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形象 巧用方法--《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一)从文本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课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观察细致,描写细腻,语言风趣、幽默而有含蓄。原文结构清晰,每部分都以小标题作概括,其中包括了“他对食物的兴趣”、“他爱妈妈,也很崇拜爸爸”、“他对独立的要求”、“他的眼泪”、“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执着”五个部分,而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文本做了修改,保留了“他对独立的要求”、“他的眼泪”、“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执着”这三个部分。在“他对独立的要求”中,通过挣脱“我”的手、买山楂片、买橘子水这三件事,作者用细致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勾勒出一个逐渐成长的“男子汉”形象;“他的眼泪”中两次描写了“男子汉”流泪的情景,可以从中看出,从最初的挨打而哭,到后来感动哭泣,“男子汉”真正体会到了真到动情方流泪的滋味;最后部分“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执着”,描写了面对不可抗拒的现实,他选择了镇静面对,到后来勇敢地从车窗外攀爬进去。作者王安忆选取了身边的小外甥作为描写对象,以男子汉为主题,区别于常识中的题材,比之多一份稚气,在哭声中彰显坚强,在挫败中走向执着,在无奈中学会沉着,让读者感受到,触摸到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一个男子汉的历程。借助这篇文章,让学生体会男子汉的魅力和品质,从而成为具有男子汉气质的好孩子。 (二)从作者的角度来看,王安忆被视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後,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於中国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她的文学作品,我们尝试从《我们家的男子汉》中初步了解她的写作风格。在写作手法上,她很擅长对细节的把握,很擅长掌控微妙的气氛变化;在文本结构上,王安忆惯用双层对比结构,即两个或两组不相干、相对独立的故事平行发展或交错套置在同一文本中;在写作内容上,她善于在对平凡事物的叙述中发展出了对生命整体的思考。这是她对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及本体世界的关怀,这使她的作品具有了超乎寻常的意义。
(三)从教材的角度来看,首先要有文体意识,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录了“我”外甥的成长变化过程,在记叙过程中,穿插了丰富的事迹,让文章看起来更真实;同时使用了大量的人物描写方法,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子汉”。其次,要有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在单元编排上,这是一篇选读课文,承接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这个专题的课文,教学重难点体现在学习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人物描写一组》中,运用了细致的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等方法,展示了三个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刷子李》一文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俗世奇人”刷子李的形象;《金钱的魔力》则将人物的言行作了前后的对比,淋漓尽致地描写了金钱至上的丑态。而作为这组课文的选读课,《我们家的男子汉》则通过人物描写方法刻画出了 “男子汉”在成长历程中各个阶段的形象,希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人物描写的方法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一)学习内容方面 1.学习内容方面,早在第二学段,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有关人物描写的方法,而在本册课本中第七组就是有关人物描写的专题,作为单元专题的拓展,选读课则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对人物描写方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2.在文体上,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录了一个小孩在成长历程中的事情,这些事非常琐碎,但是作者以高超的素材掌控能力把它们糅合在一起,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3.在理解人物形象上,学生通过自读,做批注,基本能自学完成,但是在体会作者写作表达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根据本课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前置学习的情况主要分为语音测评及阅读测评两方面。科大讯飞的语音测评系统是业界唯一通过国家语委鉴定并达到实用水平的成果,信度高。情况分析如下: 1. 全文朗读方面,全班45人全班提交朗读音频,优秀率达68.9%。(见图1)经教师回听,发现达“及格”档次的三名学生是由于朗读态度不佳造成的,与朗读能力无关。另外达“良好”档次的学生确实由于发音、流畅度等问题造成分数略低。由于测试平台能给每位学生分析具体哪句朗读出现问题。(见图2)根据以上“面上”及“点上”
