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颐和园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归纳,知道北京的颐和园景色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了解课文按游览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3.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课文按游览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2.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四、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景点吗?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北京的颐和园。2.板书课题:16颐和园3.学习生字:颐(板书,学生书空)4.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横槛神清气爽琉璃瓦金碧辉煌掩映画舫(1)正音:kǎn槛、fǎng舫画舫:装饰华美供游人乘坐的船。(2)读准字音,理解词义。3.分小节读通全文,思考:课文哪几小节介绍了作者游颐和园的过程并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4.交流:课文的2、3、4、5节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游颐和园的过程。5.轻读2-5小节,思考:课文写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并用横线划出。6.交流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二小节。(1)先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去看一看有名的长廊。(出示长廊图片)。(2)指名读这一节。边读边思:在这小节中有没有需要提出来探讨的问题。(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提问。理解“横槛”、“神清气爽”。讨论为什么会有“神清气爽”的感觉?(4)找出这小节中表示数字的词组,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5)交流:(700多米、273间、几千幅、这一种、那一种)这些数字的运用更能突出长廊长及艺术价值高的特点。2.学习第三小节:(1)同桌合作学习这一节。要求:读这一节并根据对这一小节的理解提出疑问。(2)提问并交流:万寿山脚下有哪两个漂亮的建筑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板书:佛香阁、排云殿)出示图文,补充介绍。理解词语:闪闪发光、金碧辉煌(3)齐读第三节。3.学习四、五小节:(1)默读课文第4、5小节,思考:这两小节主要讲了什么?(板书:昆明湖)(2)交流出示昆明湖的图片、描写昆明湖的句子。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A.指名读。B.说说昆明湖的特点。(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昆明湖“静”的特点。)C.句子比较: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不留一点儿痕迹。D.交流,理解“几乎”的含义。(3)作者还介绍了昆明湖的哪些景物?
交流出示: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A.指名读。B.想象说话练习: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有的、还有的,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出示例句: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母子相依,有的你追我赶,有的怒目圆睁,还有的凝神远望,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4)齐读四、五两节。4.小结:(1)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对颐和园进行描写,运用过渡句巧妙地将一个个分布各处的景点连接起来。让我们来欣赏颐和园美丽的风光吧!(播放颐和园视频)。(板书:美丽的大公园)(2)教师按游览顺序引读全文。四、复习巩固,知识延伸本课的游览顺序非常明显,请你按课文的介绍画一张颐和园的游览线路图。学习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另外写一段话介绍你喜欢的景点。教学效果反馈:《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也是我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教学中虽然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重点朗读再到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但总的来说学生发言的质量还很不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今后在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同时,在有感情朗读上,还要下番功夫。此外还有一些细节需进一步锤炼,如:教师的口误、课件的设计要顾全全体学生等。附板书:长廊16颐和园佛香阁↓万寿山美丽的大公园排云阁
(按顺序、抓特点)昆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