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广州市越秀区云山小学高梅花一、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本册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的一扇窗口。《颐和园》一课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们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生字词“宫殿、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会写“廊”字。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廊的美丽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习作者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有序观察,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廊的美丽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2、学习作者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有序观察,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四、教学准备:1、学生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3、一体机。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媒体使用及分析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颐和园》简介视频,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了!就是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面积290公顷,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大家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游览颐和园!(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18、颐和园。视频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本课的课堂学习中。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语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并用一两个词概括颐和园留给你的印象。(1)课件呈现“词语、生字”,学生小组比赛认读和介绍识字方法。(2)学生在一体机上书写“廊”,通过回放,指导正确书写。(3)说说颐和园留给你的印象,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2、理清游览顺序,感受移步换景。(1)大家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游览的?找到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2)学生交流。学生齐读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师:作者先后游览了哪些地方?师:作者这种走到哪儿,介绍哪儿的写法叫做“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常常用在游记和导游词里。1.课件播放词语和生字,小组开火车认读比赛;请两个学生书写,利用“回放”功能再现学生书写过程,学生评价,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笔顺和间架结构。2、通过“找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了解作者是怎样游览颐和园的,并利用“批注”功能,用红色圈画出“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用箭头标识游览的顺序,帮助学生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使教学重难点更突出。
(3)给这四句话加上课文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品读词句,感受长廊之美。1、游赏“长廊”进了颐和园大门,绕过大殿,我们来到了第一站——(有名的长廊)。长廊还有着“世界之最”的美誉,你觉得长廊是“世界上最____的廊。”呢?快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2、全班交流,品长廊之“长”,之“美”。预设:世界上最长的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1)找词:A:一眼望不到头指导朗读。 B:700多米长,273间a、列数字的说明方法b、引导算一算:一间教室约8米长,700多米大概相当于几间教室长?(相当于80多间教室的长。)(2)资料袋:长廊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纪录”。(3)引导读出“长”,齐读。 预设:世界上最美的廊。1、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1)师:这句话中最让你震撼的是什么?抓住“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指导有感情朗读。(2)资料袋:廊上的横槛和枋梁上的彩绘,共有一万四千多幅,内容包括山水画,花鸟虫鱼,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4)播放视频,欣赏横槛上的图画,感受图画不仅多,而且美。同桌说一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有的画着(1、带着“你觉得长廊是世界上最_______的廊?”的问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会“边读课文边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为接下来的品长廊之“长”,之“美”做铺垫。2、(1)利用“批注”功能,用红色圈画,突出重点词语“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长,273间”,使学生的学习更专注。并适时地补充相关的资料,指导学生朗读,感受长廊之长。(2)用红色着重号标注“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重点句,指导有感情朗读,并结合资料袋的内容,体会“画多”。在此基础上,播放视频,学生欣赏横槛上的图画,生动、形象的画面加上简单的介绍,更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长廊的美。同时,让学生先同桌练习说话,再通过师生接龙的方式交流,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识和感悟,更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语感的同时,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把课文读懂,读厚。(4)用红色笔圈画,突出重点词语
),有的画着( )有的画着(),还有的画着()……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指名说。全班有感情朗读这句话。2、长廊的美还能从哪儿看出来?预设: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1)师: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透过这个“满”字,你能感受到什么?(2)学生交流。(3)指导有感情朗读。师:700多米的长廊啊,两旁都栽满了花木,可见花真的不少,所以作者说,这一种花还没谢,——(学生接读)师:此时此刻,你站在这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里,任花香一阵阵扑来,你的心情怎样?(神清气爽)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3、欣赏“长廊”。(课件播放颐和园长廊的视频) 4、配乐师生合作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长廊的长和美。5、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满”,指导朗读,感受花多,品出长廊的又一美,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3、播放颐和园长廊的视频,直观、生动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和感受的积极性,将学生的体会和课文的内容相融合,进一步感受长廊的美丽。4、加上表示不同观察角度的词语,师生合作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并再次感受长廊的长和美。四、课外拓展,提高能力1、师: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大家想不想登上万寿山,走近那水平如镜、碧玉般的昆明湖呢?请同学们按照“游长廊”的学习方法,预习其他段落,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游赏!2、课外作业(1)朗读课文,画出导游图;(2)作小导游介绍颐和园的长廊上传班级网页。通过画导游图和当小导游介绍,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班级网页提供展示和评价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