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教案模板课题18颐和园课型精读课课时2课时教材简析本册第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的一扇窗口。《颐和园》一课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们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学情分析1、学生之前写过外出游玩的文章,但没有条理性的学过写游记的方法。2、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逐步加强,课前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整理游记类的文章,帮助更好地理解课文。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策略朗读、对话、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1、查找颐和园的资料;2、整理游记类文章;3、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谈话一、导入课文,感受风景美。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读课题:颐和园]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导读课后,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二、探索文路,体会结构美。(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文章选了几个景点向我们介绍?长廊 万寿山昆明湖(板书)(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游览顺序与结构。 1.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是按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请划下来。2、出示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学生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1)读一读,2)这些句子出现在每一段的哪个位置?你发现了什么?(明白每一段的开头点明了游览地点的变化,这是参观游览的基本写法。我们称这叫移步换景。3、出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不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备注
1)我们加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很清晰了。2)引读句子,(师)作者先总写(生)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师)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景点(生)。。。。。。。3)这样的写法给你了什么启发?(我们在写游记时可以采用移步换景,首尾呼应的办法。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来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三、研读课文,领悟词句,品味语言美。1、默读课文,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点,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把那儿的美写出来的。2、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喜欢的景点,作者是怎样把那儿的美写出来的。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预设:长廊——长、画多、美(略)万寿山——耸立、金碧辉煌、句式的变换1)描写有层次抓住“登上。。。站在。。。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感受景物描写的层次性。2)用词传神抓住“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A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感悟到“滑”字的巧妙。(因为湖面上的景物太美,所以画舫行驶缓慢,给人的感觉不像在水面上行驶,倒象在冰上慢慢滑动了。更能体现昆明湖的静和美。)B老师导语:滑,以动衬静,就这样若隐若现,就这样若有若无,似乎连游船、画舫都不忍心打破这宁静而美丽的湖面啊!C、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昆明湖的静和美。3)齐读第三四段,感受风景美作者的语言美。
4、学到这儿,谁能来说说,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掌握了一些表达的方法:全文构思来看,首尾呼应,游览的点要一个一个地细细来写。在写一个景点时要先总说一下,然后分层次描述。在描述过程中可以把枯燥的写得生动点,加上形容词,用上比喻,就把美好的景物展现在我们眼前。)四、课外拓展1、小组交流读过的游记,要求讲清楚作者的游览顺序及一处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或故事;2、全班汇报五、布置作业。作业设计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的片段,下节课交流。板书设计18颐和园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