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北戴河区牛头崖小学张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3、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感受天山的美景,体会作者的写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在中国的西北有一个很大的地方,叫新疆;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很高的山脉,叫天山。那里终年积雪,是个天然的避暑胜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七月的天山》(板书)。让我们通过文字跟随作者“骑马上天山”,去感受一下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思考: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3、学习作者的游览顺序,在文中画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天山脚下→原始森林→天山深处)4、教师小结:这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文写作顺序,作者就是这样由近及远、步步深入,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七月天山的美景。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要学会运用。三、细读品味,感受美景1、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些什么特点?画出有关的词句。2、小组讨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天山的水的?天山的水有哪些特点?3、思考:作者是怎样来描写天山的树的?突出了树的什么特点?4、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天山的花。5、指名读文章中描写天山的花的语句,概括出花的特点。6、小结:是啊!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四、总结全文你们随作者游览了天山,有着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对,你们和作者一样,喜欢上了天山,也为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壮美而惊叹。五、拓展训练
1、同学们,当我们去一个景点时,我们也会和碧野先生一样用手中的笔记下眼前的美,把观察到的美景变成美文,和大家一起分享。2、小练笔: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写一处景物。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一角,节日的夜晚等。(要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几个恰当的比喻句会更好。)教学反思《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进行自主研读和交流。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风景的优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回顾整节课的教学,程序上似乎顺理成章,从整体到部分,从读到写;方法上似乎合情合理,有自主阅读,有品读赏析,有课后练笔,做到了读写结合。但总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跳出教材这个圈子,对文本的分析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练笔也只是比葫芦画瓢,没有拓展,没有创新,总之,觉得语文课上读写结合的效果不怎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