的数据分析,该班学生在全文朗读方面优秀率高,只需要指出某位学生出现的问题,针对具体句子强化纠正,把全诗读顺、读出节奏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就会较高。 2. 读准字词方面读准生字方面,全班45位学生对“搀、攥、颊、攀、廓”五个生字进行读音测试,优秀率达97.8%,只有一位学生达良好水平。(见图3)说明对于该略读课文来说,读准字音对学生的难度不大,他们通过课前自学基本上能把生字读准确。 3. 在阅读检测方面,全班45位学生在观看微课,复习人物描写方法,完成了11道选择题。题目涵盖了“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人物描写方法”、“体会布局谋篇”三大方面见(图6),检测结果见(图7)。总体来看说,学生的检测结果并不大理想。体现在学生对布局谋篇和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布局谋篇的理解只有16%的正确率,对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仅27%的正确率。因此,调整本节课的研学问题为:“体会布局谋篇和人物描写方法的妙处,并试着运用。” 三、设计理念 (一)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翻转课堂从教学流程来看,颠覆了“教师讲授+学生作业”的教学过程。将知识的获得和知识的内化环节进行彻底的颠倒,以教学视频的方式提前告知学生新的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先学后练,先习得后内化,帮助学生彻底掌握知识。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来看,在翻转课堂上实现了转变。教师由原来的领导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从过去的聆听者变为学习的主人。从资源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保证。本课教学,是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略读课的应用研究》的课堂实践,以科大讯飞的畅言课堂为学习平台,课前以微课为手段,通过学生课前先学习新知识,并通过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中以课前反馈出现的难点成为课堂教学的起点,由老师组织堂上学习活动突破难点,以课末检测反馈学生的目标达成度。最后以拓展阅读作学习延伸。
(二)混合式教学理念。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本课利用互联网+的应用,发挥了微课、平板、教学云平台、录屏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效果具时效性。课前、课后的在线学习,能顾及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风格,便于反复学习及复习;课中面对面学习,又便于师生讨论交流,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三)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换言之,要把学生的自主阅读放在首要位置,也只有学生读通,读熟,读透了,才能产生他们自己的领悟,形成他们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感性认知。只要满足这个条件,才能为掌握写作方法提供前提条件。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当学生通过阅读把文本内容和情感归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后,教师则通过设计小练笔,把所学到的方法再次呈现出来,这时写出来的,就是学生所理解的,教师通过练笔,自然检测到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二)从男孩成长的过程中,抓住人物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了解真正的男子汉应具备“独立、坚强、沉着”等性格特征。 (三)体会作家布局谋篇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将习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写作中。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家布局谋篇和人物描写的方法(二)教学难点:体会作家谋篇布局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将习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写作中。 六、课前学习 师生教学活动过程 新技术运用 (一)学生进入畅言的作业平台,完成以下几项学习任务。 1.学生进入语音测评系统,朗读诗歌,做到读音准确,语句通顺。 2.学生进入生字读音测评系统,读准“搀、攥、颊、攀、廓”五个生字的读音。 3.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并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4.观看微课,梳理本单元的学习方法。试着画出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并联系文本,感受人物形象,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智慧课堂:教师推送语音作业、微课、阅读检测题供学生课前研学
5.完成检测题。 (二)教师对学生前期学习成果进行数据分析,以学生出现的缺失点成为教学的起点。 备注:教材内容及课前学生研学素材见(附件1) 智慧课堂:学生课前研学的情况生成数据统计,教师做好数据分析 七、课中教学过程 师生教学活动过程及设计意图 新技术运用(一)立足学情,确定研学问题 1.教师以谈话导入,揭题。 2.以数据呈现学生课前完成检测题的情况,包括生字读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即时纠正。 3.根据本课教学重难点和学生课前检测情况,确定整体研学问题为:文章中人物描写方法及布局谋篇好在哪里,并试着运用。 【设计意图】1. 总结本单元前几篇文章是用什么方法写出什么样的人物特点,为开展教学做铺垫。2.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根据学生课前研学的结果开启的。根据教材分析,“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本应是本课的研学问题。但在翻转课堂的理念下,课前研学已涵盖了对文章的读通、读顺,理解主要内容及找出人物描写方法这几方面。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出现学不懂,学不透的地方,才是课堂的着力点。由前测数据分析,学生对于文章的布局谋篇和人物描写方法的好处,体会不够深刻,因此最终确定的研学问题对学生更有针对性。3.新技术的运用能高效、瞬时、准确地通过数据去把握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以回放音频的方式呈现学生读准生字出现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学生能学懂的不开讲,学生学习的困难点才是课堂学习的起点。而新技术的支持对把准学情方面起到强大的助力作用。 Focusky:出示课题 Focusky:呈现课前学习数据 智慧课堂:音频呈现学生课前生字读音情
