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北京)个性化教育发展中心BeijingXueDaPersonalizedEducationDevelopmentCenter《文言句式》教案 一、判断句 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全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9
学大(北京)个性化教育发展中心BeijingXueDaPersonalizedEducationDevelopmentCenter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二、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5.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三、省略句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夫战,勇也气。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 如:“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9
学大(北京)个性化教育发展中心BeijingXueDaPersonalizedEducationDevelopmentCenter屠惧,投(之)以骨。(《狼》) 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4、省略介词 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 “赐之(以)彘肩。”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5、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 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 四、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 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 介词宾语前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如:“东乡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成语) 惟利是图(成语) 惟马首是瞻《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 9
学大(北京)个性化教育发展中心BeijingXueDaPersonalizedEducationDevelopmentCenter惟你是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 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覆之以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 (四)主语后置:(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美哉,我少年中国。 五、固定句式 1、 "……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 2、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该不会, 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 3、求,无乃尔是过与(同“欤”,语气词)——无乃…与?恐怕…吧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劝学》〈荀子〉 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9
学大(北京)个性化教育发展中心BeijingXueDaPersonalizedEducationDevelopmentCenter《逍遥游》〈庄子〉 7、“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之谓也,…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8 、"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9 、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10、唯……是“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11、岂……哉(乎)、独……哉 意思是难道……吗例如: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难道(《陈涉世家》) 12、与其……孰若……、与其……宁…… 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 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 与其……宁……相当于“与其……宁可……” 13、"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第二课时 1.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石之铿然有声者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C.得双石于潭上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与“大王来何操”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客何为者 C.亚父者,范增也 D.具告以事 3.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此帝王之资也 C.我,子瑜友也 D.此乃天也 4.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其制稍异于前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下列句子中无省略现象的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列坐其次 C.亦足以畅叙幽情 D.晤言一室之内 6.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 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⑥此不知人之祸也 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⑧“9
学大(北京)个性化教育发展中心BeijingXueDaPersonalizedEducationDevelopmentCenter离骚”者,犹离忧也 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 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B.被执至南门 C.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 D.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宇文新州之懿范 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D.都督阎公之雅望 9.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 B.何以明其然? C.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 D.夫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 10.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译文: 12.选出句式不同类的一项( ) A.祖冲之,范阳蓟人也。 B.时有北人索驭驎者。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13.指出下列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解褐南徐州迎从事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C.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D.良庖岁更刀,割也。 14.根据句式特点,下列各句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未之闻也。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③曰:“牛何之。” ④对曰:“将以衅钟。” ⑤是乃仁术也。 ⑥夫子之谓也。 ⑦百姓之不见保。 ⑧然则一羽之不举。 ⑨是诚不能也。 ⑩构怨于诸侯。 ○11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12王坐于堂上。 A.①②③⑧/④○11/⑤⑥⑨/⑦/⑩○12 B.①②⑤⑥⑨○11/③⑧/④/⑦/⑩○12 C.①②③/④○11/⑤⑥⑨/⑦⑧/⑩○12 D.①②⑤⑥⑨○11/③⑧/④/⑦⑩/○12 15、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9
