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xxxx------------------------------------------日期xxxx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精品文档】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 (1)幼年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于是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①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②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③教数:9岁。④外傅:10岁,出外就学。【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金钗之年:女子12岁; (3)舞勺:13岁。豆蔻年华:女子13岁;(4)15岁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成童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及笄:女子15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5)二八:女子16岁; (6)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7)花信年华:女子24岁。 (8)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9)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0)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另有,“知天命”也指五十岁。 (11)老年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①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②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③喜寿:77岁; ④耄耋:指80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⑤米寿:88岁; ⑥鲐背:tái,90岁,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⑦白寿:99岁; ⑧期颐:[qīyí]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⑨茶寿:108岁; ⑩上寿:120岁○11双稀:140岁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尊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①古代对帝王的称呼都是敬称:比如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②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③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④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⑤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⑥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⑦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⑧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⑨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⑩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谦称①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②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③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④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⑤其他自谦词有:“下”: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官职调动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明帝纪》)【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表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表辞官的词语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以病上书乞身。(《李通传》)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