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新村镇中心小学齐丹丹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教学准备 1.搜集天山的资料 2.课件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进入情境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4课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新疆,骑马上天山。在出发之前,我想先请收集到有关资料的同学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情况。(学生介绍有关新疆和天山的情况)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新疆和天山的风景图片,想看看吗?那就让我们先睹为快!(播放图片)七月的天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共同去感受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2.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你认识了吗?我想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读生字卡片: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读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词组: 戈壁滩 炎暑 白缎 高悬的山河 飞泻 闪耀的银链 洄水窝 饮马 俯视 五彩斑斓 白皑皑 重重叠叠 马蹄 溅起 萦绕 五彩缤纷
绵延 矫健 4.通过刚才的初读,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从文中你看了些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再请代表在全班发表看法,提出问题。 5.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初读的感受,也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受 1.同学再读课文,在读中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可以用笔把这样的词语、句子勾画出来。 2.谁出来把你画的词句读一读?(明确作者的三个观察点:进入天山——在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师: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细细地读一读,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组合成学习小组,一起学习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提示:①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②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 4.分小组汇报学习体会,在学生汇报时师适时进行点拨。 根据学习提示,先说说自己学习部分作者描写了哪些?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5.汇报点评 进入天山——描写了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景物。 感受: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感受:仿佛走进幽静的密林。 走进天山深处——描写了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 感受:犹如走入了春天的花园。 6.重点体会以下句子。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③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④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这一句可做续写练习,巩固排比句式。) 四、感悟作者的写法 作者是怎样把天山的美表现出来的? (修辞手法的运用,移步换景,条理清晰)
五、教学小结 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 板书设计: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七月的天山 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美 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