩并肩,模拟躺在船上,体会一下过孔隙的感受。此时,将教室内所有的灯和窗帘都关上,视觉上明显变暗,使学生感受到了强烈的感官刺激,营造一种过孔隙时的气氛,从而加深了对孔隙特点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一下子就有了紧张和害怕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了。这样一来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想象,学生的理解就更加形象深入具体了。教师层层深入引导,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过孔隙的感受,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感受到了孔隙低矮窄小的特点。从而文章的这个难点得以突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作为审美的主体,通过感官与心智去感受、去体验。另外,在教学中,教师的意识不能强加于学生,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总结景物特点。一、教师个人介绍省份:山东学校:青州弥河小学姓名:马海文职称:二级教师电话:38101464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青州弥河小学我是青州弥河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从教14年,在教学实践中,多次撰写教育论文并获奖。被评为青州市教学能手。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