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含固定句式)专题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言句式(含固定句式)专题复习

ID:905378

大小:389.31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 2、设题方式:1)判断省略成份是否正确2)选出与题干的句式相同的一项3)选出句式相同的项4)通过翻译考查句式1、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级)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句式特殊句式一般句式判断句疑问句省略句被动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固定句式 一般句式 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臣本布衣。⑥且相如素贱人。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一)、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二)、无标志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 ……于……。……见(+动)。见……于+对象(受……于)4、而君幸于赵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被……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为……所……(或……为所……)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无标志 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B、敬希见谅。C、为仲卿母所遣。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B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对话中省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2、孟子省略介词5、今以钟罄置()水中。于王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鼓4、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欲呼张良与()俱去。之公 四、疑问句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这里不举例子讲解。 特殊句式这里讲的特殊句式就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倒装句式。 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倒装类型:1)、主谓倒装2)、宾语前置3)、定语后置4)、状语后置 一、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②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还有如:毋吾以也(不能因为我)莫己若也(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③王见之曰:“牛何之?”(《晏子使楚》)④何伤(妨碍)乎?(《齐桓晋文之事》)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 【3】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 ①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②唯弈秋之为听(《弈秋》)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④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⑤父母唯其疾之忧⑥唯马首是瞻(《冯婉贞》)⑦君亡(流亡在外)之不恤,而群臣是忧。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唯贤是用 特别提醒: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①亚父南向坐(《鸿门宴》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三、状语后置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动十以十宾翻译:以十宾十动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①覆之以掌《促织》 (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②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④生乎吾前(《师说》)⑤风乎舞雩(《四子侍坐》) (3)格式:形十于十宾①长于臣(《鸿门宴》)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四、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调整语序。 【1】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翻译:定语十中心词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③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④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⑥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翻译:定语+中心词①马之千里者(《马说》)②僧之富者不能至③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④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苟以天下之大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 【4】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②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附: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如:王曰:“何以知之?”B、何所……?(所……的是什么?)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如:为之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例如:如太行王屋何?虞兮虞兮奈若何?E、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如:吾孰与城比徐公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F、何为……?(为什么……?)如:君何为生我家?1、表示疑问: 2、表示反问:A、何……哉(也)?(怎么能……呢?)例如:何可胜道也哉?B、何……为?(为什么……呢?)例如:何辞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C、何……之有?(有什么……呢?)例如:宋何罪之有?D、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E、岂(其)……哉(乎,耶)?(哪里……呢?难道是……吗?)例如: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岂为死君乎? F、安……哉(乎)?(哪里……呢?)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G、不亦……乎?(不是……吗?)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求剑若此,不亦惑乎?H、……非……欤?(……不是……吗?)例如:子非三闾大夫欤?I、顾……哉?(难道……吗?)例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J、独……哉(耶)?(难道……吗?)例如: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 3、表示感叹: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例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B、直(特)……耳!(只不过……罢了!)例如: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C、惟……耳!(只是……罢了!)例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D、一何……(多么……啊!)例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E、亦……哉!(也真是……啊!)例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鸣呼,亦盛矣哉!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