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ID:905207

大小:2.96 MB

页数:69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文特殊句式 1、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属于理解层级B)《考试大纲》要求明确考点“考什么”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宾语前置被动句成分省略 本考点的考向预测: 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一般不会单独设置一个选择题,主要还是结合文言文翻译题来考查。高考题展示 1、判断句。例、(2004年全国卷四考题)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句译成“……是……”的格式,而且“者”前面的内容应在判断动词“是”之前,“者”后面的内容应在“是”之后。译文: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2、被动句。例、(2004年江苏卷考题)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为……所”表示的被动与“惜”字的为动用法能否译出。译文: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3、宾语前置句。例1、(2004年广东卷考15题第2小题)不识吾子奚以知之?解析:本句中“以”是介词,“奚”是疑问词作宾词提前了,翻译时必须将“奚”归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则。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例2、(2004年湖南卷考题)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解析:此句中“于斯亭”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翻译时应将它提到动词“饮酒”之前。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1999年全国高考卷第13题)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4、成分省略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县为征。B.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C.苦请,(颍)遂便为留。D.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答案:C 示例、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3分)( )(2008年广东高考第七题)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答案:B。A、动词,到;B、“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C、代词,他;D、助词,帮助宾语前置。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判断句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2.要作出判断。3.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请判断:下列句子哪些属于判断句?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过去藉著别人的帮助才有今天的成果,现在却反过来攻打他,是不符合仁德的。)3.陈胜者,阳城人也。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7.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9.刘备,天下枭雄。 判断句:2、3、4、6、8、9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陈胜者,阳城人也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9.刘备,天下枭雄 判断句:2、3、4、6、8、9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陈胜者,阳城人也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9.刘备,天下枭雄 常用判断句式1、用“者”或“也”表判断“......者,......也。”例:“陈胜者,阳城人也。”“......,......也。”例:“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者也。”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常用判断句式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常用判断句式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常用判断句式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常用判断句式5、直接判断刘备,天下枭雄。刘豫州王室之胄。 知识迁移1.选出不是判断句的一项:A.陈胜者,阳城人也。B.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C.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知识迁移1.选出不是判断句的一项:A.陈胜者,阳城人也。B.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座位)。C.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知识迁移2.翻译下列句子(1)义,人之本也。(2)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忠义是做人的根本。我听说不劳而获是自身的灾祸。 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倒装句有主谓倒装、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类。 1.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 2.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宾语前置(高考重点)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例:“时人莫之许也。”“忌不自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也。”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例:“沛公安在?”“夫晋,何厌之有?”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以加重语气。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的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微斯人,吾谁与归?”“一言以蔽之。”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宾语前置句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前。如:项王、项伯东向坐宾语前置句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2、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3、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柳毅传》李朝威4、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6、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1、“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硕鼠》2、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 5、“良问曰:‘大王来何操?’”6、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7、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8、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9、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10、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1、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12、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13、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鸿门宴》2、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1、“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岳阳楼记》 1、用“者”或“也”表判断。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5、直接判断。判断句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以加重语气。4.介词宾语前置。小结:宾语前置 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1.用“于”、“受......于......”表被动: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有标志的被动句2.用“见”,“见......于......。”表被动。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有标志的被动句3.用“为”、“为……所……”表被动例:(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有标志的被动句4.用“被”表被动例: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无标志的被动句例: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被兵势所逼 例: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广东高考13题第3小题)参考答案一:朱晖做官很刚直,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参考答案二: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在任职之处,他都被人弹劾。吴王困于姑苏之上,面求衰请命于勾践。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成分省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省略句1、省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如: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廉颇廉颇承前省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公蒙后省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甚急。”余余余余余自述省孟子:王今日之事对话省对话省 省略句2、省谓语动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的)。如:(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鼓(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如: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追之(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候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任如: 省略句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之有志者,不随以止也。之(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竖子不足与谋。之欲呼张良与俱去。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之 省略句4、省兼语。(“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之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人人我等 省略句5、省介词。(较常见的是省“于”“以”,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如: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于于于于以……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以 省略句6、复杂的省略。(有些句子省略了较多的成分要联系上下文仔细加以辨别)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成名将其饲之以于促织之之以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庄宗庄宗庄宗庄宗庄宗庄宗于之之如: 省略谓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谓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略宾语与()坐谈,问之客曰。 省略宾语与(客)坐谈,问之客曰。 省略介词1.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2.赐之()彘肩。 省略介词例:1.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2.赐之(于)彘肩。示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2005年广东高考13题第2小题)译文: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A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B蔺相如者,赵人也。C然是说也,余犹疑之。D其人勇士。A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B庭中始为篱。C灭六国者六国也。D夫天者,人之始也。(C)(B)课堂训练 1“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C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B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同舍生皆被绮绣。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受制于人。A A行将为人所并。B视为止,行为迟。C羸兵为人马所蹈藉。D激于义而死焉。B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何以知之?B未之有也。C安得广厦千万间。D弗之怠。A其间旦暮闻何物?B君何以知燕王?C莫之或止。D未之多见也。CA A沛公安在?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唯才是举。D尔何知?B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1、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2、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3、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知识迁移3.下列成语都有宾语前置,根据其前置的特点加以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何去何从 ②人莫予毒 ③时不我待 ④惟命是从⑤马首是瞻 ⑥文以载道 ⑦夜以继日 ⑧何乐而不为 ⑨惟利是图 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①⑧/②③⑩/④⑨/⑤⑥⑦①⑧⑩/②③/④⑤⑨/⑥⑦C.①⑧/②③/④⑤⑨⑩/⑥⑦D.①⑧⑩/②③⑤/④⑨/⑥⑦ 知识迁移3.下列成语都有宾语前置,根据其前置的特点加以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何去何从 ②人莫予毒 ③时不我待 ④惟命是从⑤马首是瞻 ⑥文以载道 ⑦夜以继日⑨惟利是图 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①⑧/②③⑩/④⑨/⑤⑥⑦①⑩/②③/④⑤⑨/⑥⑦C.①⑧/②③/④⑤⑨⑩/⑥⑦D.①⑧⑩/②③⑤/④⑨/⑥⑦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