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李蕾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个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二》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都不能自作聪明,不能节外生枝,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一、借此喻彼,以小见大 ————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知识导学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它篇幅短小,以述说的故事为喻体,以阐述的教训和哲理为本体,具有极大的思想启迪作用。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寓言类材料作文,是材料作文中的难点。它往往以一篇童话、一则寓言故事、一首寓言诗、一副讽刺漫画的形式出现,它看似浅显、生动、幽默,却含蓄、深刻、具有感染力。所以要把握这种隐蔽性、暗示性,揭示材料的寓意,必须明确材料暗示的目标性、引导性,才能阐述材料的微言大义。方法导引寓意类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展开议论。结合寓言的特点,针对高考,审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剖析寓言,由表及里的把握寓意任何一则寓言,其中都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比如人生哲学、美学方面的智慧;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人应具备的道德情操;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等等。因此,对这一类材料的审题,准确把握其寓意就成了关键。通常要用类比、比喻、象征等手法解读材料的本质意义。在解读时还需进行由表入里的分析。如:寓言“守株待兔”表层寓意:是讽刺那些企图不经过艰苦努力而侥幸获得成功的人。中层寓意:嘲笑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政治上的保守派;深层寓意:是告诫人们认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二、是由此及彼的多角度分析如“滥竽充数”的故事三、是或是或非的价值取向判断这一点,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一文,独具见地颇有启发。本来用以赞美真诚专一、敢于藐视困难——可谓寓意之一,也可用以赞美苦干实干、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可谓寓意之二,还可说明对任何问题都要辩证地看——可谓寓意之三,但与此同时,也可以从完全相反的方面提出诸如“与其搬山,何不迁屋?”“为什么愚公听不进不同意见?”“不从实际出发会有什么结果?”“‘山不加增高’的说法符合科学道理吗?”等问题。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挖掘材料的寓意,是审好寓言类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审题示例——材料一(2006年全国卷Ⅰ)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地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这则寓言材料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进行立意可从正面选取以下角度:①找准自己的位置;②要量力而行;③盲目模仿必然导致失败;④人贵有自知之明;⑤切不可忘乎所以;⑥一切应从实际出发;⑦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还可从主观和客观对立统一关系方面立意,进行辨证分析。可选取以下角度:①认清自己,认清世界;②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③革命热忱与实际精神;④可贵的勇气与科学的态度;⑤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⑥愚蠢与可爱;⑦梦想和现实。材料二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这则寓言故事,可以从哪几个角度立意?小马的角度:正面:1.独立思考是可贵的精神素质。2.正确的行为导向来源于独立思考。3.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走出盲从的迷谷。4.多分析,多比较,方能鉴别是非。5.实践出真知,真理从实践中来。6.尝试是成功的开始,只有敢于尝试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7.遇事要多动脑筋独立思考,要有主见。反面:1.人云亦云,自陷困境。 2.缺乏独立精神的人只能扮演依附攀附的角色。 3.大脑长在别人头上的人是可悲的。 4.盲从没有出路。老马的角度:成功的家长,它懂得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联系社会上溺爱子女的现象,就引出了一个论题——子女教育问题;成功的老师,对小马的幼稚,它没有板起面孔指责,而是循循善诱——这又引出了教育方式与方法的问题,诱导、启发总比教训、斥责好。老牛和松鼠的角度:老牛认为水浅,松鼠认为水深,但二者都没有说错,由此可见,不同的人看同一个问题,由于角度不同,难免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因此,处理问题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辨析事物,认清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议一议、说一说
赵国有个人,因为家里老鼠成灾而吃尽苦头,就向中山国要了一只猫。这只猫很会捉老鼠,但也咬鸡,过了一个多月,他家的老鼠确实没有了,可是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为这件事发愁,对他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说:“这个道理不是你所能懂得的,我们家的祸害在于老鼠,而不在于没有鸡。老鼠偷吃我们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穿通我们的墙壁,毁了我们的家具器皿,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这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蛋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立意的角度:1、十全十美的事物是没有的,总是有利有弊,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不能求全责备;2、事物的利和弊不是等量平列的,有主次、轻重之分,猫能捕鼠是它主要和积极的一面,而咬鸡则是它次要和消极的一面;3、处理事情时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文中的父亲抓住了“不要挨饿受冻”这个主要矛盾,因而认为养猫“利大于弊”,不主张把猫赶走。他对问题的分析比儿子要高出一筹。4、有所失才能有所得。5、父亲看问题的这种思想方法对我们分析其他问题都有所启迪。误区导诊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㈠审题误区有考生根据材料认定苍鹰好高骛远、燕子是怕冷的懦夫、喜鹊奴颜媚骨等,并以此提出作脚踏实地的人、勇敢的人、有骨气的人等。㈡写作误区有考生只在开头写了一句“看了《鸟的评说》,我发现他们没有学会相互理解。”然后就论述互相理解的必要性、互相理解的重要性、怎样才能相互理解,一直到结尾,再也没有任何文字对“鸟的评说”作些分析。例如: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①鹰在高空飞行,影子却始终在地面匍匐而行。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启示:我们竞争的雄心可以在高空飞行,而我们的脚却不能离开地面。②有几只鸟在争论,谁能飞得更高,最后它们决定来一场比赛。鹰觉得它肯定能飞得最高,它就越飞越高,直到它不能再往上飞了。这时候其他的鸟都已经回到地上,只有鹰高高地飞在天上没有回来。但是它没有想到,在它的背上趴着另一只很小的小鸟。当鹰已经飞不动的时候,这只小鸟从它的背上飞了起来,飞得比鹰还要高。请以“鹰飞的联想”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这个作文题目是由两则材料构成的,话题很宽泛,不少同学都写:智者当借力而行。如果单看②好像没什么不妥,因为这段叙述文字没有明显地表明作者的观点,但是如果把两则材料联系起来看就发现问题了。①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竞争的雄心可以在高空飞行,而我们的脚却不能离开地面。”
这明确地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而且要脚踏实地,不能投机取巧,而小鸟的取胜,不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属于不正当竞争,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我们不能为这种行为唱赞歌。所以多则材料的审题,要考虑材料之间的相互补充,或材料之间的限制,才能正确把握题意。温馨提示寓言材料作文的审题,一定要把寓言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只抓只言片语,以偏概全。要正确、全面、辨证地分析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不能挖掘出材料的寓意,就会跑题,结果可想而知。课堂导练1、根据下面一则寓言,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蝴蝶和蜻蜓忙着游玩和捉虫子,撞到蛛网上去了。他们挣扎了很久,被蛛网越捆越紧,再也动弹不得。蝴蝶叹气说:”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无法看清蛛网。“蜻蜓说:”都怪那炫目的阳光,使我无法看清蛛网。“蜘蛛却说:“我这里的食物,都是自己送上来的,你们也一样。因此,要怪只能怪自己。“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第一个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个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掉它,以免有人受害。第三个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围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第四个人在看到这棵树的时候,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于是他开始研究树的毒性,提炼了毒素,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