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
兼词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如: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文言虚词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高考考试大纲,共18个)虚词的作用表结构关系(请息交以绝游木欣欣以向荣)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突出语气(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表示时间(彼且奚适也)
练习一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积于今六十岁矣而大声发于水上业精于勤荒于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鱼跃于渊求救于术(袁术)逢蒙学射于羿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练习一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积于今六十岁矣——表时间,到而大声发于水上——表处所,到,在业精于勤荒于嬉——表原因,由于,因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对象,对,对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比较,比,超过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范围,在鱼跃于渊——表处所,从求救于术(袁术)——表对象,向逢蒙学射于羿——表对象,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练习二比较并解释下列句中“乃”字吾翁即汝翁,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臣乃市井鼓刀屠者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福建高考考察的120个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盖、复、负、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
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一词多义(二)古今异义(三)通假字(四)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一、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其意义。示例一:属shŭ:隶属,归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类:不者,若属皆为所虏zhŭ:连接:衡少善属文嘱托:属予我作文以记之
一词多义一、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其意义。示例二:兵兵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军队、士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信陵君窃符救赵》)战争、军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用兵策略:故上兵伐谋(《谋攻》)
一词多义二、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练习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④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石钟山记》)⑤ 以为妙绝 (《口技》)⑥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⑦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⑧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
一词多义二、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练习“绝”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动词 断绝《廉颇蔺相如列传》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动词 隔绝《桃花源记》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 横渡《劝学》④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动词 停止 消失《石钟山记》⑤ 以为妙绝形容词 到了极点《口技》⑥ 佛印绝类弥勒副词 很 非常《核舟记》⑦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副词 完全 绝对《促织》⑧绝云气,负青天动词,直上、穿过(《逍遥游》)
古今异义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铁骑突出刀枪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腹犹果然
古今异义2.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3.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悦亲戚之情话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今异义
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1、同音通假终老不复取(娶)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莫(暮)春者,春服既成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卒(猝)起不意4、形近通假将军身被(披)坚执锐
词类活用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名词作状语:(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从(在、当)••••••”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2)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常以身翼蔽沛公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3)吾得兄事之表示对人的态度。(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
被动句指出下列被动句表被动的方式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不拘于时,学于余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余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被动句的几种形式一、“于”表被动不拘于时,学于余二、“见”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三、“见……于”表被动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四、“为”表被动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五、“为……所”表被动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六、“被”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余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七、动词本身表被动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八、“受……于”表被动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的几种形式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判断句: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⑵夫战,勇气也。⑶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⑷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1、用“者”、“也”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诚”表判断。⑴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⑷梁父即楚将项燕。⑸环滁皆山也。⑹此亡秦之续耳。(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⑶问今是何世。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⑸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⑴荀卿,赵人。⑵刘备天下枭雄。
5.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予本非文人画士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5.省略量词。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谓语的省略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动词宾语的省略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介词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主语的省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村人)设酒杀鸡作食。
倒装句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⑴古之人不余欺也。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⑶忌不自信。
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语前置。⑴大王来何操?⑵沛公安在?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⑷微斯人,吾谁与归!⑸不然,籍何以至此?
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⑵夫晋,何厌之有?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2.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⑴甚矣,汝之不惠!(2)美哉,我少年中国!现代汉语也用:怎么了,你?出来吧,你们!
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马1.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都督阎公之雅望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铸以为金人十二。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
4、介词结构后置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⑵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