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语文设计者张静单位(学校)安阳市永安东街小学授课班级四(2)班章节名称4.14.小英雄雨来学时2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3-4年级学段:(一)4;(二)2、3、4、5;(三)1、2。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学习抓住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涵,着重体会雨来的勇敢机智、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过程和方法:引领学生经历把书读薄--读厚--读活的过程,体验读书情趣,渗透读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了解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的渲染作用。学生特征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4.14-14.14-24.14-34.14-4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引领学生经历把书读薄---读厚---读活的过程,体验读书情趣,渗透读书方法。2、学习抓住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涵,着重体会雨来的勇敢机智、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3、初步了解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的渲染作用。引领学生经历把书读薄---读厚---读活的过程,体验读书情趣,渗透读书方法。初步了解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的渲染作用。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引领学生经历把书读薄---读厚---读活的过程,体验读书情趣,渗透读书方法。采用引读法,引导学生抓住要点阅读,实现长文短教。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的渲染作用。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初步感受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4-114-214-3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件1(图片、文字)课件2(图片、文字)课件3(图片、文字)文中插图、小标题课文相关重点句。课文中心C、E、IE、EG呈现标题,走进文本。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深化课文中心,升华学生情感。2分5分1分自制自制网上自制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14.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过程结构:开始一、回顾文章脉络,明确学习目标利用小标题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出示图片文字(小标题)回顾文章脉络,明确研究问题。创设和再现情境,以小标题引领学生融入文本。激发兴趣,创设乐学氛围。否是是二、品读第四部分,感悟小英雄形象出示文字(重点句1)提问:课文哪部分最能体现雨来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学生细细品读、体会。提问:你能用圈点批画的方法学习课文吗?默读自学,批注感受。出示文字(重点句2)帮助学生顺利达到学习目标,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体会语言运用否是
出示文字(重点句3)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教师引领学生紧抓敌人的行为悟小英雄的机智勇敢。学生紧扣雨来语言,悟小英雄的热爱祖国。出示文字(重点句4)教师引读,提问:是什么力量让雨来如此坚强?三、回归整体初寻环境描写的作用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出示文字(重点句5)提问:为什么作者在这里要描写芦花村的美呢?学生怀着惋惜、悲痛之情感情朗读。提问:英雄雨来生死未卜,乡亲们是什么心情?你又是什么心情?出示文字(重点句6)
学生初步感受到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教师小结:文章因环境描写而更感人。出示文字(重点句6)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重视朗读训练,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否四、渗透读书方法,升华爱国情感出示图片(课文中心)学生梳理学习方法。教师归纳小结:怎样把书读薄---读厚---读活。体验读书情趣,渗透读书方法。结束形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练习题目内容
成性练习12-112-212-3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看拼音,写词语。cūn zhuānɡ jí hé qiānɡ bì běn lǐnɡ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晋( )冀( )絮( )普( )翼( ) 柴( )三、按要求写词语1.吱扭;咕咚咕咚,这类词叫像声词,书中还有一些请抄录下来。 ()()() 2.飘飘悠悠,这类词构词的规律是“AABB”式的,请从书中再抄录几个。 四、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序。( )水面上露出小脑袋。( )上夜校读书。( )雨来喜欢在还乡河里游泳。( )河沿上响起了枪声。( )遭受毒打拷问。( )把缸挪回原处。五、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练习。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映在还乡河上( )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 )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1.把短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2.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3.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形成性评价1.形成性练习题1-5题同学们完成很好。2.个别同学知识面狭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于提高。
教学反思《小英雄雨来》一课,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这篇小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动人,很值得一读,尤其是小学生阅读兴趣浓厚。今天,教学本课之后有以下几点反思:1、长课文怎样教?要抓住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上课时,我重在引导学生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课文写了雨来的几件事?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趁势引导孩子用概括每段内容的方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练习加小标题;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画出你感受深的句子,说说体会。学生们学习起来,有重点,有目标,因此学习比较轻松、愉快。2、学会抓住重点句子,很关键。课文内容较多,文字较长,怎样抓住重点句子进行理解?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我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这一问题入手,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找出一些关键句子,先读,再想,再谈。如“掩护李大叔”部分,“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勇斗敌人”的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雨来被敌人四次逼问时的表现的句子,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学生兴致勃勃、乐此不疲。3、适当拓展。在学生体会到雨来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之后,我进行设问:雨来年仅12岁,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在学生讨论时,注意引导孩子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操,这正是他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开头环境描写的句子,提示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体会到:这美丽的家乡,岂能让敌人践踏?这也是雨来誓死保护李大叔,勇敢与鬼子斗争的原因。当然,本节课教学也有不少问题,如,学生读书时间少等。如何长文短教,还有待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