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ID:903634

大小:34.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1  一、明确目标,点明学法  (一)目标  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2.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掌握游记的基本写作方法;  3.通过电教手段,感受多媒体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倡导民主自由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  (二)学法  1.看图片,悟词义;  2.赏景观,抓特点;  3.理顺序,学写法;  4.勤动脑,善发现。  二、边读边想,列出游踪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把作者游览的地方画出来。  (二)看了这个游览线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描写?  三、自学为主,课件相辅  教师不拘泥于游览线路,学生感受深的部分先学,打破按课文段落前后排列顺序讲解的传统教学法。   (一)学习“内洞”  1.和这位同学一样,喜欢内洞的同学一起把描写内洞的这一段朗读一遍。  2.刚才大家游了内洞,内洞有什么特点?  3.这一段还有什么不懂的?(1)“蜿蜒”是什么意思?(2)“上源”是什么意思?(3)“石钟乳”与“石笋”有什么区别?  4.大家看了这么多的石钟乳、石笋,想想它们都像什么?  (二)学习“孔隙”  过渡:除内洞外,同学们还喜欢什么?  1.闭上眼睛,坐上小船,体会作者的感受,想想孔隙有什么特点?  2.既然小船都能通过孔隙,为什么还说孔隙小呢?  3.作者躺在船上生怕什么?请大家做动作,把椅背当小船,身子贴在椅背上,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清。  (三)学习“路上”  过渡:这么多同学喜欢路上,四人小组一起学习写路上的段落。  1.喜欢“路上”的哪些词句,四人小组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如此美景,爸爸的心情会怎样?能读出来吗?   2.“路上”有哪些特点?  3.有哪些地方不懂?(1)“映山红”有哪些?“油桐”是什么植物?(2)“新绿”、“明艳”各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洞口”、“外洞”  1.朗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洞口、外洞有什么特点。  2.不懂的地方提出来。(1)“突兀森郁”什么意思?(2)“像桥洞似的”怎么理解?(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理解“突兀森郁”、“像桥洞似的”等词语)  四、溪流引路,再拟游序  在发扬民主,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基础上,打乱游览顺序教学,为避免学生思维混乱,以溪流走向为起点,再拟游览顺序,使学生对作者“溪水流向、景点转移”的写作顺序有清醒认识。  (一)在路上除了看到明艳的花花草草外,还看到了什么?  (二)课文里有几处写了溪流,齐读描写溪流的句子。  (三)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四)做个小练习,把溪流的走向填下来。作者进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反,出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同。(教师点击课件中“溪流走向”)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漆黑的石洞)  五、讨论总结,编写提纲  (一)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这篇游记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  (二)游记写作要点有哪些?(教师点击课件中“游记要点”)  (三)给这篇文章编写提纲,把假期游玩的地方写下来。  总评:  这两种教学设计共同同点有:  1.二者都注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情境,激兴趣”是游记教学的重要特色。学生只有“身临其境”,入情入境地学习,才能充分领悟游记美,感受作者情。  2.二者都强调“读”的重要性,紧扣新大纲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要求,让学生从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词语。形式多样的朗读贯穿这篇游记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二者都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引路”,学生“探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春游”创设情境。“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广这一创设的春游情境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  二、整体感知,拟定郊游  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踪,请一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定图。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思路,为下面的分景点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  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一)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  1.课文中哪些是写路上的?  2.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齐读这些美句。(教师把剪贴画“路上”放在导游图中路上位置)  3.“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这句话写作顺序怎样?这么多颜色,你感觉怎么样?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学生比赛回答、比赛读)  4.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变化?(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动变化的声音)  5.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欣赏路上的.美景。(教师配乐朗诵)  (二)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在双龙洞。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把剪贴画“外洞”放在导游图中的外洞位置)  2.“突兀森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看出洞口什么特点?  3.