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设计

ID:903656

大小:5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实践研修成果模版 教学基本信息题目《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教材内容人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第3课 个人信息设计者姓名单位 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色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针对2011年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加大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其中第二学段应落实“段”的训练。所以本课旨在抓住游览顺序,通过感知整体,了解游记特点,然后通过重点段的学习,梳理出本文的表达特色,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2.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想象力就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他们有想象的能力和基础,再通过图片和录像都可能调动其他学生的想象力。在朗读方面,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激发学生对双龙洞产生极大兴趣,才有可能朗读出感情,看来,还需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写法的学习要在深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体会到把一种事物的特点写进去的写作方法,并能够仿写。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会写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美山河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分清课文主次的阅读能力,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难点:  领悟按游览顺序叙述,利用所见所闻所感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4.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4月14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  3.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四、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3)观看课件,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  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内洞的呢?  3.游览洞口、外洞,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词句,边读边想象。  (2)练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课件出示游外洞、过孔隙的情景,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4.游览内洞,学习第五至第六自然段。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   (2)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的?他有怎样的感受?读课文画句子想象画面。 和同学交流,你体会到什么?   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①默读第六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想象体会,小组交流。  ②概括出内洞的特点。  作者的感受?  ③观看图片,欣赏体会。  5.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旅。  五、回归整体,体会写法1.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六、深化延伸  课件出示阳光旅行社招聘双龙洞景区的小导游条件:熟悉各处景点,普通话标准,举止文明,待人热情大方。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作准备,每人介绍一处景点,介绍时可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充实进来。各小组要选出最优秀的一名同学参加竞聘。5.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窄、矮、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高、宽、大)  (黑、奇、大) 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4月14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3.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小组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课件出示: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课件,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课件播放,练读此句。    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内洞的呢?    3.游览洞口、外洞,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词句,边读边想象。(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相机理解“突兀森郁”。    (2)练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课件观赏洞口、外洞景观。)    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课件出示游外洞、过孔隙的情景,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4.游览内洞,学习第五至第六自然段。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     (2)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的?他有怎样的感受?读课文画句子想象画面。 和同学交流,你体会到什么?(孔隙的窄、矮、险)(相机出示课件,重点体会此句。)     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3)默读第六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想象体会,小组交流。    (4)概括出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    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图片,欣赏体会。    5.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旅。    五、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六、深化延伸  课件出示阳光旅行社招聘双龙洞景区的小导游条件:熟悉各处景点,普通话标准,举止文明,待人热情大方。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作准备,每人介绍一处景点,介绍时可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充实进来。各小组要选出最优秀的一名同学参加竞聘。7.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进行描写。文中还有另一条线索:就是作者多次提到的水。教学时,我重点围绕第一条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上课伊始,同学们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课上,我鼓励学生采用图示法理清文章的思路,联系平时的习作,谈谈按游览顺序写作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谈到了写这类文章时,得做到游览的顺序清晰,景点的介绍有详有略,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等等。再回到课文,依次寻找相应的方面。当学生把游览顺序用图示法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一篇文章的脉络就明晰了。接着,我让学生读文,比较比较每个游览的点,说说哪些点详写,哪些点略写。分清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文中许多地方语句优美、生动,教学时重在牵引学生读,读中理解,读中积累。如:在介绍途中的景物时写道: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番景象既淡雅又明丽,教学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画,画出自己的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就用自己的笔画出来。由点成面,利于学生记忆、积累,又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在积累和理解后提升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前面的训练有的较分散,最后还要整体回归课文,形成整体的感受,脑海里有存有游览路线和欣赏到的美景,并从中体会情感,从而产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谈谈自己学会文章后的心得体会。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从本课的学习来看,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从学生课后的小练笔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同学不会运用知识,他们的学习状态仍然停留在课本上,不会把从课本上学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作文创作中去。之所以这样,我觉得还是课堂上引导不到位,如果抓住一段(如:孔隙)详细让学生感受作者如何利用常见的事物、自己的感受将景物特点写具体,并且课堂上直接模仿训练,相信学生的写作效果会又好。如果让我重新执教本课,我会在我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将外洞、内洞的理解再简略些,将重点放在孔隙的学习上,因为语文课最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我要让学生通过理解句子,读写互动,迁移运用。另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还感悟到:要想做好一名语文教师,自己的语文功底必须要深,所以我今后一定多阅读有关教育教法方面的书;其次,课前一定要精心备课,在教学生前要心中有数;再者,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文体,可多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或多查阅资料,借鉴一些好方法。总之,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去为学生的发展考虑。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