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畅言教育《记金华的双龙洞》合肥市梦园小学杨娟◆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为“壮丽山河”,安排了《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和《记金华的双龙洞》等四篇课文,《烟台的海》为第三篇,是一篇结构严谨、语言生动的写景散文,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天的高远,以及烟台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劳动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烟台的海》充满了诗情画意。读着文字,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耳边似乎响起了背景的配乐:冬天是雄浑的交响乐、春天是轻快的钢琴曲、夏天是缠绵的小提琴曲、秋天则是悠长的马头琴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畅言教育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过程与方法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2.理清课文脉络,领会课文独特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奇异和壮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烟台海的特点和烟台人生活的丰富多彩;2.理清课文脉络,领会课文独特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领会课文独特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1957年的4月14日叶圣陶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相机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相机介绍:溶洞方面的知识以及关于叶老的生平情况。3.解题:“记”是什么意思?“记”的是什么?要求学生根据课前自学解答。二、小组合作,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小组内自读课文(朗读方式由组长策划)。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畅言教育(2)组内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词语的意思)。(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读生字,写生字,说说词语的意思)。(4)小组展示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三、小组学习,理清顺序理清游览景点及顺序,了解内容的主次,理清课文脉络。1.四人小组相互阅看自画的示意图,自填的顺序。2.小组内讲讲作者的游览顺序及景点。3.小组交流:按示意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文章分辨一下哪些是主要的内容,哪些是次要的内容。按游览顺序,全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4.其余组员纠正或补充。5.训练学生用其它方法给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如:①拓展小标题法:②连接段意法:四、描红、练字1.出示生字;2.说说注意点;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小结并课堂作业1.认读生字、生词并书写;2.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读课文。师: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二、精读课文,体会路上景色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同学点评。引导评价“这位同学读出作者的心情了吗?”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点评。2.放映课件,辅助感受。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畅言教育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色彩多明艳啊。3.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三、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1.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3.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4.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1.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2.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3.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畅言教育谁来读读,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这种紧张的心情,能把它背出来吗?复述或者背诵这一自然段。五、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2.结合课件(或图片),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a.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b.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六、小结并布置作业作者乘船出洞,结出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 ◆教学反思略。用心用情服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