“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什么特征?(教师点学生回答,师生概括)  (三)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过渡: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孔隙。  1.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这两位同学合适吗?这两位同学不合适可看出孔隙什么特点?   2.船怎样进出孔隙呢?请看录象,船是怎样进出孔隙的。从录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进孔隙,你的心情怎样?  3.请一同学上讲台,把黑板当小船,模拟作者是怎样进孔隙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  4.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四)驰想象,析特点──学习“内洞”  过渡: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我们就到了内洞。  1.“双龙”其实是什么?  2.谁知道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钟乳、石笋的形状,愿想什么就想什么。  3.默读,找内洞特点。  四、着眼泉水,总结全文  (一)一路游玩过来,哪几处见到泉水?  (二)我们就是沿着溪流参观双龙洞的。双龙洞游览完了,我们可以坐车回去了,请大家回味一下我们的游览路线怎样?  (三)学完课文后,我们知道作者是用什么顺序组织全文的?  五、畅谈感想,学写游记  (一)双龙洞游完了,你有什么话好说,有何感想?  (二)暑假要到了,以此文为范例,做一篇游记。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之间的关系,知道课文是怎样连段的成篇的。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2、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解题:“记”是什么意思?较“记”的是什么?  (记是“记载”的意思,本文记的浏览胜地,固而是一篇游记。并告诉学生,这篇游记是顺圣陶先生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后写的。)  教师:去双龙洞洞途和洞内的景致非常美的奇特,吸引中外游客,同学们也想双龙洞吗?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游览好吗?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胳。  读后提问:按游览顺序,全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讨论后确定:全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六段。  第一段(1)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及地点。  第二段(2、3)介绍沿途所见景物。  第三段(4)介绍外洞洞口及外洞。  第四段(5)介绍孔隙。  第五段(6、7)介绍由洞。  第六段(8)游览完毕出洞。  3、结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学生按顺序说说作者浏览了几个景点。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4、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问:这段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浏览时间人物、景点。)   (2)用编句法概括段意。  4月14日,我去游览浙江的金华双龙洞。  5、学习第二段。  过渡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  (1)默读第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标画出不沿看到的景物,及这些景物的.特点,再体会一  下作者看到这些学后有什么感受。  (2)学生回答,老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油桐砂土新绿  特点––––各色白色粉红色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听到了什么?溪流是怎样往下流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作者听到山中溪流的声音,看到了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并听到不时变化的溪声。)  (4)有感情地齐读第二段,同时边读边想象沿着途明艳的南方山景,并思考,课题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笔墨去沿途景色呢?   1)沿途景色已如此美丽,双龙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一游;2)沿途美景成了双成洞奇特景象的衬托;3)作者游兴很高,心情舒畅,借途中所见抒发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  (5)总结第二段段意;  从金华过罗旬入山,一路上景色明艳迫溪流到洞口。  6、学习第三段  教师: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  (1)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标画;洞口是什么样子?外洞有什么特点?  洞口:宽、像桥洞  外洞:大、像大会堂  (2)齐读第三段,总结段意;  洞口很宽,像桥洞,泪内很宽敞,像大会堂。  7、学习第四段。  (1)默读第四段,标画重点词语;孔隙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特点?  (2)讨论:引导写出概括出如下特点  孔隙的作用:连接外洞和内洞。  特点:小、窄、矮、  (3)齐读本段,总结段意。  我仰卧在小船里,穿过低矮狭窄的孔隙到内洞。  8、学习第五段   (1)默读第五段,边读边标画出内洞的特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内洞的特点:黑、奇、大。  (2)指名读本段,思考: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呢?  (这里本已有些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拽,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自然状态的岩石,没有经过人二雕琢,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用词严谨。)  (3)提问:内洞“奇”在何处?还可以把那些石钟乳、石笋想象成什么?  (让学生张开创造性的翅膀,尽情发挥想象力。)  (4)总结段意:  内洞一团漆黑,此外洞大得多,有双龙,景象奇特。  (1)指名读,回答,作者是怎样出洞的?  段意:我仰卧小船了洞。  10、通读全文,画出连接段与段的过渡句,体会其作用,老师总结文章连段成篇的方法。  板书设计  23、记金华的双龙洞  山路:盘曲而上,一片明艳,迫着溪流  外洞:洞心像桥洞,里面宽敞高大。  孔隙:容小错暗,低矮、卧船进出   内洞:奇特险、双龙蜿蜒,形色多变。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