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第一篇: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9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叶圣陶《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全文脉络清晰,语言生动简洁,让人如入画中。作者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沿途的美丽风光,外洞的高大宽敞,窄小惊险的孔隙和神秘奇异的内洞,一字一句无不激荡着作者对大自然伟大神奇的赞叹和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游记性文章孩子以前接触过,但游记的写作方法学生却没有接触过,尤其是本课的两条游览线索,更有让学生学习的地方。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过程,能讲清入洞的方式和内洞的景象。 2、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感受到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学习写游记的一些表达方法,初步掌握游记文章“移步换景”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
学习写游记的一些表达方法是难点。 感悟孔隙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师:五十年前的4月14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追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双龙洞! 上节课我们共同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呢? 9 这节课,我们就去和叶圣陶爷爷细游双龙洞。 二、品读课文 1、师:此时我们就身在浙江的金华,乘坐上开往双龙洞的汽车,怎样走才能到达双龙洞呢? 出金华城大约五千米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 引导: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所见:理解句子“眼前一片明艳”;“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引导: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 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用“时而??时而??”造句。过渡: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洞口有什么特点呢? 2、洞口: 理解句子“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通过列数字和比喻突出了洞口宽大的特点。 过渡:叶圣陶爷爷是怎么从外洞进内洞的呢? 3、由外洞进内洞: 孔隙有什么特点呢?由于孔隙窄所以进出孔隙的船又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哪里读出船小孔隙窄? 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靠工人拉绳子;游人要贴紧船底。 出示句子:??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慢慢移动 比较阅读:原句改为“从头到脚都贴着”行吗?为什么?
有感情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及作者的感受,要感同身受。 过渡: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4、内洞: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双龙洞的由来及溪水的源头。 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读完以后说说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5、关注详略 师:这么多景物,作者是怎么安排详略的?你同意这样的安排吗? 小结:游记内容详略的依据是景物是否最有特点的,对游人是最有吸引力的。 6、总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三、拓展练习 展开想象,说说内洞的景象。 仿写课文,尝试运用移步换景写作手法写一篇游记。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吉水县文峰小学曾头兰 教学要求: 1、了解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制作一张游览示意图。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
3、读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 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三、理清顺序。 1、看,这是什么?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怎么画?细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例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一组板演。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你这个导游当得真好,这个旅游帽作为奖品奖给你。 四、学习第二段。
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你们也带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拍镜头时,要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物,配解说词时,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2、学生自由朗读2——3段。 3、讨论。 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出示图,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 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 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出示图。 出示实物,新绿。 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也憋不住了,我让你们看看我拍的镜头,不过,我有一个问题。播放录象,看完后讨论。指导朗读。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 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 6、景色美,文章美,我们来把它背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背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要点:导学4-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坐上了开往金华双龙洞的旅游车。在途中我们听到了导游小姐的热情介绍,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迎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今天这节课,我们请导游带大家去双龙洞洞内看看,领略一下那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大家愿不愿意?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后回答: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三、导学课文第4自然段。 1、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 ①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师梳理归类: a、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b、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高、宽、大的特点的? 2、学生自读、自写、自划后,同桌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辅导。 3、指名释疑,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4、指导朗读训练: a、指名读这段话,读后评议朗读效果。 b、男、女生比赛读这段话。 5、指名当小导游,模拟导游的语言、动作、神态,向同学们推介外洞这一景点。小导游介绍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四、自学第5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点。再加上"小导游"风趣的介绍,使外洞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方法。 1、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巡回辅导,纠正学生的读书姿势。 2、指名当"小导游",结合多媒体课件和课文内容,介绍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3、"小导游"讲完后,师引导全班学生评议补充。 4、同桌间互相给对方当"小导游",介绍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5、归纳小结:指名说说,刚才通过自已读书,自已当小导游,你了解到孔隙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6、指名感情朗读你想读的句子,并说说自已是怎样做到读得有感情的? 五、导学6-8自然段 过渡:通过刚才惊险的水上之旅,我们终于来到了内洞。内洞的景色又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6-8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 2、学生读后质疑问难,师梳理归类。 a、内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b、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3、学生自思后,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4、师归纳小结板书:大、黑、奇 5、组织朗读训练 a、学生自读后,指名读,读后评议。 b、师与生比赛读。 6、指名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神奇的内洞。 六、课堂小结,渗透教育:
听了刚才几位导游的介绍,通过你自已的学习,你对金华的双龙洞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此时想说点什么吗? 七、布置作业: 抄课后生字词。 板书设计 8、记金华的双龙洞 高小黑 途中见闻外洞宽孔隙窄内洞大出洞 第三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主要描写了“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特点。教学时,我想重点讲解“空隙”的部分,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部分。最后,学生自学“路上见闻”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学“空隙”时,努力实现教育民主化,形成师生共同激励,相互促进的教学新格局。教学“外洞和内洞”时力促以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自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的形成。最后的设计“导游讲解”部分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动态过程。教学设计立足课堂,优化教学进程;突出精讲点拨,讲究艺术提问,从以学生的机械学习为主转变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为主。 实现两个目标: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完成本单元重点训练目标:教学时,我重点讲解“空隙”的部分,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部分。最后,学生自学“路上见闻”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次。 不足之处:教学内容过多,对各个教学过程挖掘的深度不够;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不够,教学气氛不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