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记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孔隙的特点。4.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两翼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雨西湖》和《鼎湖山听泉》。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3、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1.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2.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ppt课件、自主预习作业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三分钟:《雨西湖》课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五十年前的4月14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省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同学们,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教师补充材料)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欣赏课文朗读录音。4、出示生词:“、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5、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6、交流多音字7、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双龙洞的经过。)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1.再读课文,作者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洞→出洞(板书)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四、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五、品读交流,理解深化1.品赏路上的见闻,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1)作者出了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3)媒体展示沿途风光图片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课件播放,练读此句。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洞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研读。板书设计:3记的双龙洞→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洞→出洞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词。2.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结合板书: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二、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
你最想了解哪个景点?选择其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供自学提示:1、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自己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2、作者的感受是什么?3、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吗?三、汇报自学情况(一)“洞口”部分1、"洞口"的特点是"宽"。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板书:宽](相关句子)2、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打比方(二)“外洞”部分1、“外”洞的特点是“大”。[板书:大]走进去,……一定不觉得拥挤。(相关句子)2、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打比方(二)"孔隙"部分1、"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板书:窄、矮、险]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1)船大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2)对进洞方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3)对自己感受的描写(读有关句子)学生互相补充,各抒己见。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者通过"孔隙"的特点和经过。3、学生继续就这一部分进行朗读汇报,互相评论。教师重点指导以下两组句子的朗读。(1)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好了",船就慢慢移动。
(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指出要重读的词语,以强调作者的感受(作者的描写方法),突出孔隙的特点。4、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复述作者通过"孔隙"的特点。(三)"洞"部分1、"洞"的特点是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相关句子)2、课件出示,欣赏体会。3、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句子的朗读。“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也很值得欣赏。”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四、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路线,领略了沿途的美景和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那么,你能总结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好这篇游记的吗?(1、按游览的顺序写。2、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五、拓展阅读:《鼎湖山听泉》六、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课后教学反思:本课有一个重要目标是解决“从课文中获取游览的各个地点,画出游览路线示意图,从而归纳本文写作顺序。”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时,大多数学生能抓住“洞口、外洞、洞”对于“沿途、孔隙、出洞”的提取比较困难,在引导上我还需多下功夫。当学生把整个路线梳理出来后,就能很容易概括本文是按照游览顺序介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