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1.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文重点语句、课文相关资料、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这是颐和园里的美景。1.简介颐和园2.板书课题,强调“颐”的笔顺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1.观看录像范读课文,看看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句话概述。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写颐和园总的特点的句子。3.小结:写这样的结构纠结总分总结构。4.作者重点游览了颐和园的那些景点?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游赏长廊。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作者去细细游赏颐和园的景色,首先我们来到长廊,它为什么叫长廊呢?它又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可以拿起笔,把那些重点词语画下来!(学生读、画)交流长廊的特点:(1)整体看:学生交流,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数字感受长廊的长。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2)看廊内:出示: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引导学生从“人物、花草、风景、五彩、几千幅、两幅”等词语理解画的美。师指生读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师出示长廊里的图画,教师解说,引导学生感受长廊的艺术美。引导学生背诵,师:这里面有神话,有传说,还有历史故事,走在这样的画廊里,触摸到的是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能把这些话记在心里吗?自己试着背一背。(指生背,齐背)(3)看廊外:生交流描写廊外的句子。师:我们也来读读这两句话。师:看得出,廊外的风景美也吸引了你。廊内的艺术美,廊外的风景美,相映成趣。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园林艺术啊!长廊已经成为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再看长廊。出示:整体看:绿漆的柱子……看廊内:……看廊外:……师:原来作者就是这样看长廊的,先整体看,再看廊内,最后看廊外。三看长廊,练句成段,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把长廊的长、美展现在我们画面。2.游赏万寿山师:颐和园里的建筑不仅有长廊,还有佛香阁和排云殿。作者又是怎么看它们的?看到了哪些特点呢?快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比比谁最先发现。(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来体会皇家园林的特点。学生朗读三自然段,读出皇家园林的气势。师:同学们看,在这,作者又先看佛香阁,再跟排云殿,把它们练句成段了,多有意思啊!其实,在颐和园里,占地面积最大的不是万寿山,而是昆明湖。3.游赏昆明湖
师: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占了颐和园面积的四分之三,我们可以登上万寿山向下看,也可以来到昆明湖畔,漫步堤上,来到湖心小岛,来到十七孔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物,不同的特点,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那你最想去哪游赏?(1)学生交流后,找到相应的语句进行朗读。(2)师重点指导朗读昆明湖的句子,体会昆明湖的静、美。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滑”,更深地理解昆明湖的静。学生自由朗读句子,指生读、齐读。(3)指导学生朗读描写湖心小岛、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特点。同学们看,作者从山上向下看昆明湖,从昆明湖畔看,在十七孔桥上看,由远到近为我们展现了昆明湖不同的美景。四、总结全文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2.作者的写作方法: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五、作业1.抄写本课优美的词句。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为颐和园其中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4.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游记。六、板书:18、颐和园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大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