学大(北京)个性化教育发展中心BeijingXueDaPersonalizedEducationDevelopmentCenter译文: 16、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欧阳发《欧阳公事迹》 译文: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题 邻女说 [清]戴名世① 西邻之女,陋而善嫁。东邻有处人,贞淑而美,无聘之者,乃过西邻而问焉,曰:“若何以得嫁?”西邻之女曰:“吾有五费。”曰:“可得闻乎?”曰:“发黄费吾膏②,面黠③费吾粉,履阔费吾布,垢多费吾藏④,人来费吾荼。”曰:“若何以得嫁?”曰:“吾嫁士,吾嫁商,吾嫁工,吾嫁佣保,吾嫁乞丐。”曰:“有陋汝者,奈何?”西邻之女竦肩枭颈⑤,粲然⑥捧腹而笑曰:“处女乃陋余乎?此处女之所以年二十而无聘者也。吾见人家女子多矣,类我;吾见丈夫多矣,无不类我。而孰得陋余而弃余?”处女曰;“亦有不类若者乎?”曰:“有不类我者,则处女已嫁矣。” 处女俯而叹。西邻之女曰:“处女无叹,吾数处女之过失。自处女之长也,而鬻卖粉黛者过处女之门而不售;儿女相聚笑乐,处女独深思不与语;又不能随时为巧靡之涂妆。吾观处女态度,类有以自异者。处女将自以为美乎?世之所艳羡者,真为美矣。而处女无相逢顾盼者,处女将以何时得偶乎?且处女性情姿态如此,又不自媒,而傲然待聘,则处女过矣。处女诚换其故貌,易旧妆为新妆,倚门而笑,则吾有可以效于处女者;然又恐余门之履且满处女户外也。”处女变色,拂衣而起,趋而归,誓终身弗与通。 [注]①戴名世(1653—1713):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少年才思敏捷,有思明反清思想。1702年刊行《南山集》,内容多载南明抗清之事,两年后以“大逆”罪被杀,此案牵连数百人,为清初著名文字狱之一。②膏:润发脂:染发膏。③黠(xiá):黑。④藏:通内脏的“脏”字,可译为肥皂。⑤竦肩枭颈:耸肩、缩脖子。⑥粲然:放肆大笑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聘之者。聘:下聘礼求亲 B.有陋汝者,奈何陋:认为……丑陋 C.吾试数处女过失数:数落,责备 D.且处女性情姿态如此,又不自媒自媒:推销自己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处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组是() ①鬻卖粉黛者过处女之门而不售 ②儿女相聚笑乐,处女独深思不与语 ③此处女之所以年二十而无聘者也 ④9
学大(北京)个性化教育发展中心BeijingXueDaPersonalizedEducationDevelopmentCenter世之所艳羡者,真为美矣 ⑤处女变色,拂衣而起,趋而归,誓终身弗与通 ⑥东邻有处人,贞淑而美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③④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愿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所谓的“处女”;实为作者自况,“邻女”则喻世俗:这里所表现的,不单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行,联系作者的思想,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B.本文以对比手法为主,写“处女”的品格磊落,而“邻女”滥嫁,表现了清初士人对于国家民族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极能发人深省。 C.听了邻女的一番教导后,处女这才发现自己的许多地方有过失,决心改变自己,拂衣整袖后就立即起身跑回家,发誓这一生一定要通晓善嫁之理。 D.本文写人很有艺术感染力,无论是写邻女耸肩、缩脖子、捧腹大笑的不屑神态,还是写处女远离世俗、落落寡合的神情,都显得绘声绘色,形象宛然。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孰得陋余而弃余?(3分) 翻译: (2)而处女无相逢顾盼者,处女将以何时得偶乎?(4分) 翻译: (3)然又恐余门之履且满处女户外也。(3分) 翻译: 参考答案1.D(都是定语后置句。)2.B(例句是宾语前置;A.被动句B.宾语前置C.判断句D.介宾短语后置)3.A4.C(A被动句;B判断句;D定语后置;C状语后置。)5.C(A句引(之)以为;B句列坐(于)其次;D句言(于)一室。)6.A(分别为判断句和被动句)7.C(ABD三项都是被动句。)8.C(介宾结构后置句,ABD三项都是定语后置句。)9.B(ACD三项都是介宾结构后置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10.B(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分别是“以……之形饰”、“于……致思”、“以事验之”,B项是宾语前置,“未之有”应为“未有之”。)11.(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2)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公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奇,意动用法。雅,平素。征,征召。拜,任命,授予官职。12.A(判断句,其余为定语后置句)13.D(其他三句与例句都是被动句,D为判断句)14.A(①②③⑧宾语前置句 ④○11省略句 ⑤⑥⑨判断句 ⑦被动句 ⑩○12状语后置句) 9
学大(北京)个性化教育发展中心BeijingXueDaPersonalizedEducationDevelopmentCenter15、从前,齐王派淳于髡送只天鹅到楚国。出了都城门,半路上那天鹅飞走了,只提着空笼子,编造了一套欺骗的话语,前去会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送天鹅,在河上经过,不忍心天鹅的干渴,放出让它喝水,离开我飞走了。我想要刺腹绞颈自杀而死,担心人家议论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让士人自己杀伤。天鹅是长羽毛的东西,多有相像的,我想要买一只顶替它,这是不诚实而且欺骗了大主。想要到别国逃亡,又伤心我们两位大王间的这次通使半途而废了。所以前来认罪,向大王叩头,接受惩罚。”楚王说:“好。齐王有像这样忠信的贤士啊!”优厚地赏赐了淳于髡,赏赐的钱财比有天鹅进献还加一倍。16、先祖欧阳公四岁就死了父亲,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把书上的字教给他。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又要他学作诗。到他年纪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到村中读书人家借书来读,有的书读完了便抄下来,没有抄完,已能背出来了。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一味专心致志地读书,从小所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那样高的水平了。17、1.C 2.B 3.C4.(1)还有谁能够认为我丑而嫌弃我呢?(3分)(2)而处女(你)没有相逢(相互)看顾的知己,处女(你)要等什么时候得到配偶(能够嫁出去)啊?(4分)(3)但是我恐怕原来到我家的人将全部跑到你家门口(去了)。(3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