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我会读2、上节课我们大致游览了颐和园,这节课我们来细细地游览。二、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1)先说一说游览的顺序。然后把学生分成颐和园总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四个组,各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推荐三名同学作为导游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理解的目的。 (2)学生相互问答间引导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美
a.长廊的特点?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的?(体会观察、表达方法)从整体上看,从里看,从里向外,向两旁。 作者又是怎样写长廊的? b: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体会作者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b.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美,作者又是怎么来写的呢?(体会作者有顺序、抓特点:建筑物的特点) c.昆明湖的特点?(这段话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静”的特点来描写的。描写得很具体、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绿得像一块碧玉”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 d.出示下面两句话: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 (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了。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我们都知道,镜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跟玻璃一样,玉的表面也很光滑,这里应该用“滑”字。而且“滑”
字还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就能浮现出昆明湖平静的美,给人以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e.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桥洞多 石柱多小狮子多、姿态不一) 想象“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会是怎么样的?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f.欣赏颐和园美景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看谁读得好。 2、全班深情朗读一遍。 作业:你也来做一回导游,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