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文本解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记金华的双龙洞》文本解读

ID:903377

大小:33.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记金华的双龙洞》文本解读“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这一定位,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根据文本的特点,凸显这一核心任务呢?本人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己金华的双龙洞》的文本解读及教学,谈谈自己的浅见。一、解读文本,破解语言表达密码《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叶圣陶早年写的一篇游记。文章按照游览的顺序展开叙述,把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读者,让人如临其境,似与作者同游。细读文本,可以发现文本语用方面的特征主要有:1.脉络清晰.结构严谨作者在文章开头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接着按“路上的见闻一游外洞一由外洞进入内洞一内洞一出洞”这是游览顺序来写在按游览顺序描述的过程中,作者还处处写到了溪流、泉水。作者在途中“一路迎着溪流”来到洞口时,发现“那溪流就是从洞口流出来的”“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内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听到“声音轻轻的”。作者的行程好像紧紧追寻着溪流的“足迹”,在文章中也自然地形成句子,且能串联起来。如果说游览的顺序是一条“顺”的线索,那么溪水的来路则是一条“逆”的线索。这两条线索在文中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写洞不离水,写水不离洞”的效果。这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晰,而且让读者很容易看出景物的方位、作者观察的顺序及角度,也让人感受到作者构思的精妙。2.语言简洁.朴实准确本文语言简洁流畅。开头第一段,用短短十余字,交代清楚游览的时间、地点。整篇文章语言承接紧密,用词也很准确,作者努力将事物的特点说得具体、清楚、明白,而且在具体描写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字里行间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如写山上的映山红时,把它与盆栽的杜鹃做比较,表现出映山红的勃勃生机;“有精神”一词使映山红的野趣跃然纸上:“一片明艳”写出了色彩的亮度,让人眼前一亮。文章既写景物之美,更流露出游者的心情。在写溪流、溪声的变化时,作者用了排比、拟人的手法:“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样的表达节奏明快,“宽”“窄”“缓”“急”两组反义词,表现出溪流活泼变化的美感,让读者不禁想到,是溪流蜿蜒曲折、宽窄不同导致了溪水流速缓急不同。“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像是谁在弹奏乐曲,这不也向读者传递着作者当时欢快、愉悦的心情吗?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接下来作者又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写出了外洞的宽阔。介绍孔隙的大小时,作者没有像介绍外洞那样用具体的数字和比较方法,而是细致地描写自己仰卧在小船中过孔隙的感觉:“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假设句式的运用让人感受到作者过孔隙的惊险。读着这样的句子,读者似乎也紧张起来,仿佛自己正卧在小船上过孔隙一般,真可谓“险而不危,险中有奇,奇中有趣”。读者拥有的身临其境的感受,缘于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3.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写景要有重点。游览时,很多美景会进入你的眼帘,但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有“特写镜头”。文章分别详细地描写了从外洞乘小船进内洞的过程和内洞的风貌,因为从外洞到达内洞的一段“冒险”给每一个进出双龙洞的游客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叶圣陶先生也不例外;而详写内洞的所见所闻,因为内洞不仅是“双龙” 所在地,还有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石钟乳和石笋,这些也正是没有去过双龙洞的读者最想了解的地方。外洞的主要特点是宽大,只要突出其宽大就可以了,作者就写得相对简单。文章的结尾部分描写从内洞回外洞,和外洞进内洞的过程是一样的,只做了简略交代。二、整体观照,确定教学核心价值在语文教学体系中,不能将某一篇文本孤立起来判断其教学价值,必须根据教学的整体需要,以及该课文在整个教材价值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从诸多的教学价值中选择核心价值。那么,该如何在众多的语言现象中寻找和确定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呢7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整体观照,甄别筛选:1.关注学段目标要求《{五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继续加强词句训练,还要加强段的训练,注重段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同时,小学四年级是第二学段向第三学段的过渡时期,阅读教学还要逐步由“段”的教学转向对“篇”的关注,应抓好连段成篇的训练。2.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单元阅读提示对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是:“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仔细阅读本组课文,你会发现编者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组成单元,实际上暗含着围绕描写景物的方法编排的思路。同是写景的文章,《桂林山水》运用“总一分一总”’的段式来写,《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来写。习作中选择哪一种顺序,要根据景物的特点来决定,只有选择合适的表达顺序,才能让读者清晰明白地感受到所写景物的特点。3.选择文本语言现象本文可教的语文知识点实在不少:一是生字新词,二是内容理解,三是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四是“移步换景”的写法,五是平实、准确的语言,六是篇章结构,七是有详有略,八是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等。认真审视这八个语文知识点,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字词学习、内容理解是常规学习内容。“融情于景”表达方法的学习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是第三学段的要求,但适度“越位”对本学段进行段落训练或者学习构篇有一定的价值。而了解文章“移步换景”的表达顺序应是本课的教学核心内容之一,与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写”不谋而合。学习文本中对比、排比等的写法,感受语言蕴含的情感,体会其用法之精妙,符合课标提出的“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的要求,也切合单元导语和课后练习中体现的编者意图。因此,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平实、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教学的知识生长点和能力渐进点,无疑是准确、恰当的。综上所述,本课的教学核心价值应该是:①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处;②初步掌握游记文章移步换景的写作技巧。至于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等,可以视为教学的普通目标或人文教育目标。课文其他的表达特征及内容,如“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等在其他课文中有更好的呈现,不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三、以生为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教师要教什么,应以学情为依据。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多思考:学生会怎样阅读?我读出的,学生能读出来吗?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障碍?这样的角色置换越彻底,教师对学情的预想和把握就越有前瞻性和针对性。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和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这篇课文文字浅显,学生容易读懂。但根据以往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忽视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探究。教师要创设适宜学生朗读、想象、感悟的多种教学情境,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过程中发现、感悟、学习,实现“言”“意”和谐共生。为此,我设计了三大语用教学板块。第一板块:学习整体构思学生写游记作文,往往游览路线的呈现不够清晰,缺乏条理性。因此,我们在教本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画出作者游金华双龙洞的示意图,再按示意图说说作者游览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想想课文哪些部分详写,哪些部分略写,以便理清段落结构。一般来说,学生比较容易找出游览的顺序这条顺的、明显的线索,而不易找出溪水的来路这条逆的、隐藏的线索。所以,教师要建议学生多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溪流,溪流的路线是怎样的?这样学生不仅理清了文章思路,对全文有了整体印象,还能明确游记写作思路,在以后的写作中按游览的顺序写作,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晰。第二板块:学习语言表达学生在写游记作文时,往往不能做到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把内心感受准确地描绘出来,语言贫乏,不够具体生动,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这篇课文之所以能把景物描写得如此吸引人,缘于作者将见闻与感受有机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境,采取品词析句、画面欣赏、想象感悟等多种策略,使学生不仅了解课文中运用的描写方法,而且从中体会到这样表达的好处和语言的精妙。第三板块:强化学以致用“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重在“会用”而不是“知道”,能运用、会运用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在学生感悟文本语言表达效果的同时,教师应适时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运用中内化文本独特的话言形式,获得言语智慧。设计这一教学板块,就是创造性地利用和拓展教材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迁移写法、发展能力提供语文实践平台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