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对一些优美的句子熟读能诵。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运用品读学习型教学模式,产生式教学策略与替代式教学策略交替使用,利用课件演示等手段。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语,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好课件,了解颐和园的相关内容,最好对课文熟悉到能背诵的程度。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无 4、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 1、(师)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游玩?谈谈自己的感受。 大家今后想不想到富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的颐和园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美丽风光。板书课题。 2、(师)在出发之前,让我们先观看一下一些颐和园的图片,对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观: 1、(课件播放颐和园风景图。) (师):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自由表述)(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2、颐和园很大(课件打出颐和园的平面示意图)景点当然很多,一时半会是游览不完的,所以在去之前,我们得有点安排,才不至于走了半天,还是把最美的地方给漏看了。恰好,有一位作家他也到颐和园去了,写下了一篇游记,就是昨天我们已经读了课文,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他的游览顺序。 (师)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生)读作者游览路线的四句话。 (师)(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名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
说说作者去了哪些地方游玩?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 现在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游览吧,看看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是如何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的。 三读: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句子。 2、师:读了这一段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3、交流反馈:(1)长廊的长、美 引导:哪些词中看出了长?(七百多米,273间,一眼望不到头。)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1992年他被认定为“世界吉尼斯记录”,怎样?够长吧。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一下。指导朗读(抽生读、齐读)。 4、比较句子,让学生说说哪一种写法好?为什么?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 小结:在这儿作者使用了具体的数字来描写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运用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
5、对于长廊,除了长,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哪里看出来的?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学生读) 师: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代的劳动人民真了不起!谁来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指读、齐读 小结:颐和园的长廊有着五彩的画,是画的世界,花的海洋,果然名不虚传。谁愿意通过整体朗读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抽生读,齐读第二小节。) 四悟: 运用学习上一自然段学习方法去感悟一下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选择万寿山与昆明湖两处景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得优美的句子,说说作者在万寿山、昆明湖看到了哪些景观,他是按怎样的顺序看的。 2、说说文中那些语句让自己感受到了景观的美。 一读;二谈感受;三讨论分析;四练习朗读,注意语调 重点分析:“滑过”用得对不对,能不能用“划过”代替。 重点句子:①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②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③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分号的用法) 五说: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扮成小导游员说说颐和园的景观,并介绍一下他们的特色(随机出示课件)。 六品: 学生用欣赏、陶醉、赞美的情调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在脑海里再现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七练: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及其他风景名胜的图片,文字资料。 2、完成作业本中第六、七题。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佛香阁排云殿)(南湖岛十七孔桥) 十、作业设计 作业本第6、7题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