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颐和园文体解读: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一、导入新课: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她的魅力。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指名分节朗读课文(6个学生)3、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通过初读课文,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板书:美丽大公园练习有朗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4、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课件出示文中句子。5、汇报,让学生上台板书: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昆明湖6、对照公园地图,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三、金秋的北京游客爆满,其中大部分是初到北京,许多旅游团的导游是供不应求,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1、通过读课文,你对哪处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分组学习,要求“快、静”。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由组长组织活动,结合课文,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2、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以下教学可以由老师自己处理教学的顺序,根据学情出发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四、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分层的结果: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五、重点学习“登上万寿山”同学们,你们认为观赏、游览颐和园的最佳位置在哪里?(是啊,登高才能望远,站在万寿山上,一览无遗)
1、出示课文句子,请一组员美美地读读课文。请其他同学评价一下。2、你们组登上万寿山都看到哪些美景?3、景色美在哪里?“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4、指名读。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图片。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互相遮掩、互相衬托。)B、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5、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指点名读。出示昆明湖的图片。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为什么会是隐隐约约的?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万寿山的景色真是迷人,你们愿意美美地朗读,静静地欣赏吗?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老师来读这句话,同学们边听边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画面。请几位同学当小导游。那你们喜欢把这个句子积累下来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试着背诵一遍。总结学法学习方法:⑴明地点。⑵看景色。⑶理解欣赏课后反思:《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始终都以这个目标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文中写作方法。这篇课文的教学,由学生当导游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美。生读课文时,我就设置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
这一问题。让生边读边想,初步感知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再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什么?感到遗憾的是学生在体会美时读得很不够,这个目标完成的不够好。一个是因为时间的原因,主要还是我在写作方法的引导上耗费时间较多。我想学生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颐和园的美丽迷人的景物的特点,这是我以后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