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
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始建于公元1750年,原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和行宫。园内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使人看后流连忘返。其构思巧妙、建筑之精,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
小组合作学习一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小组内检测读生词。
颐和园耸立佛香阁画舫远眺堤岸姿态不一宫殿、长廊柱子栽满神清气爽建筑金碧辉煌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雕刻狮子我会读
佛几jǐ几个jī几乎fú仿佛fó佛经多音字
默读课文,勾出课文中写到的地方,小组交流,填写导学单。(长廊)——()——()——()小组合作学习二
再次默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第一部分(1)总写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第二部分(2)写长廊的景色第三部分(3、4)写万寿山的景色第四部分(5)写昆明湖的景色第五部分(6)写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我能用段意串联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
我会写大殿宫殿长廊画廊柱子门柱栽满栽花建筑修筑佛香阁楼阁朱红朱笔堤岸大堤雕刻石雕狮子石狮姿态不一态度
颐和园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
颐和园耸立佛香阁画舫远眺堤岸姿态不一宫殿、长廊柱子栽满神清气爽建筑金碧辉煌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雕刻狮子我会读
小组合作学习一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细读上面三句话,从这些语句中我们知道了作者是站在()看长廊,站在()仰望佛香阁,站在()俯视昆明湖。
细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同样是写昆明湖,这一段的观察角度有什么不同?景物特点不同,对景点的观察角度也不同。课文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的游览观察。同时,我们也可以读出随着作者脚步的移动,景点也在不断变化。像这样人走景移的描写手法就叫移步换景法。
进一步感受景物的特点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2.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3.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4.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要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写一写运用从《颐和园》一课学到的方法写一写《校园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