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知识整理文言句式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文言知识整理文言句式

ID:905390

大小:4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①按句子的结构分: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②按主语施事或受事分:主动句--被动句②其他角度:省略句--完全句变式句--常式句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判断人或事物的名称、类别或属性的句子。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子。上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者,……也。这是判断句的典型形式,“者”表示提顿,“也”表判断。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3)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4)项伯者,项羽季父也。5)亚父者,范增也。6)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7)蔺相如者,赵人也。(《廉颇》)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9)子瑜者,亮兄瑾也。10)“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11)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注:有的“者……也”形式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原因(实际上是因果复句),释为“之所以……是因为……”。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同上》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同上》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7)胜之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能急人之困也。有的“所以……者”省略,但仍然是解释原因的判断句,如:“良庖岁更刀,割也”即“良庖(所以)岁更刀(者),割也”。2.……,……也。例: 1)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2)妾,洞庭龙君之女也。《柳毅传》3)吾君,龙也。《柳毅传》4)毅,大王之乡人也。《柳毅传》5)此钱塘也。《柳毅传》6)此天子气也。7)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9)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10)我,子瑜友也。(《赤壁之战》)1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屈原列传》)12)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13)此帝王之资也。14)我,子瑜友也。1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16)夫吴之越也,仇雠之国也。17)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18)千金,重币也。《战国策》注:有些句子表面上是“……者,……也”形式,实际上也是“……,……也”的判断形式。例:1)此三者,吾遗恨也。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这几条都是用兵的大忌啊!)1)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是使敌人的军队降服,而不是用战争。)2)这两句“者”都和前面的词或词组组成了名词性词组,成为“者”字结构,所以也是“……,……也”形式。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登虎丘者六。《虎丘记》 3)环村居者,皆猎户。4)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4.……,……。即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例:1)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2)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3)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4)此人力士。《信陵君》5)晋鄙,嚄唶宿将。《同上》6)此子贤者。《同上》7)相如素贱人。8)荀卿,赵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5.……,……耳。例:1)此亡秦之续耳。2)田横,齐之壮士耳。上两例可以算判断句,但不能说用“耳”做标志的,(个人不同意课本上的说法)注意:A:“……(者),……者也”形式,前一个“者”是判断句中表提顿的“者”,后一个“者”是个指示代词,是句子的中心语,表明以上是名词性结构,义为“……的人(事、物)”。例:1)彼童子之师,受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过,“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者”可做语气词B:有“者”“也”不一定是判断句。例:1)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主谓短语作谓语)2)古者丈夫不耕。(“者”表时间)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表感叹)4)叱者何也?(“也”表疑问)5)莫用众人之议也。(也表祈使)C:古汉语中,判断句有时有用“是”作判断动词(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当于今天的“是”,但很少见。例:1)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3)臣是凡人,偏在远都。《赤壁之战》4)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5)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几时有》)古汉语中的“是”大都用作代词,例: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指代“铿然有声之石”,可译为“这样的石头”)2)是说也,人常疑之。(指代前所述的石钟山命名的由来的一种说法,可译为“这种说法”)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复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这件事。)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指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过失。)6.利用副词“乃”“为”“即”“则”“皆”等表示肯定判断,“非”表否定判断。例: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嬴乃夷门抱关者。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4)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愚溪诗序》还有“为愚丘”、“为愚池”、“为愚堂”、“为愚亭”等。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6)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7)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信陵君》)8)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赤壁》9)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沈括《活板》)10)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11)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12)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14)所见皆死牛也。《庖丁解牛》15)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1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17)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馆记》 18)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一主两谓、两主两谓、两主一谓形式的判断句A一主两谓(甚至三谓)a两谓(或三谓)都是肯定判断谓语。如;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两谓)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三谓)b两谓中一是肯定判断谓语,一是否定判断谓语。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两谓(或三谓)都是否定判断。如:古之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B两主两谓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崤之战》C两主一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二、被动句什么是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的表示法有两种类型。(一)一种是用一定的虚词作为标志的被动句,这种类型主要是有以下几种形式:1.“于”表被动,介出动作的主动者。例:1)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不能被远近各处所容留)2)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而你被赵王宠幸)3)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被王召见)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5)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接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不被时俗约束。注意,“学于余”的“于”是“向”的意思。)6)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7)使不辱于诸侯。8)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有时候,这个“于”也能省略掉。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逼兵势”是“逼于兵势”。《同上》2.“见”“见……于……”“受……于……”形式表被动。例: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3)信而见欺,忠而被谤。《屈原列传》4)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5)渐见愁煎迫。《孔雀》6)燕国见陵之耻除也。《荆轲……》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8)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9)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1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11)贱妾不幸,今日见辱于长者《柳毅传》12)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以上两种格式中的“于”是介词,作用是介出动作的主动者,“见”“受”表被动。需要注意的是:“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1)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3)君既若见录。《孔雀》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请见谅”等即为此种用法“请见谅”表“请你原谅我”之意。类似的还有:见笑、见教等。3.“为”“为……所”。例: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6)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雁荡山》7)为深谷林莽所蔽。《雁荡山》8)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9)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黄花冈……》10)为巡船所物色。11)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还有“为操所先”“为人所杀”等)12)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活板》13)为婢仆所感,日以厌薄。《柳毅传》14)女侄不幸,为玩童所辱。《同上》15)羸兵为人马所蹈藉。16)如姬父为人所杀。注:另两种形式“……为所……”和“为……之所……”实际上就是“为……所……”格式。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此句实际上是说“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或“其”指刘邦)所虏”,(否则,你们这帮人都将被他俘虏!),“之”或“其”只是省略了,所以不需再分类记忆。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为积威之所劫”意思就是“为积威所劫”(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为”仍是表被动介词。“之”,放在“为”后的动作出发者与动作之间,是结构助词,无义,用来调节音节。4.“被”字表被动。例: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列传》3)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5)仍更被驱遣。《孔雀》(二)被动句的另一种类型是不用任何虚词为标志的,即以主动句的形式表达被动的内容。也叫意念被动句。例:1)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函谷关被攻占)2)犹守义不辱。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4)洎牧以谗诛。《六国论》(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5)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7)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8)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陈情表》 注:此种被动句多用来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还比如“比干剖心”“邯郸围”“城必克”“城之破”等。注意:有的整个句子的主语不是受事者,而是句子的某个成分含有被动,我们一般也把它叫做被动句。如:1)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周公被逮捕就是由他指使的)2)王之蔽甚矣3)虑壅蔽。《谏太宗十思疏》(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