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

ID:905723

大小:723 KB

页数:44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代文化常识选 月亮的别称(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玉轮、银盘、玉盘。(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太阳的别称 一、天文历法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干支纪时法】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并开始以此纪年。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年号纪年时间最长的是康熙,长达60年。 【纪时法】(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古代地理 自古以来“中国”的别称【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赤县、神州】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山河地理【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今陕西一带。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今山西一带。【河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今山西一带,同“河东”。【河外】黄河以西以南的地区,今陕西、河南一带。 【江东】长江下游以东。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现在的“山东”“山西”的山指太行山。【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三、科举制度 科举前的汉代察举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科举制度由隋朝开始,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考试由礼部主持,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官职的任免升降】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3)擢:提升官职。(4)迁:调动官职,包括迁升,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四、生活习俗 【传统节日】【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元宵】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寒食】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追念介子推。【清明】“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乞巧】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现视为中国的“情人节”。 【中秋】又称团圆节。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腊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五、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常被看作刚正节操的象征。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六、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2)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如《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 七、人物称谓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之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年龄的称谓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指女孩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女孩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