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转”;能正确读写“孔隙、仰卧、蜿蜒、突兀森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双龙洞”的特点,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教学重点:了解“双龙洞”的特点,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教学难点: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质疑激趣1、导语: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艺术大师,它不仅在地面上为人们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而且在地下也为人们展示出奇妙的景观。今天,让我们随同叶圣陶爷爷去欣赏那让人叹为观止的迷人世界吧。齐读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2、释题: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3、读题质疑。读了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双龙洞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去的?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双龙洞都有哪些景观?有什么特点?关于双龙洞有哪些美丽的传说?)二、整体感知,认读字词1、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读文。重点思考作者游览的顺序。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画出课文中的新词。
3、检查学习情况,师生交流。(1)课件出示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交流:油桐、映山红与杜鹃、石钟乳与石笋等。4、指导难字的书写。指导“臀”“蜒”“乳”的写法。“臀”是上下结构,上部最后一笔是捺。“蜒”是左右结构,右部注意与“廷”的区别。“乳”的“子”第三笔横变提。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并试着画出作者的游览示意图。2、学生汇报游览示意图,明确作者游览的顺序。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板书游览示意图。3、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作者按游览的顺序进行记叙。先交代了游览的目的地——金华的双龙洞,然后写沿途看到的景色,接着写外洞的景观,孔隙的特点,内洞的情景,最后出洞。4、过渡:游览顺序清楚了,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观赏双龙洞的美景吧。5、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景物特点。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明确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进一步熟悉了课文。那么,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双龙洞的奇观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新词。(2)再读两遍课文。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及时复习才能掌握刚刚学过的知识,同时也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导语: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跟随作者简单游览了双龙洞。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二、沿途赏景,愉悦心情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1、过渡:作者游览双龙洞正是春暖花开之际,一切都让人欢欣愉悦。一路上作者看到了哪些美景呢?自由读第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作者所见的景物。2、学生自由读文,抓重点词句,感受美景。3、师生交流。理解感受,品味朗读。(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映山红在大自然的滋润下,呈现出生命特有的活力,比盆栽的杜鹃有精神。)(2)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①想象美景。各种颜色的花,在各种绿色及粉红色的山的衬托下,生机勃勃,赏心悦目。可谓:万紫千红总是春。②出示映山红及春天的山景的图片,感受景色的美丽。③有感情朗读。(3)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①找一找句子中包含的反义词,体会运用反义词的好处。(宽-窄;缓-急。作者巧妙运用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②你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吗?自由地读一读。注意朗读时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溪流的节奏美,读出一高一低的声调变化。③体会写法。作者是如何烘托出自己的心情的?(作者采用了拟人的写法,烘托了当时的游兴之浓。)三、研读奇观,品悟神奇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感受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1、默读思考:4~7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画出自己比较好奇、印象深刻的语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体会。2、学生自学,教师相机巡视指导。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师生交流。3、交流外洞特点。
出示语句: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指名朗读,结合相关词语说一说外洞的特点。师引导学生发现写法,谈谈感受。(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把外洞比作“大会堂”,说明外洞很宽敞。同时,用具体数字“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形容外洞很大。)4、交流孔隙的特点。(1)重点语句: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①出示去掉四个“小”字的句子,与原句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一样。②小结:短短的两句话中,用了四个“小”字,这正是为了突出小船的小。作者用词多么恰当、准确呀!③还从哪儿能看出小船的小?(引导学生关注“仰卧”“再没法容”,感受小船的窄小。)④师生合作读。⑤小结写法: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小船的小写出了孔隙的窄小。(2)重点语句: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①这两句话主要写了什么?(这两句话主要写了作者的感觉。)②作者有什么感觉?结合重点词语谈谈感受。(“挤压”说明“我”距离周围的山石特别近,有被压迫的感觉。“稍微”“一点儿”这两个词说明移动的幅度很小,即使这样也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可见孔隙的窄小。这里作者用词非常准确。)③小结写法:作者用自己游览的感觉具体写孔隙的窄小。(3)创设情境,模拟过孔隙:假如你就是游客,仰卧小船,工人拉着绳,帮助你穿孔隙,过水道,你会有怎样的感受?(4)指导朗读重点句子。(5)
师生共同小结写法:作者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5、交流内洞的特点。(1)重点语句: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告诉我们双龙洞名字的来历,点题。)(2)重点语句: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①理解: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各种各样。②想象一下具体有哪些形状。(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①理解: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多样,颜色各异,非常壮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说明景观奇特,值得观赏。②出示石钟乳和石笋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③有感情地朗读(2)和(3)这两句话。(4)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理解“十来进”的大小,想象内洞的大小,感受内洞的大。)6、读写互动,迁移运用。(1)出示几幅图:海洋馆、吊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仿照孔隙的写法,写出自己游历的感受。注意书写要规范、工整。(2)师生交流、反馈。7、游完内洞,排队出洞。想象一下作者此刻的心情。四、转变角色,导游复述1、过渡:金华双龙洞这一奇景让人叹为观止,作为旅游景点,这里游人如织。在叶圣陶老先生发表完这篇文章后,它更是中外闻名。假如你就是当地一位导游,你会怎样介绍双龙洞呢?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然后以导游的身份向小组同学介绍。3、各小组汇报展示。引导学生按照导游词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导游×××,现在我们来到了……五、积累语言,延伸学习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积累本上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2、课后继续搜集溶洞的相关资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制作一期专题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