况 Focusky:出示研学问题 (一)合作学习,解决研学问题 1.学生根据研学问题,学生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标题,找出关键词,概括相应事例,画出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并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品味人物形象,体会描写方法,在学生汇报中加以点拨、提升。 预设: (1)作者围绕“独立”这一品质,组织了 “不让别人搀、买山楂片、买橘子水”这三件事展示 “男子汉”逐渐成长的历程。 (2)“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 片,神情有些沮丧。” 从他自己买东西的片段中,标出“胆怯”、“紧张”、“勇敢”、“沮 丧”等词,体会作者以这些神情变化的词来刻画“他”当时的心理变化,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感受“他”独立要求之强烈。 5.刚才通过小标题找出关键词,概括相应事例,画出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并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品读,我们知道了“他”对于独立的要求。下面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学习下面两部分。 预设: (1)围绕“刚强”,组织了“不为小事哭、不为打针哭、不为挨打哭”三个事例。 (2)“因此,挨打的时候……两颗很大的泪珠便在他光滑饱满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抓住“很响亮很长久地笑”和“泪珠滚落”进行体会,好一个可爱而又倔强的男子汉。 (3)“他看了这句话,先是大笑,然后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手巾捂住了脸。” 抓住“大笑”和“捂住了脸”进行体会,他回忆起在上海的时光,动情流泪,可又不愿意让别人看到,不愿意表现自己的软弱。 (4)围绕“沉着”,组织了“上幼儿园”和“去安徽”
(5)面对生活的挑战,他都接受了,我们来关注他回安徽的片段。“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登着车厢,攀上了窗口。窗口 变得旅客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得力的,蹿进了车厢,淹没在济济的人群里了。” 通过“抓住窗框、登着车厢,攀上窗口、推开、抓住、蹿进”一系列动作描写,体会尽管内心不情愿,可他还是接受这个现实,动作是那么果断勇敢。这就是我们家的男子汉。 6.小结:在结构方面,作者围绕三个小标题,进行组织和安排材料,使文章条理,眉目分明;在写作手法上,作者运用人物描写手法,刻画出一个生动地“男子汉”形象。刚才我们找到了品质特点,概括相应事例,画出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并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品读,体会到作家在布局谋篇和人物描写方面的精妙之处。 7.想象练笔。 运用人物描写方法, 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请你联系实际,思考作为一名男子汉,还应具有什么品质特点?请以身边的同学或朋友为主人公,根据他的特点加一个小标题,并使用本节课中学习到的人物描写方法试着用几句话写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1.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谋篇布局的好处,掌握人物描写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翻转课堂的理念下,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已在课前学习,课中只作查漏补缺。鉴于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理解和运用的程度不够理想。因此,体会谋篇布局的好处,掌握人物描写方法成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这正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所在。通过合作学习,师生讨论,突破重点。2.学生结合文本语言,通过朗读和讨论,感知了人物形象,知道了人物描写方法。想象练笔一方面结合本文所表达的情感,对男子汉精神的喜爱;另一方面,把习得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试着运用到自己的片段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新技术的运用,一方面体现学生对小组学习结果、小练笔的拍照上传,教师对小组学习结果有针对性的投屏讲解,都是师生对信息技术操作有着良好素养的体现;另一方面,小组把代表性的合作学习的结果拍照上传,使教师更便捷地了解全班的讨论结果,后续交流更有针对性。 (三)拓展阅读,检测效果 1.回顾布局谋篇的好处。 2.教师利用畅言平台,给学生推送一篇短文。 3.学生阅读后完成检测题。 4.教师点评检测题,从数据中检测学生的达成度。 5.学生小助手拍摄同学朗读的微课上传平台供大家学习。 6.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1.以文拓文,迁移运用是略读课型的特点。原文一共有五部分,本文只是节选了其中三部分,因此在课后拓展阅读中展示出剩余两部分内容,一方面跟本文是一脉相承,起到主题强化的效果;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以此作为检测的抓手,利用新技术,能快捷有效地反馈出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2.作业的布置关注课后师生、生生、家校的交流,打破了40分钟的课堂界限,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三者可以在畅言课堂中继续探讨。 附板书: 6.我们家的男子汉 独立 刚强 沉着 备注:八、练笔:学生把课中练写的事例补充、修改完整,上传到畅言平台,伙伴、家长点赞或点评。