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一、导入师:你对天山了解多少?(生)师: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留下过这样的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者碧野一起走进北国的天山,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意蕴!(读课题)师: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师: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你认识了吗?我想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开火车读生字词)【CAI】:戈壁滩 炎暑 白缎 高悬的山涧 飞泻 闪耀的银链 洄水涡 饮马 俯视 五彩斑斓 白皑皑 重重叠叠 马蹄 溅起 萦绕 五彩缤纷 绵延 矫健 离鞍 绚烂师:通过刚才的初读,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文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先在小组里交流。(全班交流)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也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受【CAI】: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读中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可以用笔把这样的词语、句子画出来。师:谁来把你画的词句读一读?(板书: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师: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细细地读一读,看看作者具体描写了那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根据“学习提示”小组内共同学习。【CAI】:学习提示: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进入天山:描写了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景物。感受:秋天似的凉爽(板书:凉爽)再往里走: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感受:仿佛走进了幽静的密林。走进天山深处:描写了山色柔嫩,山形优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感受:犹如走进了春天的花园。师: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是一个寂静的,又充满生机的地方。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请把你认为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读一读。师:交流时,先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语句在第几自然段,然后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最后再说出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生1:我喜欢的句在课文第2自然段: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我喜欢它是因为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雪峰云影的美。师:你是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就这一句,谁还有不同的感受?生2:高耸,巨大,写出了山峰的高长、雄伟。
师:你是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的。指导朗读:能通过朗读来体现雪峰的特点吗?(突出多种形式的读)师:在这一段中还有你喜欢的语句吗?B: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生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2:两个“从”,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从高处流下的气势。C: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师:质疑,能用一个词语说出水的特点吗?(清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鳞光)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好吗?引导:对这句话,谁还有不同的感受?D: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喜从天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生:我喜欢的语句在第3自然段: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a、是因为蜿蜒无尽写出了树的多,密密的、重重叠叠……写出了树的茂密……师:鼓励学生积累叠词师:指导朗读。(依据学生实际随机指导)E: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生1:从修辞角度(排比、比喻)去欣赏。生2:抓住野花的特点来欣赏。生3: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如:解读“五彩缤纷”一词的引导)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五彩缤纷……)描写颜色的词语还有哪些?生:五颜六色、五彩斑斓……师:对这句话还有不同的感受吗?学生闭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缤纷请你试着用朗读来体现花的特点。(个别读——齐读) 四、总结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感叹(齐读第5自然段),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师:在我们的天山之行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说,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游玩中不做匆匆的过客,也试着用你的笔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用你的笔也带我们去欣赏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